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悟
陈思盈
一
关于阅读,虽然阅读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最喜欢读纸质书——并不是说读个书就能给脸上贴多少金,也不是总觉得读书的人就比别人高贵多少,而是读纸质书时可以随手批注、写下感想,有停下来认真思考的时间。
我的认为是:任何的读书方式、读书渠道,只要用对了,都是有利的。但我最不喜欢读电子书,太费眼且没有一点读书的快感。
我平时不反对听书,但窃以为听书只能走马观花,只能听个皮毛,只能作为浅阅读的一种方式。因为它有进度,容不得思考,稍一走神就会错过一些内容。我常常在做家务时、在跑步时、在上班路上或公交车上听一些自己过去读过的书——温故而知新。常常会听出新意,引发新的思考,产生与过去读时不同的感悟。
二
我爱看书,一是因为确实喜欢;二是自己没有爱逛街、喜打牌、善扎堆等的爱好,三是工作的需要——要不断拓展知识、更新认知,四是读书能静心、净心,让我不浮躁。
平时,我喜欢看小说、散文,且比较喜欢文艺清新、文笔细腻的文字。
有人说,如果读小说的人没有读过马尔克斯,就相当于用香水没有用过香奈儿、穿内衣没有穿过维多利亚的秘密。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哑然失笑。个人认为,阅读层面浅的话,不建议一上来就读马尔克斯——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在健身房进行过力量训练的人上来就要练大型器械一样,太猛了,搞不好要拉伤的;也像一个初学武功者不练马步而直接练真阴真经一样,太过了,不小心会走火入魔的。
读一些内容不太熟悉、背景不太了解的作品时,我会先查阅一些作品的背景、别人的评价等。如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第一遍读感觉有些晦涩,因为不了解鄂温克族人的背景,也对作品中涉及的年代、事件不熟悉,所以,读完一遍后,我专门查阅了一下相关的背景资料,又看了许多别人的读书感悟、书评及作家本人的创作谈等内容。在第二遍读时,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
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我认为这就是自己知识的盲区,要查、要搞懂,不然下次再读到还是一无所知。前几年,我用了一年时间将孙皓晖的《大秦帝国》一套十七本通读了一遍。先秦历史尤其是关于诸子百家及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对我来说是个盲区,有许多的知识都似懂非懂。读的过程中,我随读、随查、随记,书上密密麻麻地记了许多批注,也顺手在微信上写下了许多感悟。整套书读完,心中觉得很有收获。
现在读书,我喜欢系统地读,比如前一段时间读郑在欢的作品时,我就将他全部的作品买来集中读。读完一个作家的,再读下一个。乔叶的作品、迟子建的作品、蒋韵的作品、李娟的作品、邵丽的作品等也都是这样读的。集中地读一个作家所有的作品,很容易将作家的语言习惯、写作风格、叙事风格等基本了然于胸了。
有时,因为工作或办读书活动需要,也会穿插着读。但基本上是做到有计划地读。
三
读书这个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感受是不同的。
古人大多说“苦读”——那时确实苦,贫寒人家的孩子读书更苦。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题名天下知——寒窗苦读是无数寒门学子出人头地的机会。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如今大多视读书为享受——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书可读,小时候总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去做,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能坐下来读书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就觉得静静地坐下来读书很幸福。一杯茶或咖啡,一盘水果,一碟坚果,有音乐或花草陪伴,多么惬意。
如今的很多孩子却视读书为负担。如今条件好了,素质教育和大阅读的普及让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读课本以外的书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每天必须读多少页、多长时间,每天要钉钉打卡、写阅读笔记等,让一些不善阅读的孩子很是苦恼。
国人总是这样,什么都是一阵风。而在爱读书的人眼里,不是因为全民阅读的普及而读,而是从骨子里爱读。
四
但读书还是需要坚持的,不能想起来了就读几页。当今社会消遣的方式太多,相比电视电影、唱歌打牌、养花弄草、看短视频等,读书可能是最枯燥无味的,所以很容易被挤掉、被忽视。
好在,无论世界多么喧嚣,无论人心多么浮躁,都会有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不盲从、不跟风,内心温柔而坚定!
作者简介——
陈思盈,1980年生于河南漯河,喜文字,爱读书,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漯河市二届文联委员。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编辑,漯河日报社水韵沙澧读书会发起人、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