【夜读手记】陈思盈:故事永不落幕——潦寒《一个村庄的64个人》读后

文摘   文学   2024-03-03 16:52   河南  



故事永不落幕

——潦寒《一个村庄的64个人》读后

陈思盈     

潦寒的《一个村庄的64个人》,看完了。

本书是作家潦寒新近短篇小说集,集中讲述了一个村庄里的64个人的64个故事。作者以客观犀利的语言完成了多幅人物速写,在现实与荒诞之间建构出独立、熟悉而陌生的村庄,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转型的阵痛及网络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人的无处可去、局促不安。

记得听说这本书像《故乡在纸上》一样,也再版了好几次。书架上应该放了两本不同版本的《一个村庄的64个人》,至少放了有五六年了,但一直没读得下去。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潦寒的文字则是现实主义。从少年时期开始我就不喜欢读西方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总觉得太现实的文字读多了会让人绝望,就像每个人都知道总有一天人会死一样,看穿了就没意思了。

近几年就不一样了,开始接受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也许是在纸媒待得时间久了,读起《一个村庄的64个人》来,我忍不住汗颜——这64篇文章,投到文学版面大概是一篇也发不出来的。

而这64个人的64个故事,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在农村生活过,大都是懂的。

记得若干年前,我一心要离开农村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逃离那个一住就是一辈子的环境,逃离那每每下雨就满是泥泞和遍地泡得让人恶心得想吐的鸡粪猪粪牛粪的路,逃离那些去别人家从来不敲门而径直推门就进的人。

记得父亲爱喝茶,我也和他一样早早地就养成了泡茶必须得用矿泉水泡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初,自从有了桶装矿泉水,我家就有了一台新的饮水机。有一个女邻居,每隔两天的中午饭后,必会端着一个大搪瓷缸子到我家去接矿泉水——美名其曰:喝矿泉水,去火!

还有一位女邻居,去我家总是悄悄地进门,且总是在午饭前进门。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在老家在小菜园里种了很多的时令蔬菜,基本上每天都会去摘回来一些新鲜的蔬果,或自家吃,或拿到集上去换些钱。那时,进了大门右手边就是我家的厨房。女邻居在发出声音之前,总是已经从窗户缝将厨房里扫描了一遍,里面有些什么基本上已经做到了然于胸。然后,她就会大咧咧地说家里没有下锅的菜了。母亲是个大方的人,每次总是任她翻拣。我看不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是家门里面反扣上,但每次还是让她得逞——因为她总会锲而不舍地在门外拍门。大概她认为只要不是外面锁着门,家里大抵是有人的。我总是烦不胜烦,最后面带厌恶地任她去翻拣。

如果生活在城市,这样的事情大抵是不会发生的。城里很多人都有分寸感、距离感,坚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甚至有很多人家面对面住了很多年都没有打过交道——只要我不想和你打交道,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不像农村,总有躲不掉的人情、扯不断的七大姑八大姨。

但在老家就不行。父亲说,打断骨头连着筋。一个村里的人往上数几辈,都是同宗同族。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就翻脸,一是不利于团结,二是在村里难做人。

从小,我就知道父母在村里总是比较隐忍地活着。我家的农具基本上算是公用,谁都可以借,谁都可以借了不还、弄坏了不还。

因为一点儿地边儿大打出手、谁家男丁多就占很大便宜、计划生育超生户被捣了房子、谁家的牲畜糟蹋了谁家的庄稼,还有那些无论男女都开的低俗玩笑、长期不刷的大黄牙、一说话就满嘴口臭的气息、常年不洗澡的那种难闻的味道……这些我见过、经历过的场景,在《一个村庄的64个人》里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读书,也许我对这些人和现象不会反感、不会厌恶,也会像大多数人那样一辈子隐忍地生活下去。但正因为读了书,知道了原来这世界上还有另外更文明、更体面、更尊严活着的方式,所以我要逃离。

若干年后已经在城市扎下根的我,顶着作家的名头经常深入乡村采风,经常会读一些具有乡村特色的小说或散文。每每读到与自己经历相同的情节的时候,总会唏嘘不已。

潦寒的《一个村庄的64个人》,把64篇小说分成8个篇章。每篇章都用八卦中的一卦作为开篇,意思很明显,就是借助八卦的说法,把村里的事情八卦一下。总共64篇小说,也迎合了64卦的说法,可谓道尽人世间的沧桑……

在中国的城乡差别,其实就是身份高下的差别。一些人去到城市之后,总会刻意隐瞒自己的出身,让自己尽量都像城里人一样。也有一些人毫不避讳自己农村人的身份,甚至想着去改变农村人的生活方式。

但城市有时候是不属于某些人的,即使他跻身到了城市,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居住、在城市工作,但是他的内心依然是那个在农村大口啃骨头的时候直接用手而不戴一次性手套的人。但往往是,在农村人眼里他已经是城市人,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依然把他当成外地人、乡下人。

因为父母还在农村的缘故,我一年中总会回去那么几趟。但我知道,如果让我再回到农村生活,那是绝不可能的。我看得到那些现象、经历过那些经历,就够了。

一个村庄的64个人的故事,其实也是千千万万个在农村生活的更多人的故事。这些人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逝去,但这些事,永远不会落幕。



作者简介——


陈思盈,1980年生于河南漯河,喜文字,爱读书,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漯河市二届文联委员。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编辑,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发起人、组织者。

思盈小筑
思盈小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