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思盈:文化路那碗开花的菜

文摘   艺术文化   2022-02-07 12:38  


【原创】文化路那碗开花的菜


陈思盈 

 

每当闭上眼睛,油腻而平庸的生活在面前铺展开来、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时,那种一眼能把人生看穿的不甘就会袭上心头——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像生活在密不透风的丛林里,有时候,刷着碗、做着饭、拖着地、洗着衣服,都会莫名其妙地想制造出一点儿什么动静,或是想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狭窄而庸常的生活,常常有无限的重量,将我们的心一点一点的压紧、压实,直到没有一丝动弹。


每每这种时候,我常会选择穿越大半个城市——从这个城市的最北端跑到最南端的文化路夜市,必吃的一定是老海麻辣烫,或配上一小份长沙臭豆腐和一杯张记雪花酪,或配上一份儿陈记秘制烤鱿鱼和一个张记月蒸肉,或配上几串老黑烤面筋和一份特色炒酸奶,让文化路的人间烟火味儿将自己麻木的心灵唤醒。


和气的阿姨依然是面带笑容地说:“多放海带青菜,不要任何粉,少辣多麻,对吧?”


对!来到这,要见的就是这熟悉的人,要吃的就是这熟悉的人间烟火味儿。




2003年,我还在一家工程公司做文秘工作,每天的生活很是单调。有一次,偶尔和朋友到文化路夜市(那时候还在文化路北段)买书,饿了就到漯河高中门前的老海麻辣烫点了两碗麻辣烫来吃。


当麻辣烫摆在面前时,我暗自嘲笑自己孤陋寡闻——以前,我一直以为麻辣烫都是在锅里涮的那种,这里却是一碗一碗的。普通的一个平底碗盛满了青菜、海带、千层、蘑菇、宽粉之类的食材,记得当时价格为1.5元一碗,算是物美价廉了。


当又麻又辣又鲜又香的味道入口的瞬间,毫无准备的我真觉得自己的嘴巴像开了花——一种麻酥酥、火辣辣的感觉袭来,让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来。


我跐着嘴对朋友说:“这可真是一碗会开花的菜呀!”


朋友笑着说:“这一刻,你的嘴唇真是艳若桃李呀!”我听后哈哈大笑。


那时的自己,真是年轻啊!


从那以后,我隔三岔五都要跑到文化路夜市去吃上一碗麻辣烫。夜市里折射出的人生百态让我颇为感慨,它让人们找到释放——释放夏天的燥热,释放白天的疲倦,释放终日来的心理淤堵,释放对一个人的悸动,释放当年的遗憾……


二十岁时真是年轻,活得张牙舞爪、火暴无畏,总觉得生活就该过得像一锅沸腾的火锅,自己仿佛就是时时都能点燃一片的辣椒一样——微辣、中辣、超辣、麻辣、酸辣、香辣……失恋的时候,去吃上一碗麻辣烫,边大口大口的往肚子里吞边泪流满面,那种味蕾的触动,如让人怦然心动的爱情,一旦上瘾便让人欲罢不能——但还是会装作是被辣哭的样子,因为在爱情里,即使再溃不成军,也不能丢了自己的倔强;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吃上一碗麻辣烫,暖心暖胃,舌尖和嘴唇的一点麻,足以慰风尘;心情好的时候,也去吃碗麻辣烫,在麻与辣的刺激中尽情绽放自己的明媚和阳光……




据说,夜市最早起源于北宋时期。那时,每至夜色降临,市井中便人声鼎沸,充满了江湖气,也充满了生活气。即便如今上千年过去了,夜市仍然是人们心头那抹不去的诱惑。


我一直都觉得文化路夜市是这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一条不足一公里的街,融合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玩具洁具、花草饰品、书籍纸张,可谓应有尽有。


我独爱吃老海家的麻辣烫。


他家的底料是秘制的,你只需要说吃辣还是不辣、要蒜还是不要蒜,其余的就交给老板,想体验的麻辣鲜香保证能得到满足。不像现在的新式麻辣烫,油碗酱碗小料一大堆,唯独失却了那一抹儿真味。碗中绿油油的菠菜、肉嘟嘟的蘑菇、水灵灵的宽粉、香喷喷的丸子、厚实劲道的海带……加上麻辣鲜香的汤底,仿佛是一个微天地,浓缩了味蕾的精华,让疲惫而贪婪的我们尽享美味。


而我手中的这碗开花的菜,是密不透风生活中的一个出口,能让我心烦时看见一丝光亮,觉得人生还有奔头。每隔一段时间不吃麻辣烫,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就像曾经让人心颤的爱情在凡俗生活中被湮没时,一束鲜红的玫瑰、一次缠绵的亲吻、一个深情的拥抱,就能给生活增添很多温暖;也如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和饭店里的大鱼大肉,让人吃得够够的,偶尔到文化路夜市吃上一碗又麻又辣的麻辣烫,那叫一个得劲儿。


在人生的平坦大道上走惯了,偶尔到羊肠小道上走走,也别有一番风情。


有时想想,其实和朋友一起经常吃火锅、串串、麻辣烫,并不是因为它们一定有多好吃和自己有多爱吃,而是因为那种生猛的辣配着啤酒、雪碧、可乐、汽水和雪花酪时那透心的凉,可以让人如时光倒流一般,回到年轻而明烈的时光……辣是邀请,凉是回味;辣,让人感慨失去的岁月,凉,让人想念触手可及的青春。


那时到文化路夜市,除了吃一碗麻辣烫外,我最爱的就是逛书摊,在那里买过许多旧杂志和旧书。我很感谢年轻时的自己,不那么贪慕虚荣,不讲究外表光鲜,总用看书来填补时光的缝隙、学历的不足,总用不会过时的文字丰富面有菜色的内心。




有人说,辣,其实是一种痛觉。


如今人到中年,再体会这句话,觉得个中滋味,惟有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经历过爱情的火热,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辣得疼;只有经历过婚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辣得哭;只有经历过生育的女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辣得欲哭无泪。


自从怀孕、生子后,我每天都在屎屁尿里挣扎,中间竟有好几年都不曾到文化路夜市闲逛。有时,闻着那一日三餐一日日累积起来的主妇味道,想着柴米油盐和日常琐碎把曾经的美好和骄傲慢慢消耗掉,傻不楞登、精打细算、灰头土脸地被生活碾压,就不甘心,总试图翻起一点生活的水花,在低洼的欲望里痛快地打滚儿。


儿子上幼儿园后,我才终于抽出一丝空儿来,匆匆跑到文化路,却发现夜市不知所踪。站在文化路街头,我有点不知所措,像失恋了一样,站在熟悉的街头,想象着曾经的美好和悸动,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少了舌尖的一点麻和辣,就像没了释放生活废气的出口,少了一场舌尖上的狂欢;少了夜市的城市,没有了烟火气的城市,像是缺少了灵魂;没了烟火气的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感谢强大的朋友圈,有一天,我终于知道了文化路夜市并没有消失,只是往南搬迁了——骑着小蓝车,我顺着文化路向南走,当那熟悉的市井烟火气远远映入眼帘时,我竟如见到了久违的恋人那般,眼眶里湿湿的。


臭豆腐、烤鸡翅、鸡蛋仔、月蒸肉、小鱼汤、八宝粥、鸡蛋饼、麻辣爆肚、烤鱿鱼、雪花酪……一家家走过去,我的内心如翻江倒海。


老海麻辣烫摊主的女儿、当年我第一次去吃时还是漯河高中学生的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摊主叔叔胖了一些,摊主阿姨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些,唯一不变的,是那熟悉的麻辣烫的味道——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原地等你,总有一种熟悉的味道让你泪流满面。


从最初的在马路街摆摊到在文化路夜市扎根,乐观的老海夫妇虽一路坎坷,但一直坚持用最好的汤料回馈顾客。一碗碗麻辣烫,是他们每日和客人打过的交道,是他们匆匆奔波流下的汗水,是他们高兴时的欢呼、劳累中的调侃、不如意的安慰;一碗碗麻辣烫,是他们用碗盛装的充实生活,是他们用汤汁浓缩的简单快乐。


还记得那年在安阳上班时,每次回到漯河的时间大都是华灯初上,我会提着行李箱跑到离车站不远的文化路夜市享受一碗麻辣烫,每次要离开时,也会想方设法吃完一碗麻辣烫再走。如今,每次到文化路夜市,我总是吃完一碗再打包一碗,让家人也品尝一下这份我吃了近二十年的麻辣烫——这份味道,在其他城市吃不到;这份执著,是我对家乡的眷恋。


(以下图片部分转自网络或朋友圈)






作者简介


陈思盈,1980年生于河南漯河,喜文字,爱读书,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漯河市二届文联委员。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百余篇,先后在河南法制报社、漯河广播电视报社供职。2007年进入漯河日报社工作至今,现任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编辑,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发起人、组织者。

思盈小筑
思盈小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