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网络购物时代,“秒杀”活动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吸引消费者的热门营销手段。消费者们为了能在瞬间抢到心仪的商品,拼尽了手速、熬红了双眼。然而,近日传出“秒杀没开始团伙已经抢到商品”的消息,这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与愤怒,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幕呢?
技术作弊非法抢购“秒杀”商品牟利
秒杀活动通常是电商平台为了促进销量而推出的限时特价活动。消费者需要在特定时间内抢购限量商品,但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抢购的难度也在逐渐提升。这种紧迫感吸引了大量用户,但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近日,浙江宁波警方通报了一起非法抢购“秒杀”商品牟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盛某、郑某,扣押作案手机25部、远程服务器3台、电脑2台,缴获抢单软件及源代码1套,现场查获名贵白酒200余瓶,涉案达1000余万元。这种技术作弊行为,严重破坏了电商平台的正常交易秩序,剥夺了广大消费者公平参与秒杀活动的权利,公平消费的底线被无情践踏。
破解平台算法实现秒级抢购“进货”
通常而言,普通的网购用户在点击抢购按键之际,会向平台服务器发送 http 请求,该请求将携带着用户的账号信息、商品的 id、数量、支付密码等内容。服务器在接收请求后,会执行抢购操作,而后再回传结果。然而,抢购软件却跳过了点击抢购按钮这一环节,直接向平台服务器发送抢购的 http 请求,并且借助软件的循环发送功能,能够实现一秒钟发送数十条乃至数百条抢购请求。只要有一条请求被平台服务器成功处理且返回结果为下单成功,便意味着成功抢到商品。这种方式与手动抢购或者使用连点器相比,效率差异悬殊。这些团伙借助自动化脚本和机器人程序,在秒杀开启之前就已然锁定了目标商品。他们通过分散购买的手段,迅速抢占商品后会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倒卖,牟取巨额利润。这一过程不仅侵害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明确违反法律条例破坏市场环境
从法律层面来看,编写和使用抢购软件的行为是明确违法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或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侵入除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之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数据,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抢购软件通过突破电商平台的安全措施,获取商品信息并自动抢购,严重干扰了电商平台的正常运营,侵犯了电商平台以及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这种行为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权益亟待保护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抢购软件的存在严重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营。这些软件会占用大量的网站服务器资源,导致网站的运行速度变慢,甚至可能会出现服务器崩溃的情况。同时,抢购软件的出现也使得商家的促销活动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商家原本希望通过“限时秒杀”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商品的交易量和曝光量,但由于抢购软件的存在,这些优惠都被少数使用软件的人抢走了,其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抢购软件的存在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使用抢购软件的人能够轻易抢到商品,然后再进行转卖以赚取差价,这使得商品的价格被抬高,普通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心仪的商品。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编写的抢购软件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在使用这些软件时,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斩断“秒杀黑手”
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购物环境
面对如此猖獗的"秒杀黑幕",司法机关应积极介入,严惩不法分子,追缴非法所得,形成有力的社会警示。平台应升级风控系统,提升对异常交易行为的识别能力,如监测异常IP访问、异常下单频率等,及时阻断不法分子的抢购通道。此外,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同样至关重要,建议他们在参与秒杀活动时保持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