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美琪
近日,知名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Listerine)陷入风波,引起广泛关注。据外媒报道,李施德林漱口水的用户正在起诉制造商——美国保健品巨头强生集团,指控其未能向客户披露产品可能带来的癌症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起,强生便已宣布从消费品行业退出,相关业务全部转交强生分拆出来的独立新消费集团科赴(Kenvue),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李施德林品牌遭受质疑,也让刚刚独立出来的科赴,面临挑战。
细菌增加!产品安全性受质疑
据了解,加利福尼亚州已于9月初提起集体诉讼,指控李施德林未能向客户披露漱口水可能带来的癌症风险。先前的研究发现,该公司生产的清凉薄荷味漱口水会增加与喉癌和结肠癌相关的口腔细菌数量。
图|《每日邮报》
具体而言,日常使用李施德林漱口水会导致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和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的水平升高,这些细菌与食道癌和结肠癌有关。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日常使用后,一种叫作放线菌(Actinobacteria)的细菌减少了,放线菌可以通过帮助减少炎症来预防癌症。
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担忧,甚至有人晒出了家人的病历,质疑这与使用李施德林漱口水有关。新的诉讼由佩奇·瓦瑟尔(Paige Vasseur)提起,她要求赔偿损失并指控李施德林存在误导性营销,并正在呼吁其他人加入诉讼。
目前,李施德林的生产商科赴已发声回应。他们坚称,按照标签上的指示正确使用该漱口水是安全的,与结直肠癌或任何类型的癌症都无关。目前,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出师不利,“单飞”后利润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科赴前身为强生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部门。2021年11月,强生宣布分拆该业务;2022年9月,分拆出的消费者健康业务成立新公司,命名Kenvue科赴;2023年5月,科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2024年5月,强生出售其在科赴剩余全部股份,彻底退出化妆品行业。
回顾强生公司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在医疗卫生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卓越贡献。然而,自2014年以来,强生公司的爽身粉产品曾因被指含有致癌物质石棉而引发多起诉讼,这也导致强生面临多起巨额赔偿。选择彻底放弃化妆品业务,或许是强生最好的解脱。但彻底“单飞”后的科赴,并非一帆风顺。
科赴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销售额为117.93亿美元,同比微增0.1%;净利润为7.37亿美元,同比下滑44.9%。科赴的业务涵盖个护、基础健康、皮肤健康与美容三大板块,旗下标志性品牌有李施德林、大宝、露得清、强生婴儿和城野医生等。
面对业绩下滑,今年以来,科赴已通过裁员、重组业务和加码中国市场等种种动作来实现业务转型。同时,此次李施德林事件的发酵,反映出公司在美妆日化领域的品控和风险管理或存在问题。作为国际大集团,科赴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风险管理,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示,李施德林漱口水具有可能带来癌症的风险。部分消费者表示:“该事件统计学样本过小,不足以成为案例。”另一部分则表示:“这款漱口水好辣,确实应该查查了。”但从石棉到细菌超标,科赴产品质量被质疑的新闻反反复复,也是在提醒业内其他生产商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性。
作为国际大集团,科赴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不仅要加强对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发投入,同时,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其次,科赴应该加强市场营销的合规性管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推广,避免被挂上“误导性营销”的标签。最后,公司还应该积极应对消费者投诉和维权行动,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支持。
数月前,新锐国货口腔护理品牌BOP旗下漱口水曾因涉虚假宣传、涉医宣传而被罚款20万,可见口腔护理产品的监管逐步进入细分化管理,未来的整治力度只会越来越大。除了我国监管部门应加大惩处力度、严格把关产品品质,国内化妆品生产厂商也应更重视产品的质量安全。
李施德林漱口水产品是否有潜在致癌风险,还需要静待相关司法部门最后调查结果。作为全球的最大医疗保健产品制造商、消费品巨头强生“剥离”出来的公司,科赴未来若想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还需强化产品力,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壁垒。
“2024美妆新流量大会暨配方大赏”
议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