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
—继往开来舞新篇 深耕乡土扬艺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适逢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7月-9月,经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在各项目成员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30名研究生完成“深扎”的实践之旅。通过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平台,探索舞蹈艺术与社会脉络的紧密相连,搭建起专业实践与社会互动的坚固桥梁,让同学们在学思并进、实践领悟中深切把握国情,洞悉社会,铸就坚定信念,磨砺高尚品格。研究生们积极响应,走出校门,投身广阔社会,步入乡村田野,用心用情深入基层、梳理经验、创作作品、服务社会,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更传承着文化的精髓,将个人的艺术梦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之中,借小我微光,筑文化繁荣之盛景,为强国之梦添彩增辉,尽显北舞学子矢志。
项目成果展示
一等奖
项目名称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课程设计理论研究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人文学院 车树雨
项目成员
2022级人文学院 陈俊汝
2022级人文学院 张议丹
指导教师
武艳
项目简介
2024年8月10日,河南师范大学联合新乡市教委共同创办了“新乡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能力提升舞蹈专项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素质教育舞蹈创始人吕艺生先生及其教师团队于河南师范大学为新乡市近百位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舞蹈课程专项培训。本次项目成员亦跟随武艳老师参与到“培训班”之中,在课程学习、课程模拟、课程教学、汇报演出等实践过程之中,着手项目实施,得出项目成果。
本次项目成果分为两类。一类为课程论成果,撰写《课程论视阈下素质教育舞蹈课程(7-9年级)的类型判断》论文一篇;一类为教学论成果,其中包括教学成果形成介绍、教学成果展示视频以及优秀学员感悟,并分5期发布于河南师范大学希望之音公众号。
二等奖
项目名称
皮影舞人:激活身体的非遗传承
项目负责人
2023级创意学院 廖千雅
项目成员
2023级人文学院 丁戎融
2023级教育学院 钟亚男
指导教师
李北达
项目简介
聚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以其为创作灵感,以舞蹈艺术为核心本体,巧妙运用舞蹈影像作为表达与传播的载体。通过深度融合北京皮影戏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影像拍摄、剪辑技术的创新手法,探索艺术形式间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深度观察、专家访谈和影像创作等,紧密围绕“促进北京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影像技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探索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通过创新手段赋予文化遗产新生,让北京皮影戏这项传统艺术在舞蹈作为传播载体的过程中,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项目名称
中央苏区红色舞蹈的学术性复排与文旅融合实践
项目负责人
2022级人文学院 刘姝庭
项目成员
2022级人文学院 刘泠君、薛一洋、江羿妃
2023级人文学院 向霓
2023级人文学院 徐瀚泽(本科生)
2023级教育学院 邹韵(本科生)
中国传媒大学 许惠童、陈雨豪(2022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
王欣、张源
项目简介
该项目将学术研究与文旅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前往江西省各地搜集资料、走访专家,细致考证苏区舞蹈的艺术形态,并与瑞金市相关单位合作复排部分舞蹈作品,传承保护濒临失传的红色舞蹈;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复排作品的文旅展演版本、策划赣南采茶戏文化体验活动、制作宣传短片、设计红色文创等方式,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以艺术赋能当地文旅产业,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通过此次暑期实践,团队成员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受到革命精神的感召,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青春之名,为校庆70周年增光添彩,为国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三等奖
“海南舞蹈创作”采风记录
项目名称
“海南舞蹈创作”采风活动
项目负责人
2023级芭蕾舞系 闵子寒
项目成员
2023级创意学院 王江瑶
2023级创意学院 张蓓蕾
2024级芭蕾舞系 李思峰
指导教师
杨越、李珊珊
项目简介
本项目集中关注海南岛多元文化现象,团队成员由芭蕾舞系与创意学院师生构成,采用芭蕾舞专业视角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对海南岛原住民黎族、迁徙族群苗族及疍家文化的深入调研,系统分析了这些文化的历史背景、舞蹈表现形式及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其次,探讨了民族舞蹈在地方层面的具体表现,如旅游景区内的舞蹈展示以及保亭民族歌舞团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以此为例分析民族舞蹈在地化的实践路径。最后,对民族、地域元素在芭蕾作品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包括预期效果与初步作品构思,旨在为芭蕾舞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进行实践探索,促进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拓宽芭蕾舞的创作视野,并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项目名称
以调研推动创作,以艺术振兴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兴村“乡村振兴”调研
项目负责人
2023级创意学院 杨思妮
项目成员
2023级创意学院 樊小雪
2023级舞台美术系 张晓芸
指导教师
张云峰
项目简介
项目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深入探究、分析总结,并结合舞蹈创作和论文写作,积极探究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近年来,我国从“脱贫攻坚”迈向了承载历史使命的“乡村振兴”新阶段,强调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的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艺术作为连接社会、服务大众的桥梁,其社会功能愈发凸显。作为文艺工作者、研究生及少数民族青年,我们深感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本项目致力于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通过回馈社会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这一研究不仅体现了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项目名称
香港舞团:在传承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创”实践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人文学院 何嘉儿
项目成员
2023级中国古典舞系 李楚欣
指导教师
张朝霞、苏娅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深入探索香港舞团如何在多文化融合背景下,通过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艺术实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调研,我们期望能够深入理解香港三大舞团及香港舞蹈联会在推动文化“两创”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遇到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文化团体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本项目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贡献智慧和力量,加强。总结其在文化“两创”中的经验和成就,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和广泛传播,增强文化自信、身份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项目名称
《第四届半山舞人艺术周调研》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人文学院 向霓
项目成员
2023级创意学院 刘镇
指导教师
金浩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半山舞人艺术周为调研对象,半山舞人作为湖南省地域性现代舞团,于2018年成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艺术周,半山舞人艺术周的举办为当下众多青年舞蹈爱好者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本项目小组成员通过参与式观察半山舞人艺术周,与半山舞人艺术周创始人、艺术总监进行访谈,对四届艺术周进行纵向分析比较与脉络梳理,分析半山舞人艺术周的概况与艺术周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半山舞人艺术周的调研更全面了解半山舞人舞团,一方面为地域艺术的发展与民营舞团的运行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另一方面,弥补理论上对于半山舞人艺术周研究的空白。
优秀奖
项目名称
内蒙古梅日更召信俗非遗的现状调研——以“查玛”与“蒙古语诵经”为例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人文学院 杜嘉琦
项目成员
2022级人文学院 江羿妃
指导教师
王欣
项目简介
梅日更召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内蒙古地区寺庙通过蒙古语诵经祈福而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空间,融合着内蒙古地区的民众信仰仪式与民俗活动。团队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梅日更召信俗的保护单位——包头市九原区文化馆建立联系,进而有机会对内蒙古梅日更召信俗非遗中的“蒙古语诵经”与“查玛”的现状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从“蒙古语诵经”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传承问题;“查玛”的原型、仪式过程、生存现状等方面展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以梅日更召的“蒙古语诵经”与“查玛”为调研对象,旨在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并期望能为舞蹈创作以及非遗文化的发展反思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项目名称
湖南桑植杖鼓舞进入校园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任雅婷
指导教师
郭磊
项目简介
仗鼓舞是桑植白族男子手持仗鼓(细腰长鼓,或作“丈鼓”)表演的一种男子集体舞蹈,在桑植县白家山寨的节日庆典、庆贺丰收、游神、庙会、民间祭祀等民俗活动中都可见到。其与“苗族猴儿鼓”、“土家族摆手舞”被誉为湘西三大艺术奇葩,虽然其历史悠久、表现独特,但目前针对白族仗鼓舞的研究极少,关注度较低,使仗鼓舞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接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杖鼓舞作为湖南极具文化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动作的程式化与舞蹈的单一性让其至今仍未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梳理及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湖南桑植杖鼓舞的发展现状,找到其能够在校园传承的可行性。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让更多的老师及同学们了解桑植白族杖鼓舞。
项目名称
江西非遗舞蹈的文化基因探究与传承发展调研——以江西宜黄禾秆舞为例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彭红
项目简介
江西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众多独特的非遗项目,本次调研的对象就是江西非遗舞蹈宜黄禾秆舞。本项目旨在综合运用观察、调研、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感受并理解宜黄禾秆舞所蕴含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期望能够补充相关研究空确,与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依据。
项目名称
从“北魏彩绘双髻牵手女俑”到双人舞《牵》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中国古典舞系 何雨薇
项目成员
2023级中国古典舞系 王雅雪
指导教师
欧思维
项目简介
“北魏彩绘双髻牵手女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洛阳博物馆,出土于北魏杨机墓。两俑呈两手相牵并肩站立状,梳双髻,面上饰花钿,眉清目秀,一人注目前视,一人侧目旁观,神态温和生动。本项目选取该文物为创作题材,从形象中提炼出牵手的动作和“牵”的状态,对文物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结合创作者自身的生命经验尝试女性情谊的叙事。作品通过两段式的结构,塑造灵动俏皮、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同时着墨于女性情谊间更细腻柔软的部分,展现两人形影不离、相伴相惜的情感状态。我们期望以此次舞蹈创作的方式对家乡历史文化进行表达,并借助“牵手女俑”这一传统题材提炼出通达古今的女性情谊,传播正向的女性叙事。
项目名称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族古乐舞与傣拳文化调研及教学编创
项目负责人
2023级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KIM MINJUN 金玟葰
指导教师
张晓梅
项目简介
本项目,于2024年暑期深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对傣族古乐舞与傣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文化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文献研究和与当地媒体咨询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了这两种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传承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传承建议,并结合调研成果,对如何将傣族古乐舞与傣拳元素融入舞蹈教学进行了创新思考。此项目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傣族文化,还为舞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素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文化价值。
- END -
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
微信ID:bdayjs1999
审稿:苏娅
核稿:苑媛
责任编辑:王欣悦
图文:各项目负责人
整理:潘惠炫、杨思妮
排版:刘行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