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富不添丁,穷不添女”,究竟什么意思?

百科   2024-11-13 19:54   黑龙江  

古人向来极其看重香火的传承与延续,视人丁兴盛为吉祥如意之兆,寓意家族世代繁荣昌盛。

正因如此,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古时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每个家庭都应拥有很多男孩,以确保其免受邻里及村民间的欺凌。

即便自身无法生育男孩,许多家庭仍会选择从亲友处领养一名男孩,以确保家族传统得以延续。

老话一般都蕴含深刻的哲理,这些生活智慧以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以防后代误入歧途或遭受损失。

那么,“富不添丁,穷不添女”是什么意思,为何祖先们要以此为训诫留传于世呢?

一、“富不添丁”的原因。

这句言简意赅地劝诫我们,倘若家中经济状况颇为富裕,便不宜生育过多的儿子。

古人因为儿子太多不好分家产,诞生了嫡长子继承制,意味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地位及实际财富权,话语权都由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所继承。那么妾生的庶子,外室生的私生子都没有说话上桌的权利。

但这个制度抬高了嫡长子的权利,自然就会引发庶子的反抗。

人嘛,难免私欲所困,内心不免有所觊觎。

即使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庶出之子,明白自身与嫡长子存在差距,却未必能始终满足于低人一等的境遇。

再者,万一家族里正妻一直不生,那么妾生的儿子也会生出一丝侥幸,或者引发其他人对财产的争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如此一来,家族内部利益争夺很难避免,家族秩序就会岌岌可危。

倘若家族成员间关系紧张,引发触犯道德底线的行为,也对整个家庭声誉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在古人看来,名声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是门面。

因此,越是富裕的家庭,财产越雄厚,子孙越多便越棘手。哪怕是皇家也不例外,康熙王朝时的九子夺嫡还历历在目,皇子们为了争夺皇座生死角逐。

唐高祖李渊的三个儿子明争暗斗,引发玄武门兵变,手足相残,逼得父亲交出皇位,酿人伦惨剧。

皇家尚难平衡,何况寻常百姓家庭?难免陷入人心失落、互诛杀伐的恶性循环。

因此,大富大贵的家庭,儿子不必多,家里劳动力不够大可雇佣奴仆,教育一两个有出息的便足够了。


二、“穷不添女”的原因。

古代社会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且男尊女卑的思想渗透的十分彻底。

各种各样的道德准则都被用来约束女性的言行举止,女性角色的使命锁定在家事和延续家族血脉上。对于那些出身贫困的女孩儿们来说,这个规则更加残酷。

女人这辈子就别想有自己的生活,只能围绕着这些男性转悠。

而对于那些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们,却相对自由很多。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和金钱供女儿读书学习,到了婚论嫁的年纪,自然有门当户对的上门提亲。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教养的女孩,肯定会选择一个条件相当的伴侣。有钱人家也有能力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让她在夫家能够挺直腰板做人。

电视剧《知否》里面就有这样的剧情。大户人家的小姐担心女儿出嫁后会受委屈,于是这些年来一直为女儿积攒丰厚的嫁妆,希望女儿在婆家能过得舒心一些。

一个有权有势的娘家可以为婆家带来升官发财或者其他各式各样的好处,所以婆家自然不敢轻视女儿。

这些出嫁的千金小姐们还会带着奴仆丫鬟过去,平时锦衣玉食,嫁人后也依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一般接触不到高门大户,也嫁不进去,只能同家境贫寒、地位低下的家庭往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也算另外一种门当户对,但由于娘家人无法给予任何帮助,她们在婆家只能像奴隶一样任劳任怨。

她们未来生育的子女也会走父母的老路。

如果没有特别的机遇,她们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恐怕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对于穷人家的姑娘来说是一眼望到头的悲哀。

寒微出身的姑娘如果被高门贵公子看中,也少有做正妻的,也只是被人买去做侍妾,做丫鬟,生活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要为豪门家庭当牛做马。

妾,等同于主人的奴隶。

当然,这些谚语都是反应古代社会的,如今看来早已不适用。

生儿育女,本就是正常的人伦纲常,古时候流传的准则放到现在也不一定适合,毕竟生存环境,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否则的话,更多的时候造成会适得其反的效果。

————————

年羹尧被弹劾92条罪过,将要问斩,他把怀孕的小妾送给一秀才,只用一句话就打消了对方顾虑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不喊“爹娘”,而统一叫“爸妈”的?

农村俗语:“男怕三更,女怕正午”,是什么意思?

胡诌捡史
胡诌捡史,沧海有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