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新技术崛起,谁是下一个赢家?

职场   2025-01-24 20:09   河北  


2024年,医药行业技术浪潮依然风起云涌。AI技术摘得诺奖桂冠,诸多新兴技术瞄准难成药靶点破土而出。

新的创新技术不仅重塑了传统的研发模式,也激发了市场对未来药物“新可能”的无限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医药行业在新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多个药物类型的交易总额突破150亿美元大关。


尤其是蛋白降解疗法,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交易市场中的一大亮点。2024年,蛋白降解领域交易数量同比增长62%,共完成26项交易,其中8项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位居行业第三。

蛋白降解疗法领域究竟有着什么“过人之处”,能够吸引全球药企的广泛关注?





1
革命性潜力:从“不可成药”到“可成药”

许多人类疾病由异常蛋白质表达驱动,而传统的小分子和抗体药物仅能靶向约20%的蛋白,剩下约80%被视为“不可成药”。然而,靶向蛋白降解(TPD)技术的提出,特别是在分子胶和蛋白降解嵌合体(PROTAC)方面的突破,让这些曾被认为“不可成药”的靶点逐渐变得可及,显著扩展了疾病治疗的范围和可能性。

靶向蛋白降解(TPD)技术正迅速推动药物研发的创新,尤其是在癌症、神经病学和免疫学领域。根据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表于2024年11月的最新文章“The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landscape”,TPD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不断拓展,从早期的靶向“经典”药物靶点如雌激素受体(ER)到当前聚焦于“不可成药”蛋白质,如Tau、SMARCA2和GSPT1等,极大地提升了可靶向疾病的范围。

随着蛋白降解技术逐渐进入行业视野,有一家公司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据药明康德在投资者日上透露,在这个领域的全球市场渗透率是66%,引发大众关注。是什么让药明康德能够在这个新兴领域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和业界的认可呢?



2
入局:深刻洞察技术核心

要在任何新兴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必须深刻理解技术核心并进行前瞻布局。

分子胶技术是蛋白降解领域中最成熟且关键的技术之一。目前,已上市的三款蛋白降解药物均基于分子胶技术。由于其突出的治疗潜力,全球药企也格外注重分子胶领域的布局。

自2023年以来,分子胶领域的交易热度持续攀升,16起超过十亿美元的交易中,有9起都与分子胶相关。例如,达歌生物与武田达成了约12亿美元的合作,SEED Therapeutics与卫材达成了潜在1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Monte Rosa与诺华的合作潜在总额超过22亿美元,Neomorph也与诺和诺德、渤健达成了多个合作协议,潜在总额超过29亿美元。


分子胶管线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巨头的投资,证明了其在蛋白降解药物研发中的核心地位。这为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推动了大批生物医药公司投入分子胶药物的研发。

尽管分子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新型分子胶的发现仍是药物研发的核心难点。由于分子胶药物的药化修饰涉及蛋白构象变化,其发现方式主要依赖偶然发现、筛选或药化修饰,面临显著挑战。已上市的三款分子胶药物——如沙利度胺——的分子胶特性都是偶然发现的。因此,构建大规模筛选库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药明康德是最早通过构建高度多样性的分子胶发现平台、解决这一行业核心问题的公司之一。从2016年布局分子胶技术开始,药明康德生物学业务平台早期研发团队已经构建了多样性化合物库,涵盖超过200种合成路线、50亿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提炼了超过6000种不同的生物活性结构,可以显著提高了分子胶筛选成功率。

凭借对蛋白降解技术的深刻洞察,药明康德成功把握住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对分子胶领域的前瞻性布局,迅速在技术上建立了竞争优势。


3
布局:高质量服务打响品牌

成为行业领跑者,不仅需要抢占先机,更要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持续打造信任与口碑。

分子胶的开发流程独特,首先需要发现能够结合E3连接酶的分子,再通过蛋白数据库大规模筛选,找出可降解的蛋白靶点。这种反向开发路径不同于传统药物研发,需要庞大的资源投入和精准的药物设计,显著提升了研发难度。

药明康德通过优化研发流程,打破了从化学合成到临床前测试之间的壁垒,确保各环节无缝对接,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并降低了风险。依靠高效的项目管理和强大的科学家团队,药明康德成功支持了多个业内公认高难度项目,帮助客户攻克创新研发难关。

例如,耶鲁大学Craig Crews教授创立的Arvinas公司,作为蛋白降解疗法领域的先行者,自2016年起便与药明康德开展深度合作。在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项目中,药明康德提供了从分子设计到工艺开发的全方位支持,帮助Arvinas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瓶颈。依托药明康德的强大CRDMO(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能力,Arvinas的两款候选药物已成功推进临床开发,其中ARV-471临床3期有望近期公布关键结果,早前还吸引辉瑞达成20亿美元合作,成为行业的标杆。

药明康德的整合资源能力和端到端服务模式,使得科学突破能够迅速转化为创新疗法,成为许多行业领军企业背后的强大推手。这种一体化研发能力,让药明康德在行业竞争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Craig Crews教授创立Halda Therapeutics后,药明康德继续为其新一代蛋白降解技术(RIPTAC)的研发提供支持,共同攻克肿瘤耐药性这一难题。依托药明康德完善的平台能力,Halda的研发从早期研究阶段快速推进至临床阶段。2024年,Halda成功完成1.26亿美元B轮融资,计划于2025年将候选药物HLD-0915推向临床。

通过与新锐企业携手合作、用心服务高质量客户以及不断深化长期合作关系,药明康德巩固了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深厚实力,为在新兴领域的持续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破局:快速响应技术革新

要保持领先优势,关键在于不断突破,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列。

蛋白降解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多元化且不断涌现新突破。除了分子胶,另一重要发展方向是异双功能分子。由于其复杂的“三体”结构,设计和合成过程难度较大。

早在2017年,药明康德便开始拓展蛋白降解平台的技术能力,现已全面覆盖10多种双功能分子类型,包括自噬靶向嵌合体(AUTAC)、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去泛素化酶靶向嵌合体(DUBTAC)、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TAC)、磷酸化诱导嵌合体(PHIC)、抗体偶联降解剂(DAC)等。


自2019年起,PROTAC技术才开始逐渐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至今尚无相关药物获批上市。然而,早在PROTAC技术崭露头角之初,药明康德就与Arvinas紧密合作,支持其ARV-471的开发。这款药物不仅是该领域推进最快的管线之一,更已进入3期乳腺癌临床研究,备受行业关注,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PROTAC疗法,领跑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药明康德在另一项新兴的蛋白降解技术——DAC(Degrader-antibody conjugate,抗体偶联降解剂)领域也展现了同样的敏锐洞察和高效赋能能力。

尽管DAC技术在2020年才被学术界首次报道,目前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药明康德提前捕捉到这一技术的突破性价值,率先提供支持,助力基因泰克开发出BRD4降解剂GNE-987,并帮助生物技术公司Orum加速了药物研发。韩国Orum公司公开表示,药明康德的合作使其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周期大幅缩短,显著加快了药物发现速度。得益于这种高效赋能,2022年,Orum的抗体-GSPT1降解剂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DAC候选药物,用于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开创了这一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

无论在哪个蛋白降解技术方向上,药明康德几乎都能成为全球最早提供赋能支持的公司,助力合作伙伴走在行业前沿。

在2024年,新型蛋白降解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频繁亮相Nature、Science 、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其中,有十大技术尤为值得关注:分子内二价胶水(IBG)利用顺式机制靶向蛋白结构域,提升降解效果;LIVTAC专注于肝脏蛋白靶向,提高药物的成药性;基于miRNA的Lin28A-PROTAC为乳腺癌治疗开辟新方法;转铁蛋白受体靶向嵌合体TransTAC则创新性地降解膜蛋白,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溶酶体降解技术pLYTAC引入人工设计蛋白,能够在活细胞中靶向降解大量疾病相关靶点。

此外,还有TrimTAC专注于多聚蛋白选择性降解,FRTAC利用叶酸受体靶向癌细胞,膜蛋白降解嵌合体Pro-MPD在肿瘤环境中激活降解,分子撬棍molecular crowbar通过构象改变促进Pin1降解,以及DePLT聚焦血小板蛋白调控。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推动蛋白降解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扩展。

这些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涌现,不仅展现了蛋白降解领域的无限潜力,也印证了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创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TPD技术将在配体优化、通路设计、药物递送和靶点激活等方向寻求突破,并且向自身免疫和神经生物学等治疗领域纵深拓展。

药明康德通过技术洞察和前瞻布局,快速稳步领跑这一领域,诠释了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同写意
一个以新药创制为核心,汇集国内一流研发精英的大型交流与价值分享平台。“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是同写意的初衷与愿景。秉承汇集“一线、一流”,讲求“实用、实在、时效”的原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