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显性债务”+“城投债务”依旧压制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大规模隐性债务置换,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使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财政增量政策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债务规模并没有减少,债务置换只是改变了债务的形式,将原本不透明的隐性债务转化为公开透明的政府债券,长期债务风险仍然存在。而且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规模也很大: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44.74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16.45万亿元,专项债务为28.29万亿元[1] 。
与此同时,承担大量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职能的城投公司存量债务规模也已经很大。根据Wind资讯中城投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中关于有息债务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城投公司有息债务金额为64.10万亿(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和长期应付款等)[2] 。
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以及城投公司有息债务,都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偿债压力,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债务可以按期兑付。大规模的债务偿付会在一定程度上透支地方经济的发展潜力,压制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
0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手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的“逆经济周期调节”至关重要。通过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可以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例如,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可以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物流效率,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投资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和科技企业的扶持,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在民生保障方面,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拉动内需。
在采取财政政策的同时,央行可以采取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措施,降低市场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为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供给。
03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对冲房地产等下行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进一步扩大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对冲房地产等下行对经济的影响。目前已经推出的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既可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又可以优化保障房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财政部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的方式,加大财政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参考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4年11月13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对房地产契税的税率调整政策,可进一步研讨在房地产开发环节、持有环节考虑适度降低部分税负,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税收政策调整优化举措,全方位地加大财政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在开发、交易、持有等全流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积极稳健地推动房地产市场在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稳定器与助推器的重要作用,也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多元且可持续的居住与商业空间环境。
04
以史为鉴,研究“消失的三十年”,可以提前布局进一步的宽松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通过投资建设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选择。同时,可以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以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
同时,未来推出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吸取日本“消失的30年”发展教训,通过提早布局积极的政策支持,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保障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基础,应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的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参考美国、日本等国际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通过进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加强“逆周期调节”的手段和力度,减轻地方债务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偿债压力,对冲房地产等下行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提前投资布局应对“老龄化”问题,确保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祉提升等多重目标。比如可以适当参考安倍经济学的政策,通过超宽松货币政策、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积极的政策性支持。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日本实际上已经走出了“消失的30年”。
作者:
胡恒松(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教授,中国城投50人论坛秘书长)
苑德江(城投之家常务理事)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END -
在这里聆听城投
在这里学习融资
扫描下方二维码,翻开更多投融资平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