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水韵沙澧读书会品牌活动“文艺小方桌”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姬石村举行,二十余名水韵沙澧读书会会员参加。在采风环节,大家一起到姬石村的召公苑、甘棠园、荷花池、净心桥、清风亭等人文景点参观,感受姬石之美。
这次文化之旅,既是一次“理论+实践”的尝试,也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读书会会员将听、看、写三者结合,充分挖掘漯河的历史人文资源,争取创作出更多富有漯河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在此公众号推出采风作品,敬请关注!
【水韵沙澧读书会“大美姬石“采风作品之五】
■温媛媛:这里,有清风拂过……
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姬石村有这样一个地方,荷花朵朵,竹林沙沙,亭台水阁,石桥池塘;竹林边有一望无际的田地,流水旁是赞诵莲荷的诗句。人在景中,清风拂面,恍惚之间,让人如临仙境。村庄有了如此清幽雅致之地,真是村民及游客的幸福与幸运!
我们去这个村庄的季节是秋末,正是一年好景时。从村庄当街的牌坊下穿过去,村庄里道路笔挺,树木环绕,黄、绿、红凑成一种浓烈的色彩美,厚重而热烈。
在这里,我邂逅了一棵有着260年历史的皂角树。它扎根于村庄一角,满身的荆棘令我频频回首。“百年皂角满身荆棘,千年皂角通体光洁。孱弱的时候,刺来护身;强大的时候,自洽柔和。”我在朋友圈发出百年古树的照片与这段话。
我想起了去年参加省杂文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在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遇见的是一棵千年皂角树,树高五丈,树围一丈,高耸挺拔,生机盎然,遮天蔽日,通体光洁,触发出我内心所有的创作热情。今天,看到家乡漯河看到这样一棵有两百多年树龄的皂角树,我忍不住感慨万千!
林州因红旗渠而远近闻名,姬石村为纪念廉吏始祖周召公建造“莲苑”,以“一廉如水、两袖清风”为文化主题,利用古寨河遗址,融入与漯河历史相关的莲花和廉吏元素,打造清风亭、廉廊、召伯亭,把文化与景观有机结合,旨在让党员群众寓教于游、寓教于赏,于潜移默化中鉴承反腐倡廉。这股清风缓缓而坚定地吹拂着姬石村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廉洁正气之村风,“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这里的人。
到达“莲苑”的时候,池塘里的荷花已然凋零,我想象着夏日莲塘中仙气飘飘的模样——上千株荷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蝴蝶、蜻蜓、蜜蜂围绕盘旋,嗡嗡嘤嘤;村子里来来往往尽是观荷的人群,孩子的嬉笑,老人的恬淡,年轻人的热烈 ,中年人的松弛,构成一幅和谐共处的大美姬石画卷。
如若来了客人,讲解人员热情周到,会为您讲解“莲苑”的“一廉如水、两袖清风”,“清风亭”的“清池水浅曾留月,古木枝遒正倚风”,“莲廊”的4个漯河本地历史上的廉吏。出自漯河的4个成语故事——“克己奉公”的祭遵、“杜渐防微” 的丁鸿、“揽辔澄清”的范滂、“心如金石”的王常。“召伯亭”的“惠政乎民召伯遗爱在,憩茇之思甘棠古风存”,是清雍正二年,河南知府张汉考据召伯听政、清廉爱民的典故后题写此联,希望以此来激励地方官员仿效召伯问政的勤廉;还有“莲塘”东西两岸的石刻,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咏莲名句,和漯河历史上的诗人、官员赞美莲花诗篇。姬石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干净整洁的风景环境定会让您倍受感染,爱上这个地方!
“咱俩合个影吧!”望着“净心桥”绿色的铁索栏杆,微微泛红的石板路面,我觉得这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地点!我与文友开心地合影两张。“洗心”“静心”“净心”,心干净,无欲无求,要将召公“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精神放在心中,学习他清政爱民,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当好人民的公仆,使召公精神像潺潺溪水一样源远流长。
正在“清风亭”流连忘返,讲解员说,“清风亭”这个名字,取自明代诗人李元伯赞召公的诗句“在昔召公去,国人爱棠树。于今树以空,时复吹清风。”这里是姬石村党支部会商的平台,勉励村两委干部解决问题要像召公一样,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这排竹子种得好!能当作清风亭的屏风,正直廉洁、高风亮节都是借竹子形容人的品质与气节的!”
“竹子是空心的,先哲有这样一句话:‘笋未出土先有节,纵是参天仍虚心’。”我对着讲解员与同去的文友说,“村里打造廉吏文化真的用心了!细节考虑得特别到位!”
讲解员接着说:“毛主席在第二次经过漯河车站时,回忆起1918年途经这里时莲花盛开的场景,要求党员干部应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话语,心怀对召公的敬仰,我心生出别样的温暖。
这里,有清风拂过……
作者简介:温媛媛,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漯河市作家协会理事、《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特约撰稿人、源汇区文史资料撰稿员,曾在《奔流》《河南诗人》《漯河日报》《漯河文学》发表文章50余篇。
与书和文字相伴,美好触手可及,没有太晚的开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