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在下”用法区别可大了,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百科   2024-11-18 10:58   黑龙江  
喜欢看古言的朋友们,想必对于以下这些词汇并不陌生。但当被询问具体如何运用这些词汇时,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有些迷茫和困惑。
事实上,这些词汇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众所周知,“陛下”乃是对帝王天子的尊崇之称。每当电视剧中有皇帝出场之际,我们总能听到群臣们频繁地使用“陛下”这一称呼来尊称皇帝。

“陛下”一词的原本含义是指台阶之下,即台阶的最下方。它最初被用来尊称君主,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韩非子·存韩》这部著作中,“陛下”一词曾被多次提及。同样,在《吕氏春秋》这部典籍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用法,例如“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

在古代社会,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时通常表现得极为恭敬,一般而言,下级的目光是无法直接注视上级的,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低头向下,以此来称呼对方为自己视线中所见之物。

大臣们在禀报事务之时,目光需向下看,而皇帝则端坐在高处,龙椅下方的基座在古时被称之为“陛”,代表着尊贵。

关于“殿下”一词的理解也是如此,“殿”字代表着“宫殿”的含义,常被用作对帝后、帝妃以及太子、公主、亲王等人的敬称。

向王爷禀报事务时,通常是在他们的居室外进行,他们所居住的房屋被称为“殿”,同时视线也需要向下看以示尊敬。因此,“殿下”一词意味着我正站在您所居住的大殿之下,借此表示尊敬之情。

“阁下”这一词汇如今仍然不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其中的“阁”是指高官大臣们办公之处。

在秦朝之前,低于天子级别且职位至高无上的只有三公,自三公制度确立以来,他们需要在“阁”内办公。由于下属不便直接称呼上级,于是便采用“阁下”这一代称来表达敬意。

在古代,地位极其崇高的官员,他们的办公场所皆设有阁楼,如龙图阁、天禄阁、东昌阁、文渊阁等等。前来官署拜访的人,由于不敢直接称呼名字,只能通过在阁楼下行走的侍从人员,向尊贵的长者传达作为卑微者的敬意,因此“阁下”一词逐渐演变为对那些高级官员的尊称。

在汉代时期,自九卿郎将直至郡守尉的所有俸禄等级均为二千石,对于这些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人们都尊称为“阁下”。

在《说文解字》这部经典中,“阁”字的解释为:“阁,用以支撑门户的建筑结构,字形由‘门’和‘各’组成。”从名词的角度来看,“阁”字实际上就是“门”的意思。

据唐代赵磷所著的《因话录》卷五记载:古时三公开阁办公,郡守的地位相当于古代的侯伯,也拥有自己的阁楼。因此,在当时的书籍标题中常常出现‘阁下’这样的称呼……”

在唐代,"阁下"一词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对有身份地位之人的尊称,甚至在同辈间也能被广泛使用。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所作《与刘苏州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阁下为仆税驾十五日,朝觞夕咏,颇极平生之欢。”

后来,"阁下"一词逐渐成为尊称敬语,主要应用于外交场合或者书信往来之中,例如:总统阁下、岳父大人阁下等等。

至于"足下"一词,据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曾被用作对君主的尊称。传说晋公子重耳在流亡国外长达19年的时间里,介子推曾经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以维持生命。

后来,重耳为了逼迫隐居在深山中的介子推出山接受封赏,竟放火烧山,导致介子推被活活烧死!重耳对此悔恨不已,于是便用介子推抱住的那棵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上,每次看到木屐都会痛苦地感叹道:“悲哉,足下!”

自此以后,"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为平辈之间互相尊重的称呼。

"在下"则与之前提到的几个词语有所不同,它通常被用作对自身的谦虚称呼。例如古代文人常说的“区区在下”,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会坐在席子的上方,而辈分较低的人则会坐在下方,因此自称"在下"便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

在古代,由于尊卑有序、等级森严,这些称呼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胡诌捡史
胡诌捡史,沧海有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