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售价,夜骑就在当下。”近日,大量郑州大学生在类似口号的感召下,夜骑共享单车奔赴开封的事件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据悉,“夜骑开封”的热潮源于今年6月18日,当时4名郑州大学生为了吃开封灌汤包,在晚上7点骑共享单车出发,历时3个多小时抵达开封。这段“说走就走”的旅程一下子感染了很多人,随着效仿者越来越多,最终酝酿成这场大规模的集体夜骑行动。
但是当小范围、行为艺术般的激情之举演化为上万人参与的争相模仿,“青春无价”的代价是给社会带来累累重负的时候,如何在合理的尺度内挥洒青春的汗水,成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夜骑”爆火的背后:躁动青春寻找宣泄出口
提起大学生,朝气蓬勃、敢闯敢拼等词汇第一时间会在脑海中浮现。从年初的“三天四地”“特种兵式旅游”,到暑假期间“夜爬黄山”,再到现在的“夜骑开封”,这些活动都有着几个相似点:体力消耗巨大、强烈的自我挑战属性、较大群体基数参与、活动节奏短平快、整体花销较少。
此次,不少大学生将参与夜骑活动的点点滴滴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并打上“青春无畏”“passion”等标签。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夜间出行、骑车几十公里这些挑战寻常惯例的“出格”元素吸引了大量模仿者,年轻人试图通过一次勇敢的“冒险”证明自己的活力,并希望以此收获关注和认同。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其实都有着类似的一面。在这个总想要挑战世界,却又常常被生活掣肘的年纪,青年群体往往会感受到无所适从,“去放肆一回”就是他们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与三五好友结伴而行,游走在“合理”的边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获得了集体陪伴与社交认可,也将暂时忘记对未来的迷茫。
挑战自我的勇气与真挚情谊的美好交相辉映,让人们不禁感叹年轻人表达自我、展示青春的勇气,惹得不少网友纷纷缅怀曾经的青葱岁月,感慨道:“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青春没有售价,社会服务“有价”
在人流不断涌向开封时,开封市各部门迅速做出回应,为骑行大学生推出各类暖心服务的举措,被网民戏称为“听劝式宠你”。仅11月3日,开封市就有200多名志愿者在夜色中奉献,他们披星戴月,为“骑行大军”服务;郑州文旅在郑州中牟设置多处补给站,为骑行人员专线服务;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开展优惠活动,对骑行至开封的在校大学生免费赠送入园年卡……
但是,随着参与人数的直线上升与社会服务的进一步投入,不少网民直言这场骑行“变了味”:郑开大道全线堵塞,导致机动车无法通行;共享单车随意堆放在路边,单车调度员连夜搬运单车;有女生半途体力不支,拨打求援电话后被连人带车“打包”送回学校;交警、城管、志愿者星月坚守,城市接待能力接近饱和。
很快,郑州、开封两地公安机关发布交通管制通告,自2024年11月9日16时至10日12时对郑开大道郑州段非机动车道实行禁行措施。美团、哈啰、青桔单车官方账号紧接着发布公告称:不得超区骑行,超区后将持续语音提醒,并在三分钟后强制锁车,收取调度费用。同时,部分大学院校同时启用了临时出门证制。至此,夜骑活动被按下暂停键。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情绪脉冲式的狂欢浪潮始终无法长久延续。也许真正的“passion”不在于在某一天夜骑五十公里,而在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在意气风发,抑或是涉世未深的青涩褪去之后,沉淀下的成熟和理智才有可能是面对繁杂生活的良药。
责任与青春共生,安全与激情同在
夜骑活动如风暴般席卷而过,留下了许多关于激情和理性、权利与责任的平衡问题供我们思考。
从社会层面看,这场风潮提醒我们,对公共空间的利用需建立在规则与秩序之上。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应秉持理性客观态度,摒弃流量至上理念,及时指出看似热闹的跟风背后存在的问题隐患,加强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引导。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在完善软硬件保障的同时,也应及时向参与人员明确权责、利害关系。
从院校层面看,高校应强化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遵守相应的社会约束,在合理框架内行使自身权利。
从个人层面看,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更应成为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率。要成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青年,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不能因一时兴起而忽视公共秩序。同时,要提高独立思考能力,避免从众心理,成为自己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追求“passion”、 响应青春的呼唤,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旅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理应采用更为恰当的行为方式。青春的恣意并非毫不克制地横冲直撞,清晰地感知行为的边界,合理地预判行为的后果,在可控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全力以赴,这也许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