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热度骤减,是消费降级还是回归理性?

文摘   2024-11-07 23:41   江苏  

2009年,“双十一”这一人为创造的购物节横空出世,交易额从0.5亿起步,随后逐年攀升,2015年的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淘宝天猫随之风光无两,2020年实现4982亿元的历史新高,2021年交易额更是接近5400亿元,世间再无对手。彼时,淘宝天猫的玩法简单粗暴,促销力度之大既不烧脑也无需计算器,消费者唯一要做的就是“熬夜”。“双十一”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有人迟到、有人熬红双眼,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词是:昨天买了啥?“双十一”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购物节,甚至为此还产生了一个网络热词“剁手”,销售额总量和增速都堪称奇迹!

然而,物极必反,全民疯狂的背后,即使数据再漂亮,也无法掩饰“双十一”热度的逐年下降。有人将其归结为经济下行、消费降级,有人将之总结为电商不断做加法,消费者多巴胺透支严重,已经麻木。


1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现状


(一)“拉人头”戏码依旧
“拉人头”一直是阿里的老戏码,但据今年的网友吐槽,现在的优惠券金额和套路充斥着中老年赚钱软件的味道,浏览15秒、浏览10个商品等,甚至还有去芭芭农场施肥,浪费时间不说,金额还小得可怜。


(二)时间线拉长
如果说2023年为史上最内卷的“双十一”,那么2024年就是“双十一”迄今为止的史上最早“双十一”和最长“双十一”。可能是各商家为交易数据不至于难看,今年的购物节比前几年启动更早,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三)双十一晚会停办
“双十一”晚会,也被称为“猫晚”,起源于2015年,由阿里巴巴和湖南卫视合作举办,生生将一个购物狂欢节升级为全民盛典。2020年是“双十一”的巅峰期,共有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北京卫视四家电视台的四场晚会同时进行,每场晚会都邀请了超50位明星参加。今年,据淘天内部人士透露:今年“猫晚”将不再举办,钱要花在刀刃上,补贴商家、消费者。


2

“双十一”购物节不再倍受期待的原因


(一)复杂算法的集中大促被简单的日常低价消解
消费者最关心的只有价格,而近几年来,“双十一”的算法越来越复杂,所谓凑单、满减、红包等优惠方式规则越来越多不说,费时费力费脑过后,价格并没有想象中的划算。同时,消费者在日常就很容易能在电商直播间买到低价的商品,完全不必浪费时间等待和绞尽脑汁参与规则复杂的“双十一”。


(二)战线拉长的无奈之举和消费双方的累觉不爱
战线拉长是平台的无奈之举,目的无非是想让今年的数据好看些,因为现在的平台就像一个婚介,再花样频出也无法解决商家与消费之间的累觉不爱。2023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堪称史上最卷,各大平台纷纷抛出所谓“全网最低价”,但是事实上,电商的内卷直接变成了内耗,同时大促期间的退货率极高,特别是女装退货率最高飙升至50%,运费险、满减券和高额的投流资金商家已招架不住。而消费者一方感受到的却是有的商家先涨价再降打折,有的将买一送一的赠品降低档次,令消费者更厌恶的还有促销短信轰炸,让体验感一再下降。


(三)经济不景气影响下的消费观念转变
过去“双十一”期间的几个热词,如囤货、种草等,正在逐渐消失。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消费者面临资产缩水和收入下降,从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量下降可以看出,消费者正在更加谨慎地管理家庭财务,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购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只购买生活必需品或者性价比高的商品。即使是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中产家庭,在消费方面也正在回归理智和理性,不盲目跟风,更加注重提升生活品质,更倾向于在子女教育和身心健康领域投入资金。


3

“双十一”购物节未来将何去何从


(一)平台应强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曾经有一段时间,电商疯狂生长,购物平台完全不需要在乎商品优劣、商家利润、消费者感受,都在躺着赚钱。然而,在平台数量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这种“收租”经营模式势必要被时代淘汰。现在,各平台都在调整经营策略,打造更加适应自身客户群体特点的经营模式。未来,各平台必将呈现特色更鲜明和专业性更突出的特点,在各自擅长领域精耕细作,进一步优化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细节,用更加善解人意的服务,维系各自客户群体。


(二)商家应珍惜自身口碑和品牌价值延续
2023年的低价大战将不会再出现,商家越来越认识到价格战只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消费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一分钱一分货”的真谛,冲动只会有一次,不会一直冲动和次次冲动,理性消费将成为主流。在购物平台眼花缭乱的当下,消费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商品,他们将更相信品牌的口碑和品质,渐渐形成购物习惯。因此,商家将会比过去更加爱惜羽毛,避免曝光负面消息,用心维护品牌价值。


(三)消费者应避免无脑消费和做好长期规划
对消费者而言,购物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基本的生活内容,自“双十一”购物节诞生后,社会营造的狂欢氛围和愉悦感甚至超过了购物本身的体验感。然而,钱包容量是有限的,特别是近几年钱并不好赚,无脑跟风消费、盲目囤货和超能力消费均不可取。消费者需要进行消费规划,花点精力在市场上寻找性价比合适的商品,不攀比、不过度追求时尚,个人要有理财意识和做好人生规划,适度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END















苏居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