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侧面说明了医药投资人的尴尬现状。在过往交流中,不少医药投资人都对我表达过来自工作的焦虑,“退出无门”和“只看不投”已经成了常态。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这些曾经“躺平”的投资人似乎找到了新动力。
“很多VC大佬都去做BD了,做成一个BD的金额远大于IPO的融资额。”一生物医药投资人在朋友圈如是说道。
该投资人口中的“BD”,更多指向的是创新药领域里的license out(许可输出)交易,即管线出海。这一模式下,创新药企进行药物早期研发,然后将项目授权给海外药企做后期临床研发和上市销售,以此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IPO收紧、一级市场融资难的当下,管线出海作为企业能获取现金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创新药圈最热门的话题,而这波热潮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视线。
医药行业猎头Karen提到,过去一级市场低迷,创新药圈VC/PE的朋友开始往BD里面跑,fancy的履历吸引了不少企业老板。
另有医药投资人告诉我,身边不少同行都在研究管线出海,忙着为被投企业牵线搭桥、链接资源。
踩着BD交易热潮,医药投资人似乎又忙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