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林彪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毛主席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或许始终难以接受、不愿承认昔日亲密战友的决绝背叛,因此内心深受伤痛,倍感失望。
1972年1月,毛主席因心情沉重、身体状况虚弱,突然休克倒地。此次病重昏厥的迹象,预示着毛主席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这一年,毛主席已届79岁高龄,而他的妻子江青则刚满59岁,正值政治生涯的壮年时期。
众所周知,自江青步入政治舞台以来,其“主席梦”日益膨胀。特别是在1972年4月,当周总理被确诊患有癌症已久之后,江青等人更是感觉时机成熟,信心满满地似乎看到了主席之位正向自己招手。
而此时的毛主席,也确实在酝酿着自己最新的规划与安排。
自林彪等人相继出事后,他不得不再次审慎地考虑接班人的问题。这已是毛主席第三次面临选择接班人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从未将江青、张春桥等人纳入考虑范围,更遑论同为“四人帮”东北成员的姚文元。
彼时,江青等人对此情况一无所知,甚至难以置信。早在九大之前,江青便已显露觊觎副主席职位的野心,并指使其党羽四处活动,制造声势。
对此,毛主席毫不留情地明确表态:“不能让江青担任副主席职务!”
不久之后,刘松林前往向毛主席询问此事。毛主席依旧坚决否定,并笑道:“不会的,她肯定不合适。”
后来,江青得知此事,大为震怒,竟将刘松林全家关入监狱。至于毛主席为何不让江青担任副主席,完全是因为他对她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毛主席深知,以其个人品德、主席才能及革命资历等各方面条件,均不足以胜任主席职务。加之其身为毛主席之配偶,曾有提议欲使其担任政治局常委一职,毛主席对此坚决持反对态度。
当中办厅主任汪东兴与江青产生意见分歧时,毛主席倾向于信任汪东兴,而对江青持怀疑态度。例如,在江青将其秘书杨银禄错误地定性为“反革命”的事件中,汪东兴向毛主席汇报后,毛主席极为愤慨地表示:
“江青此人行事愚蠢,她在需要杨银禄时,对其漠不关心、缺乏爱护与体贴;一旦不再需要,便随意给对方扣上多项罪名……凡是从她那里离开的同志,都不得善终。”随后,毛主席还严厉批评了江青。
然而,即便面临如此境遇,江青仍未放弃其“主席梦”,依然沉迷于自我编织的幻想之中。直至1972年8月,毛主席直接从地方调任四人,这才彻底粉碎了江青的主席梦想。
其中,毛主席调任的第一人是邓小平。同年8月3日,身处江西的邓小平向毛主席致信一封。该信经由汪东兴转交毛主席审阅,并于8月14日,毛主席对此信作出重要批示,释放出重新启用邓小平的重要信号。
次年2月20日,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1972年9月7日,毛主席再次从上海调派一名年轻人至北京。
该年轻人对外宣称是前来北京“学习”,然而其真正目的,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此人年仅37岁,在上海的地位仅次于张春桥,名为王洪文。
王洪文抵达北京后不久,毛主席又从湖南调派另一位中年人至京,此人时年51岁,名为华国锋。与此同时,毛主席还注意到了开国少将李德生,他比华国锋年长4岁。这些人员均从地方调任至北京,共同接受毛主席对接班人的考察与培养。
江青致力于向众人阐明,她的成就并非依托毛主席,而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她仅期望被尊称为“江青同志”,坚决反对并排斥被称作“毛主席夫人”。
江青的末任保健护士马晓先曾叙述过毛主席去世后的一段经历。
据她所述,主席逝世的消息一经公布,国内外信件便纷至沓来。江青将这些信件分为两类:凡收件人仅标注“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归为一类,凡标注“毛主席夫人江青收”的则归为另一类。她对信件中提及“毛主席夫人”的称谓表示不满。她曾手持标注有“毛主席夫人江青收”的信件向我展示,看过之后,未予拆阅,直接置于一旁。
她强调:“他们视我为夫人,但我并非依附于主席而生——当然,主席对我颇为尊重。我绝不会像某些人那样,依赖逝者而活。”
江青声称其不依赖毛主席,全凭自身努力,此语实为自诩夸大,毫无根据的虚言。在毛主席去世之前,尽管众人(含江青之工作人员在内)普遍对其心怀不满,但却对她束手无策。然而,毛主席去世尚不足一月,江青即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