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取暖的方式就是“挤油油”

情感   2024-10-24 06:02   陕西  

 文|田家声


北方的乡村冬日贼冷。


西北风怒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特别是“交九"之后,遇了雪花狂飞的日子,大人们多宅在家中围炉享火,不敢贸然出门,惟学生娃子不顾严寒照常上学。


于是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乡村冬日里童年御寒的桩桩趣事……


                          火炉儿


火炉儿是乡村孩子冬日里上学御寒的必备物件。


但也不尽然,乡村贫富不均,贫穷人家缺衣少食,更无钱买木炭,即是家里有火炉儿也是摆设,派不上用场。


于是苦坏了那帮勤奋苦学的读书郎,课间只有将冻红的双手放在嘴边哈热气取微暖,课余在教室里把脚跺得“地动山摇",惟这样才不至于把脚冻坏。


有火炉的孩子可是有着满满的幸福,他们一会儿把双手放在火炉上烤得热乎乎,一会儿把脚放在火炉上驱寒,那种自豪的奢侈劲令穷汉娃子羡煞。


你道是什么宝贝炉子,一个一带弓形攀儿的老碗口大的陶土泥瓦炉,上边架几节烧红的木炭而已。


这是记忆中乡村最为原始的火炉儿。


后来,有了搪瓷,聪明的乡村人把破旧的搪瓷盆(碗)沿上对称的钻三个窟窿眼儿,然后用三根细铁丝拴了,就成了一个“可提式"简易火炉了。


此火炉最大的优点不怕摔,不像陶土泥瓦炉,一不小心跌一跤就会摔个粉身碎骨。


孩子们上学路上提了那洋气的搪瓷火炉儿,使劲地在空中抡圆圈,木炭经了风燃得越发火红。


皑皑白雪与火炉中的“红火蛋"相互映衬,顿时给空旷寂寥的乡村大地上添了些许别致的情趣。


现在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大都装有空调(差点的学校也会安装比较大的公共取暖炉),于是再也看不到有孩子提火炉儿上学了。


然而,不知怎的,每到隆冬季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怀念童年的小火炉儿。


因为它毕竟给过我冬日里如春的温暖,特别是鹅毛大雪漫舞、冰湖玉冻的三九严寒天,那种怀念之情愈烈。


                        拾“马蹄儿"


乡村人把椿树上的叶杆儿称“马蹄儿"。


霜降过后,被凌霜打枯了叶片的马蹄儿,一根根活落落地挨在椿树的枝杆上。阵阵朔风吹得满地撒落。


那马蹄儿约一尺见长,根粗梢细,硬硬爽爽,烧着耐实。


乡村的孩子冬日上学起得早,于是常常冒着严寒去椿树底下捡拾那马蹄儿。


有时候,三几个小子抱着树身猛烈摇晃,“噼哩趴啦",那马蹄儿便像万千乱箭齐发,一时间地上便铺得厚厚一层。


快拾快捡,拾得一抱又一抱,拢到一起,就地拔了干枯蒿草引燃,刹时火馅烈烈,烧红了天,燃红了地,也映红了孩童冻僵的脸蛋儿。


一会儿功夫烤得他们个个周身暖和和了,看看快到上课时间了,于是撒开腿飞跑着去了学校。


                      “挤油油"


“挤油油"是乡间儿童的一种娱乐游戏,而且一定是在寒冬天进行。


从前,乡村还很贫穷。


孩子上学读书,衣衫单薄,课间御寒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挤油油。


一二十个小子,背靠着教室外山墙一字儿排开,磨肩擦膀地挤啊挤,不多时头上便汗涔涔,浑身暖融融,寒意顿消。


队列中有身单力薄者,一不小心就会被后边的“大力士"挤出队列外。


挤出者毫不示弱,立即向手心吐两口唾沫,攒足劲儿,倏地又挨排在队列尾巴上拼命挤。


谁知前边的嘎崽故意猛然离开队列,“唏哩哗啦"摔倒后边一大群。


众同学哈哈大笑一场了之,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一窝蜂似的拥入教室等待上课。


个个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兔儿般“突突"乱跳。


这种俗而粗野的乡间游戏,不仅可御寒,而且能增加体内血液循环,经常玩儿可以起到健身强体作用。


难怪山乡的孩子个个身板结实如铁呢!


哈哈。





星空回忆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