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舞蹈研究生论坛回顾(二)| 传承: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舞蹈艺术传承研究

文摘   2024-11-03 10:48   北京  

BDA舞蹈论坛

2024

10月27日下午,BDA舞蹈论坛(2024)第五届全国舞蹈研究生论坛第二场成功举办。11位舞蹈博士、硕士研究生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强调舞蹈研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根基,探讨了在当代社会中挖掘和重构传统舞蹈的意义,凸显出舞蹈作为艺术形式之一,在当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论坛由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任文惠副教授担任评议专家,北京舞蹈学院2024级研究生杨媛媛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龙玥的发言主题为《近七十年的跨越:从1954到2023——看“白蛇”神话母题的当代舞剧改编》。选取新中国成立后四部以“白蛇”神话母题创作的舞剧为研究对象,按时间线对4部舞剧展开了对比分析,为当下同类型的舞剧改编策略提供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怡的发言主题为《舞剧<和平鸽>争鸣再阐释》。文章“走进”历史现场,围绕着舞剧《和平鸽》的评论研究展开再阐释与再解读,对舞剧《和平鸽》的价值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体现出了史学视野下的史论结合的研究特点。


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周怡辰的发言主题为《寻古问今:中国古典舞学科建构的当代文化立场与审美追求》。梳理了中国古典舞学科近70年的流派发展,提出中国古典舞学科的何以“重建”当代文化立场与何以“呈现”审美追求的问题,认为中国古典舞学科建构过程应以“舞蹈”之名义,探“古典”之精神、立“历史”之形态,传“传统”之文脉。


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丰慧的发言主题为《图像学视域下古滇国青铜器中羽舞的文化记忆》。运用图像学的分析方法对古滇国青铜器中羽饰和羽服两种形式的静态阐述,与羽人徒手和羽人执道具两类羽舞图像进行动态分析,提出“羽”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所反映出的西南舞蹈审美意识。


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姝庭的发言主题为《论中国古典舞袖舞的“阴阳美学”》。通过对“阴阳”的概念梳理,结合舞蹈本体剖析了中国古典舞袖舞中蕴含“阴阳美学”观的四个方面,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古典舞袖舞的“阴阳”审美原则及文化内涵。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晨的发言主题为《贵州苗族水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首先考察了贵州苗族水鼓舞产生的文化背景,剖析当下的传承现状与困境,针对该舞蹈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主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贵州苗族水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来挖掘贵州苗族水鼓舞作为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动力。


星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胡蝶的发言主题为《口承记忆、符号表征与文化阐释——以连州瑶安瑶族乡“高台小长鼓舞”为例》。以个案研究的思路,结合实地田野考察,对瑶族“高台小长鼓舞”的舞蹈形式、舞蹈本体和文化根源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与分析,探析“高台小长鼓舞”从“显性”到“隐性”的舞蹈文化功能。


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江羿妃的发言主题为《汉代弓舞舞姿类别与审美追求的图像思考》。从汉代画像石中的详尽细节入手,结合大量的古文献,梳理弓的形制发展,对持弓与射箭方式和弓舞的舞姿进行分类讨论及审美追求,结合古代礼乐制度探讨弓舞所包涵的礼仪与文化象征。


星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乐萱的发言主题为《南岭民族走廊视域下的赣南采茶舞——基于客畲文化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赣南采茶”的基本概述,其次探讨其中的舞蹈形态,强调了脱离于戏曲的赣南采茶“舞”的独特性与舞蹈性,最后考察“客畲”文化互动中的“赣南采茶”,呈现出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念同步的面貌。


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吴思凡的发言主题为《非遗舞蹈传承与舞蹈美育的互动探究—以北京市昌平区后牛坊村花钹大鼓为例》。以北京市昌平区后牛坊村非遗舞蹈花钹大鼓为研究对象,调查当下“花钹大鼓”同舞蹈美育的融合现状,探寻两者双向互动的价值意义、融合课程开展的问题和促进两者互动的策略,为非遗舞蹈的保护传承及舞蹈美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开周的发言主题为《激活、共享、建构:傣族“嘎伴光”人类学考察研究》。以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展开具有族群标识的“嘎伴光”及其历史演变和内生逻辑,系统探讨“嘎伴光”舞蹈在傣族社会中的激活、共享与建构功能,揭示了这一传统舞蹈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任文惠副教授首先对本场发言人给予肯定,各位同学能够把问题意识贯穿研究始终,不断挖掘舞蹈艺术传承背后的研究空间,拓宽了舞蹈艺术传承研究的边界,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其次,她指出,舞蹈的学术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且深度投入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立足舞蹈本体,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造不断进行深度的纵向挖掘,形成历时性的比较视野与当代性的价值判断。最后,她强调,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理解、尊重和创新中寻求发展,针对舞蹈艺术传承的研究,要在注重舞蹈本体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历史和田野资料的把握,深入挖掘中国舞蹈艺术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形态之“变”与精神之“续”,为中国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提供更具实操性、可行性的理论研究。



本场论坛的11位发言人立足于各自研究领域,集中探讨了舞蹈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话题涵盖传统题材创新、经典作品再创造、古典美学重构以及民族舞蹈传承问题,尤其是对地方民间舞蹈的关注,反映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紧迫性。发言人在观点交流中达成共识:唯有基于对传统的深切尊重与全面理解方能推动舞蹈艺术领域的创新步伐与发展进程,为中华舞蹈文明的当代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统筹:苏娅

核稿:苑媛

责编:王欣悦、谢威

文字:何佳倪

图片:庞宗瑶

排版:黄敏洋


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
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信息交流与公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