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当天上午,我所在的学院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下午借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会展专业师生来访的机会,组织了第2期长三角会展研究院会展业发展主题沙龙暨沪蓉部分院校会展专业建设交流会。
关于这次座谈会的具体情况,川旅会展的同学们在公众号上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此次交流虽然时间短暂,但信息量很大。
会展人·看世界|沪杭线首站——深度参与沪蓉部分院校会展专业建设主题交流会 (上)
会展人·看世界|沪杭线研学考察活动|沪蓉会展专业携手共绘互融新蓝图 (下)
一是这种有业界嘉宾、院校老师和会展专业的同学同台对话的场合让人倍感温馨,大家的分享都指向问题且诚意满满。的确,好的会展专业教育,需要业界、院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类似的交流与对话平台很少。二是几位00后代表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说在他们眼中会展已经被重新定义,但的确有很大不同。总的来说,当下的会展业还是太传统。三是川旅会展专业推出的“会展人看世界”实习项目已经坚持了多年,成果显著,也着实不易。两位老师带着23名同学,在外近十天,走进多家企业和院校,想想就知道有多大工作量。这让我想起了早在2003年我和唐新安老师等老同事第一次带2000级第一届旅游管理专业会展方向的同学去珠三角开展区域会展业考察实习的情景,当时的一切仍历历在目。此后的实习也坚持了许多年,也开辟了环渤海、华北、长三角等多条线路。对于会展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只有多见识、多交流、多实践,才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资格。
2003年11月8日晚,在广州大学交流(感谢刘松萍教授的热情接待)在主题沙龙上,川旅、上师大、上经贸大的几位同学发言都很精彩。在对话环节结束后,来自IEMS的李果娃、李佳妮两位同学还分别介绍了出国交换学习、万德会展公司的情况。活动结束后,果娃写了一段文字发给我,我只微调了几个字,特别在活动研究上做一次推送,请大家指正
在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学院组织此次活动,意义深刻。我总是执着地用产业的视角去分析博览会,上游下游,需求供给。这本无可厚非,或许在大一时认知到用产业去看待展会,现在到了大三,诚应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新颖的视角。会上,有一位老师评价道:“我们并不鼓励学生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待展会,而是希望他们用“生态圈”的思维去理解。”“生态圈”这个词我并不陌生,在大二上德方课程《服务营销》时我就引用过这个概念,但当时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出售产品的 配套服务,需要打造产业生态圈,提供一条龙服务,方便顾客,同时与更多潜在合作方联结。但在这之后,或许由于惯性思维,亦或者经常套用波特五力模型,我几乎忽略了"生态圈"这样的思考模式。开幕前的招展招商,我们要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然后呢?一个大型展会举办,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密集的与会者,周边的酒店、餐饮和景区景点均需要整装待发。再看单个参展商,简单地将上下游当作潜在合作对象,同行就是竞争对手,是否有失偏颇?就以我曾经关注较多的房车行业为例,笼统地看,酒店、汽车都是房车的替代品,然而在房车企业提供服务时,和酒店、汽修厂、汽车租赁等依然会成为一个"生态圈",相互联结配合,一起为用户提供服务。小米电动车最近受到热议,在发布会上,雷军邀请了众多同行前来参加,长城汽车、北汽集团、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这一做法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的同时,我们其实也能从电车行业生态圈的角度去思考。毕业在即,各位毕业生的出路也是各位前辈关心的话题:在广阔的活动领域,除了B2B的商业展会,会议、奖励旅游、公司活动等的需求也是巨大的,需要更多像我们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去探索。会展与传播学院以EMBOK作为基础,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的模式,我个人觉得受益匪浅。最后,衷心感谢IEMS项目,将我们培养成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会展人才,感谢老师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前往大大小小各种展会和活动现场去感受和观察,也感谢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给了我们如此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