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摸家底”式调查:究竟是整合资源,还是因“财”施教?

文摘   2024-12-04 22:31   江苏  

近日,有市民在网上爆料,温州一所幼儿园通过家长委员会发出了一份名为《家长社会资源统合调查》的问卷调查表,这份问卷调查表不仅要求家长详细填写包括职业、职务在内的多种敏感信息,还要求家长写出自己可以为幼儿园提供的协助资源。

无独有偶,河北廊坊某学校也曾要求学生在心理健康档案表上,填写父母的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信息。当地教体局回应到:“表格是学校自己设计的,家庭收入水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填写收入情况是为了方便老师给孩子更多关注。若家长不愿透露年收入,可写范围,也可空着不写。”

为何会有 “摸家底” 式调查?

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学校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不合理的收集学生家庭状况的情况时有发生。深圳某学校曾发放《“我的小区”主题调查表》来调查学生家庭房产情况、山东某学校曾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回家画出家里汽车的车标,石家庄某学校在招生公告中,直接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明细流水,这一系列举动令家长们心生疑惑:“这些行为真的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吗?” 学校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家长的隐私权,还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刻思考。

有网友表示称:“收集这些信息对学校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用于学生的学籍管理,因为系统中需要填写这些信息。”

也有网友对信息收集作出了解释:“各学校都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名额,学校收集这些信息,只是为了给有困难的家庭提供贫困补助。

但也有许多网友对过度收集信息,持否定态度,有网友爆料到:“学校里暗地分了医生班、公务员班、领导子女班、普通街坊班等,该网友的朋友夫妻都是医生,但因为没填职业,孩子被分到了普通街坊班。”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有网友表示称,学校老师在了解到父母职业后,竟当着孩子的面直言到,你爸打工的,你妈跑外卖的,你这娃子就算完了,以后就是个没出息的娃子了。

其实,早在2022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强调了“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虽然教育部的要求是针对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但其想要传达的精神是贯穿学生的整个教学生涯,即尽可能减少对学生信息的采集,尽可能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信息,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学习环境。


“摸家底”式调查危害巨大

作为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校园本应是一片纯净无瑕的净土,是孩子们快乐成长、学习技能的乐园,虽说学校开展 “摸家底” 式调查的本意和初衷是好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时,“摸家底”式调查却很容易对孩子们造成伤害。

首先,这种调查方式严重侵犯了学生家长的个人隐私。学历、职务、家庭财产等信息,并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即便学校不掌握这些信息,也不会影响孩子们在校园里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且,这些信息涉及了每个家庭的隐私秘密,具有比较高敏感度,即便学校作出了会对这些信息进行严格保密的承诺,可在收集和存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还是难以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进而损害到家长们的利益。

其次,这种调查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差异很大,对于家庭关系和睦,家境优渥的学生而言,此类 “摸家底”式调查或许不会对其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家庭条件欠佳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填写这些问卷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心里不舒服,会不会感觉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呢?对于他们来说,这种 “摸家底”式调查很可能会诱发他们的自卑心理。此外,有的孩子尚且年幼,他们可能还不明白职业、收入等信息背后的含义,但通过公开形式的调查和讨论,很有可能会在他们幼小、纯净的心中悄然种下攀比、虚荣的种子,潜移默化的导致孩子们形成“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

最为令人忧心的是,这种 “摸家底” 式调查会对教育的公平性造成破坏。实际上,无论学校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开展调查,当学校试图开始打听学生家长的工作职位和经济财富状况时,就已经对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了影响。家长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学校在“因财施教”,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能够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可能会遭受到老师的轻视。再者,即便老师们本意是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可当他们知晓某些学生家长的家庭情况后,还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区别对待的现象吗?


“摸家底”乱象如何止?

对于“摸家底”问题,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应该要积极联动,共同行动起来,通过政府监管、学校落实、家长监督的方式,切实消除“摸家底”乱象,为孩子们提供和谐的校园环境。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举报反馈机制

有关部门应通过法律、意见等形式,对校方允许收集学生个人信息的具体范畴予以清晰界定,学校也应严格恪守信息收集的边界,在开展收集学生个人信息的工作中,要做到既能充分尊重与妥善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又能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利用。还应当尽快建立起面向学生家长们的举报反馈机制,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当中,对校方违规收集信息现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落实学校主体责任

推动家校协同联动互信

学校不能够将了解学生的途径,局限在各类心理评估和调查表中,简单粗暴的要求家长们透露家庭收入等敏感信息,而是应该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家庭和学校之间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促进双方的联动与互信,持续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通过“家校”双方的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每个孩子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来发展自己,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与公正。


苏居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