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
[美]梅丽莎・麦考密克(Melissa McCormick)著
钻研日本美术文化的哈佛大学教授梅丽莎·麦考密克作品
首次全图刊载已知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源氏物语》书画集
《选择》杂志2020年度杰出学术书籍(艺术类)
试读
导言(节选)
1510年某日,在日本都城京都的一座私邸内,有两名男子正在为一项伟业的告成而举杯庆贺:一部由五十四组交相辉映的书法、绘画作品构成的画册终于绘制完工,它再现了日本最负盛名的小说—《源氏物语》的各帖内容。庆贺者中的一位,正是画册出资人陶三郎,他将这部画册带回了位于本州岛西部的家乡 —周防国(今山口县)。六年后,即 1516年,画册被捐赠给当地一座名为妙荣寺的寺院,画册在近代以前可追溯的历史至此告一段落。1957年,这部画册被菲利普·霍弗( 1898—1984)纳入其私人收藏。霍弗是哈佛大学霍弗图书馆版画和平面艺术系的创始人,霍弗图书馆以其收藏的珍贵文本闻名于世。霍弗生前搜集了大量手绘插图,这部画册便是他在收购其他许多日本书籍、手卷时一并购入的。此后, 1985年,他的藏品被遗赠给哈佛艺术博物馆。因此,这部意义非同寻常的画册,在五百多年的岁月里一直被妥善保管,成为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完整的《源氏物语》字画集。
《源氏物语》成书于 11世纪初,出自宫廷贵族女子紫式部之手,共五十四帖,其中还包含七百九十五首和歌,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一位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的皇子 —“光(光彩夺目之意)源氏”的一生展开。在紫式部还未完成全部创作前,这部物语就已然流行,至 12世纪末,其所受赞誉和推崇之广,以至于凡有志成为诗人或文学家的人都会被建议研学这部著作。很快《源氏物语》就成为日本文学经典中的常青树,又在几个世纪后,步入了世界文学瑰宝的殿堂。从它的篇幅长度(最新英译版超过一千三百页)、复杂程度、巧妙精密的写作手法、不断变化的人物特点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对历史时空的准确再现、暗喻手法的运用,以及贯穿整个作品主题的细节描写可知,这是一部既符合所有小说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尽管它自始至终深受其诞生地复杂的信仰体系和道德准则的制约—这些也是所有现代小说中简单程式化的情节趋向复杂化的原因—但这部小说仍可被解读为对人性的一次伟大而不朽的探索。故事中的人物,不论怎样成功,也不论拥有如何完美的品质,最终都无法逃脱与人生困境抗争、与自身所犯错误纠缠不休的命运,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该书主人公光源氏(以下简称“源氏”)了,该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变化过程,紫式部探索性地运用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两件利器,即和歌的抒情效果与暗喻功能。此外,她还采用了类似于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和“自由间接话语”的叙事方式。叙事者的视角在整个作品中的转换,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与阅读现代小说惊人般相似的体验。同时,这部物语对宫廷与贵族礼仪的生动描绘,被视为宫廷贵族阶级鼎盛时代生活的典型写照,在将其与之后的时代,即贵族政权日益衰败的时代进行对比时,这一点尤为明显。
源氏物语绘画的历史,多角度地反映了日本早期绘本的历史。源氏物语绘画传统深远,早在 1510年问世的画帖约四百年前便已发祥,现存已知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作品是 12世纪诞生的《源氏物语绘卷》。这套由书法和绘画交替呈现的手卷(又称长卷、横卷),不仅反映了《源氏物语》最古老的手抄本内容,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图像与文本是如何共同作用来打造读者对作品认知的样本。在这些鼻祖级的绘卷中,有一些绘画作品奠定了《源氏物语》长达数个世纪的绘画艺术传统,也影响了 1510年画帖的创作。关于这一点,我们可通过简单对比图 2和画册第 45帖的画作(页边码第 200页)得到明确的答案。《源氏物语》最早期的手抄本中,绘卷纸张的装饰工艺既复杂又奢华,其使用的染色料纸、底图,以及覆满表面的金粉、细小的银箔和金箔,体现出与同时代佛教契经卷本相似的精美而神圣的装饰风格。根据现存不多的古籍可知,自 13世纪起,人们开始使用一种尺寸较小的线装本,日常性地阅读《源氏物语》,展现故事情节的图画则以内页形式装订于其中。一般情况下,这些线装书会按照五十四帖分册装订。这促进了单帖的流通,便于人们阅读抄写,在印刷时代开启之前,对于手抄本的制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存的早期线装本已极为罕见,其中《浮舟》帖(第 51帖)的一部分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我们可以从那些被翻旧了的纸张上,真切地感受到这部物语第一批读者的热情,同时也不难想象他们是如何痴迷于这个故事,以及如何反复玩味自己珍藏的手抄物语的。然而,无论是装饰华丽的绘卷,还是线装书,这两种样式都倾向于用全文或大段文章摘抄去再现《源氏物语》的故事全貌。
图 2 《桥姬》,《源氏物语绘卷》第 45帖。平安时代后期,12世纪初期。绘画:纸本水墨设色、表面施有胡粉白。书法:使用染色纸张(通称“色纸”),表层以金箔、银箔、金粉、银粉装饰,纵 22厘米。德川美术馆藏,名古屋市。
相较之下,画帖使用物语中短小精悍的文字片段,诸如一小段散文或一两首和歌,简明扼要地提炼出作品的精华。画帖展示的并不是物语的梗概,其抄录的文字,不会像副文本流派在 14世纪以前就开创的那样,试图去诠释故事的情节、人物或背景设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源氏物语画帖》的创作者没有尽可能地去利用与作品相关的各类摘要、评注、人物表、辞典,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来理解这部物语的全部内容。实际上,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创作这部画帖的一群人,既是这些文本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然而无论如何,这部画帖都在补充《源氏物语》原稿内容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已熟知书中故事的读者而言,画帖可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观察故事中的场景,为他们提供新的视角去理解书中的文章与诗歌。无论手卷,还是书本,抑或画帖,它们各有所异的《源氏物语》文本摘选,以及对文本和图像的组合,都体现了当时的读者是如何理解这部物语的。哈佛大学收藏的《源氏物语画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察视角,不仅因为它是 17世纪前流传下来的唯一画帖,还因为在它诞生的幕后存在一群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源氏物语画帖》并非批量生产的商品,而是专为某位出资人特别绘制的作品。因此,其中的一百零八叶字画包含了大量信息,反映了定制、资助这部作品的16世纪历史人物的价值观、爱好和理想。这部画册是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成果,其中包括一名出资人、一名绘师及其绘所(画坊)成员、六名书法家和至少两名负责监督此事的协调人。这部作品的创作主旨在于,通过精挑细选的故事画面和文本,将这部物语以一种扣人心弦且意味深长的方式浓缩并呈现给它的出资者。1600年以前诞生的日本前现代艺术,大部分都因文献资料的匮乏而难以确认其创作者的信息。但哈佛大学所藏《源氏物语画帖》的情况则非常特殊,关于其出资人的信息及作品制作的大部分细节,都被记录在他的家臣和项目协调人之一,即三条西实隆的日记中,因此得以为世人所知。此外,画帖的创作者们,并非单纯抱着对《源氏物语》的一时兴趣或肤浅认知参与其中,而是将这一投入心血的创作视为人生长远的艺术追求。他们对书画组合的构思和再现,使我们对这部物语的理解变得更加立体而丰满。
图 3 《浮舟》,《源氏物语》第 51帖。书画者不明。镰仓时期,13世纪。线装书,内有纸本墨画, 23.7厘米 ×19厘米。大和文华馆,奈良。
尽管《源氏物语》是由女性作家以平安时代( 794—1185)宫廷社会为背景创作而成的,又尽管这个故事仅仅聚焦于一个皇子的人生,但在整个中世,它都拥有来自武士阶层的广大读者群。一方面,自 12世纪起,日本历代军事统帅都在强化对中央政府的控制;另一方面,天皇和贵族依然如故地安居于京都。这种政治分化现象一直持续至 19世纪。虽然天皇家和贵族在制度、经济方面的掌控权呈衰微之势,但天皇的精神领袖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皇室意识形态、国家象征意义的影响力从未消亡,对外界而言,始终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足利幕府(室町幕府)的统治者,他们与《源氏物语》主人公有着相同的命运,虽生为皇子,却被降为臣籍,获赐源氏为姓。因此,在将军足利义满( 1358—1408)这样的武家统帅看来,源氏能由臣子身份跃至等同于太上天皇(太上天皇になずらふ御位)的至高地位,的确是一件令人神往之事。紫式部将作品中的这位平民英雄塑造为一个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的合法统治者形象,同时还为他设计了一道无比耀眼的佛教君主光环。这无疑是幕府大将军对其敬慕向往的重要原因,因为他在寻求一种属于自己的皇权。不过,即便是那些没有尊贵源氏血统的人,同样也会对源氏充满戏剧性的跌宕人生心驰神往:源氏生来便属于特权阶层,在流放时跌入人生谷底,此后再度飞黄腾达。实际上,这些人生转折环环相扣,他的缺点、错误导致他人生失意,但或许又是他的福之所依。对于希望跻身精英阶层、参与文化讨论的读者而言,《源氏物语》是一部不可等闲视之的重要流行读物。它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平安时代及其以前的中日传统诗歌、散文、民歌、神话、历史、哲学、政治,是一座丰富多彩且浩瀚无垠的知识宝库。并且,如中世《源氏物语》训诂学者坚信的那样,只要正确诠释物语中潜在的叙事结构,便可揭示出天台宗“非二元论”的奥义,这些奥义与人们对本土神灵即守护这片海域和岛屿的众神的信仰息息相关。《源氏物语》被普遍视为一个奇迹,人们认为其创作者一定获得了神助,因为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对各种不同群体的读者都极具吸引力,我们能愈加感受到这部物语具有超自然的璀璨光辉。另外,总体而言,《源氏物语》是一部娱乐读物,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书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进入 16世纪,这些角色开始拥有独立的生命,出现在许多以她们为主人公、形式新颖的文学作品和能剧中,因此如果想要全面参与当时的文化活动,就必须对这部物语了然于胸。
新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