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是啥意思?看懂这个才知道“3”和“7”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百科   2024-10-24 13:35   黑龙江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数"的看法和感受都不一样。咱们中国人呢,对"数"总有一种特别的神秘感。

当我们想要描述某件事儿或者某人的状况时,我们常常会用到“心中有数”、“滥竽充数”之类的句子;而当目睹某位朋友或他人时运不济、祸事连连时,我们也会用“天数已定”、“劫数难逃”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同情。

古人通过研究《易经》,揭示宇宙间万物与众生的错综复杂的联系。

华夏民族的伟大祖先伏羲,在辛勤劳作之后的片刻休息时间里,静静地坐在某个山坡上,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仰望着浩渺无垠的星空。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察中,他发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天是一个包容万物的圆形,太阳和月亮则是这个圆中的阴阳两极,它们的运动变化决定了世间万物的发展轨迹。于是,他创造出了太极八卦,打破混沌,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

周文王身陷囹圄之时,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画出了《周易》。这本书从 "一卦三爻" 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哲学意义上的 "三元思辨"理论体系。可以看出,"三" 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代表着开始、新生。

民间‬俗语‬总讲‬“三生万物,逢七必变”,那么为什么“三”可以生万物,到了“七”就一定会产生变化吗?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老子主张“大道自然”的思想。他认为宇宙存在一种名为“道”的物质,它是世界万物演进和发展的源头。这份混沌未开的道,没有形体,无拘无束,自身循环往复,永不消亡。

《道德经》里解释万物的起源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文解字》中对“一”的解析:“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一”,代表着宇宙的初始状态,即混沌未开的状态。正如《说文解字》所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个“一”,既是宇宙的源头,也是万物的根源。

接着,从“一”衍生出了“二”,这便是“太极生两仪”的过程。阴阳二气产生后,分别具有了对立统一的特性,如天地、昼夜、动静等等。这种特性的对立统一,构成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基础。

进一步看,“二”再衍生出了“三”。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两个变为了三个”,而是“多个阴阳二气相互激荡而生的变化体”。阴阳二气的碰撞、融合,从而孕育了无数形态各异的事物。正是这样的微妙变化,使得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充满生机。


世界由无极状态逐渐演变成为有序的万物,其过程可分为无极、太极、阴阳、三元、万物五个阶段。

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恰好与数字“三”所象征的平衡与稳定相契合。无论是“天地人”的三才之道,还是道教的“三清”信仰,亦或是佛教的“三界”、“三世”观念,甚至是中医的“三阴、三阳”理论,都体现出数字“三”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数字“三”不仅在哲学领域具有深刻含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婚礼上的“三拜”仪式,表达对父母、祖先和天地的敬意;服丧时的三年守孝期,寓意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迎客时的“三揖三让”礼仪,则彰显了中华民族谦逊有礼的优良传统。

此外,四大名著中的“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进大观园”等情节,更是生动诠释了数字“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它将世界划分为天、地、人三部分,涵盖了宇宙观的全貌;同时,它又将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包含了所有的时空概念。此外,在社会等级划分方面,它将之人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使阶级关系一目了然。

至于“逢七必变”为何如此神奇,其实道理同样简单。

阴阳二气的剧烈碰撞,往往能够孕育新的生命体。而在7次之后,这种交替将会十分频繁,从而使得世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无论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72般变化,还是古老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故事,都与数字“七”紧密相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被视为阴阳五行的和谐统一体。阴阳二气与五行相结合,正好构成了数字“七”。因此,“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事物之中,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无穷无尽的力量。

其次,数字“七”与人类的诞生密切相关。据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用泥土塑造万物,从第一天到第六天,她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直到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类。

再者,数字“七”在古代信仰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古人常将“七”与神灵、壮举或伟大成就相联系,如人有“七窍”,死后有“三魂七魄”,色彩中有“七彩祥云”,音乐中有“七音”。此外,古人还将七天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四个七天为一个月,四十八个七天约为一年。

古人对于天地间两大神秘巨物——太阳和月亮,抱持着敬畏之心。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得知每隔28天,这两位守护神都会经历一次全新的“变身”。

太阳和月亮在28天内,使海洋经历四次潮汐,由此诞生了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

儒家尊崇七经,建造七座庙宇祭拜七代祖先,并倡导七种祭祀仪式;道家则认为人有七魄,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佛教信徒则有“打七”的修行方式,专注于一周内分心体悟。

寺庙中的佛塔也都以单数为主,七层最为常见。例如常说的“七层宝塔”以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类佛偈。

在天文领域,北斗七星,“乃天之下属,亦为帝车”。

故而“七”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玄数”。



————————————

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蛇”为啥读“姨”,未必人人清楚

古代穷人如何取暖?古时帝王们的暖房之道究竟多奢靡?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往西安的夜里,要求御厨做一道从没吃过的夜宵,否则提头来见......


胡诌捡史
胡诌捡史,沧海有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