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手记】陈思盈:树下的希望——迟子建小说《树下》读后

文摘   文学   2024-02-21 17:55   河南  



树下的希望

——迟子建小说《树下》读后

陈思盈


      选择在元宵节前后写迟子建小说《树下》的读后感,是刻意为之,也是为了纪念——因为迟子建出生于1964年的元宵节。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女子的成长都是痛楚的、裂变的,是伤感无助的、无法选择的;大多数女子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是心怀隐忍、默默承受的,是遇弱则强、遇软则刚的。也有一些女子,活得破败不堪、歇斯底里。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除却母系氏族时期和《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章节中的女性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外,大多数时期都属于从属和被动地位。长久以来,反映女子苦难生活和生存困境的作品很多,我尤其喜欢读迟子建的作品。

    迟子建的文字温暖、细腻,直抵心灵 深处。她对文字熟练的驾驭能力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犹如在看意境优美、画面感十足的电影。她的小说《树下》就是这样。主人公七斗在遭遇死亡的悲痛、被强暴的痛苦、感情的缺失、生活的残酷之时,没有呼天抢地的哀恸,没有咬牙切齿的痛恨,只有淡淡的哀愁、温柔的爱怜、无声的希冀。读完《树下》,我像是完成了一次对生存和死亡的解读,也像是与主人公七斗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我在生活中是个遇事性子急、脾气燥的人,所以一直欣赏那种宛如月光的女子,总在她们的身上学习各种优点。但我发现,正如月光总与夜晚相依相伴一样,苦难也总与七斗这样的女子如影随行。七斗从小就命运多舛。但心怀善意、人畜无害的她,无论遭受何种苦难,总能听到鄂伦春人的马队经过时的“嗒嗒”马蹄声,总能够看到树下的月光、江上的白轮船、飞翔的江鸟、广袤的天空及周围人的丝丝温情。我想,应该是对爱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慰藉了她内心的痛苦,才让一度惶惶不可终日的她对生活没有绝望,反而充满希望。

    希望有时候虽然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却可以让人不随波逐流、放弃自我,可以让人一次次重燃生命的火焰。

    站在树下等鄂伦春人的马队,是从小就受尽苦楚的七斗对生活的希望所在;那鄂伦春马队里的小伙子,是她对爱的渴望,也是她黯淡生活里的七彩虹。在她眼里,骑马的鄂伦春人是那样的自由自在、那样的富庶与快乐——他们可以骑着马去自己想要去的任何地方,他们可以笑得很大声、欢快地唱歌跳舞,他们不用在意别人的眼色、不用夜夜防备姨父在半夜里摸到自己的床上……内心善良、向往自由的她,像无根的浮萍,一生都在漂泊。

    在七斗心中,树有根,树下应该有温暖的家。在她内心深处的希望,应是渴望安定下来的——书中写过她做过的一个梦,梦中的姨和姨夫对她是那般体贴,全然不似小时候经历的那般苦楚。梦由心生,做过完个梦后,七斗从内心深处原谅了姨和姨夫。我想,这本书最圆满的结局,应该是七斗站在李子树下,抱着自己的孩子,和心爱的人并肩站着望向远方——对于受尽磨难的人来说,现世安稳,身边有人相伴,心灵充实平静,该是最圆满的结局了。




作者简介——


陈思盈,1980年生于河南漯河,喜文字,爱读书,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漯河市二届文联委员。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编辑,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发起人、组织者。

思盈小筑
思盈小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