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项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实践导向:学习活动围绕实际项目展开,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应用和巩固理论知识。
真实情境:项目通常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或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情境中学习。
学生中心:学生在项目中扮演主导角色,自主规划、执行和评估项目,教师则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团队合作:学生通常以团队形式工作,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分配任务,共同完成项目目标。
跨学科学习:项目可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创新与创造力: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时被鼓励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反思与评估:项目过程中包含定期的反思和评估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成果,这可能包括报告、演示、模型、产品或作品。
持续反馈:在整个项目周期内,教师和行业专家提供持续的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工作。
技能发展:除了专业知识,学生还能发展项目管理、沟通、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技能。
技术整合:项目驱动型学习常常整合现代技术工具和资源,如项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等。
职业准备:通过参与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特定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应该怎么做?
参照PBL的主要特点,按照流程,项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会展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项目选择与设计
确定与会展行业相关的实际项目,如活动管理、会议组织、展览策划、文化节庆等。 设计项目目标、预期成果和评估标准。
结合会展行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设定学习成果,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将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 调整课程内容,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相结合。
学生分组,模拟会展项目团队,进行角色分配,如项目经理、市场营销、物流协调等。
学生团队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市场调研、方案设计、资源整合等。 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如会展管理、市场营销、跨文化交流等。
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
学生团队展示项目成果,包括策划方案、实施过程和最终效果。 组织交流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评价和讨论。
结合项目经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了解会展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根据项目实施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继续参与项目,深化专业技能。
与会展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从分享中挑了部分内容,并结合上半年讲授《活动管理原理与实务》的相关设计,从几个层次,点到为止地做点介绍:
1.课程体系设计
具体课程略。
2.以综合性实践项目为依托
3. 能力培养
学生究竟在真实的项目运营中提升了哪些能力?可以对应MBECS中KSA的“abilities”部分进行分,在这里不做详细解释了。
按照2012年的版本,MBECS知识体系中的技能共涉及“会议或活动的战略规划管理”等33项技能和“明确使命、目标和目的”等140项子技能。
举几个例子,从以下几张截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真实项目中能怎样习得技能:一是歌会活动结束后的文档管理,其逻辑仍是WBS;二是现场管理的rundown,虽然仍显稚嫩,但已经很像那么回事;三是活动结束后的复盘。
活动复盘
关于课程体系设计和核心课程教学
更多精彩内容
将在第8届“双实务”培训班上揭晓
火速报名!第8期全国会展专业师资“课程教学+项目管理”双实务培训班暨数字会展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