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少有人知的一个儿子:身份至今存疑,主席的做法却令人佩服

文摘   2024-11-07 07:04   重庆  

作为新中国的杰出领袖,毛主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广为人知,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亦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毛主席一生中共育有十名子女,其中一位名为毛岸红的儿子较为特殊,其身份至今仍存在争议。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时期,毛岸红的诞生曾为毛主席带来无比的喜悦,即便步入晚年,毛主席依然时常挂念着他。

尽管毛岸红并非毛主席与贺子珍的首位子女,但他自幼在两人身边成长,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1927年10月,标志着毛主席与贺子珍初次相遇的节点。初次邂逅贺子珍时,毛主席未曾料到,这位面容清秀的女子,竟身负中共永新县委委员的重任。这种显著的对比,使毛主席深刻记住了这位满怀革命热忱的女性。

随后,因脚伤所困,毛主席暂居茅坪村南侧的一所私人住宅修养。袁文才同志得知此事后,认为该处多有不便,于是将毛主席安排至茅坪的八角楼居住。每当毛主席从八角楼前往袁文才家时,总能在途中遇见贺子珍。彼时,贺子珍因疟疾初愈,需多晒太阳,故常坐在路口。毛主席同样关心革命同志的健康状况,两人频繁交流,逐渐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谊与爱情。

在毛岸红之前,毛主席与贺子珍曾育有一女,名曰毛金花。因革命事业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将女儿寄养他乡,期盼革命胜利后再将其接回。然而,当他们再次寻找女儿时,却得知其已不幸病逝的噩耗。鉴于曾痛失爱女,毛主席与贺子珍对毛岸红的到来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毛岸红于1932年在长汀福音医院呱呱坠地。

在战争年代,由于营养匮乏,加之贺子珍为革命事业奔波劳碌,她在产后极为虚弱,且罹患疟疾,致使她无法哺乳。

得知这一情况后,毛主席特意委托他人为毛岸红寻觅了一位奶妈。这位奶妈来自江西,当地有将孩童称为“小毛毛”的习俗。毛主席闻此,觉得此名颇为可爱,遂决定将其作为毛岸红的小名。毛主席甚至风趣地表示:“我是老毛,他是小毛,他还比我多一个‘毛’字,将来必定比我更有成就!”

毛主席中年得子,对毛岸红极为珍视,同时也深深体谅贺子珍孕育孩子的艰辛。为确保母子二人的营养摄入,毛主席时常用自己的津贴购买鸡、肉及营养品,炖煮成鸡汤供贺子珍滋补身体。毛毛(毛岸红)长相可爱,眉宇间透露出毛主席的神韵。

贺子珍满月后,一家三口常前往汀州东城墙边的汀江散步,犹如寻常家庭一般,在那里,贺子珍与毛主席共同度过了宝贵的宁静时光。

1934年,鉴于国共两党斗争的激烈态势,以及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党中央作出了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即万里长征。长征之路异常艰辛,即便是军人亦难以承受,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

为了毛岸红的生存,毛主席提议将其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毛泽覃及弟媳贺怡照料。贺子珍虽满心不舍,不愿再次与孩子分离,但出于对革命和国家的忠诚,她最终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议。

据《毛主席之路》所载,可以明确的是,在贺子珍将小毛毛送人之际,毛主席并未在场。彼时,毛主席因罹患疟疾,正接受治疗。待毛主席康复归家,方得知贺子珍已将小毛毛送走,甚至未能见到毛岸红的最后一面。

在离别之前,她特意前往邻居家借来棉花,拆解了自己的旧军装,亲手为孩子缝制了一件小棉袄。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母爱的深深牵挂。

随着战局的演变,瑞金与中央苏区相继沦陷于敌手。出于对毛岸红生命安全的考量,毛泽覃决定将毛岸红寄养在当地百姓家中,并严格保密相关信息,其确切位置,唯有他一人知晓。

1935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困,毛泽覃为保护其他游击队员,英勇献身,年仅29岁。自此,毛岸红的下落,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此事,成为了毛主席与贺子珍心头难以释怀的结。贺怡亦深感愧疚,认为当初毛主席夫妇将孩子托付于自己,自己亦应承担一份责任。尽管毛主席并不赞同再次寻找孩子,认为孩子在民间或许更为安全,但贺子珍因思念过度,时常向妹妹提及此事。

解放前夕,贺怡多次奔赴江西老区,辗转探寻孩子的踪迹。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贺怡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毛岸红已被找到!

鉴于小毛毛在被送养时年纪尚幼,毛主席仅凭记忆向贺怡描述孩子的外貌和年龄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均未与实际相符。基于此,毛主席得出结论,该孩子并非毛岸红。

得知此消息后,贺怡立即启程前往江西吉安,继续寻找毛岸红的下落,不料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此次亲人的再次离世,对贺子珍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自毛毛被送走后,贺子珍所生的其他四个孩子,有的不幸夭折,有的被再次送人,唯独李敏一人陪伴其成长。到了1953年,贺子珍仍旧怀揣希望,坚信毛毛仍然存活。她给时任江西省长邵世平写信,详细叙述了毛岸红的背景,并恳求其帮助寻找小毛毛的踪迹。

邵世平收到信件后,对此事给予高度重视,并立即召集优抚处的专家,全面启动寻找毛岸红的工作。然而,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加上当时国民党在江西瑞金对红军战士的残酷杀害,专家王家珍甚至推测毛岸红可能在革命中不幸牺牲。

就在此时,事情出现了转机。有报告称,叶坪乡朱坊村的朱盛苔家中曾收养过一名红军干部的后代,其外貌和年龄与毛岸红极为相似。王家珍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前往朱坊村。

专家组成员迅速将照片及资料寄回上海,贺子珍在收到照片后,立即确认该人为其失散多年的儿子毛毛。

贺子珍恳请组织批准,让朱道来与其养父母一同前往上海。在初次见到朱道来时,贺子珍激动不已,紧紧抱住他,不愿放手,这份长达二十年的思念与期盼,终于得以圆满。

为确保准确无误,贺子珍还陪同朱道来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两人的血型完全相同,这使贺子珍更加确信,眼前的朱道来便是她的亲生儿子毛岸红。

刘少奇和周总理在看过朱道来的照片后,也倾向于认为贺子珍的判断是正确的。周总理还将照片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虽未发表过多评论,但表示:“这孩子看起来很像毛泽覃。”

然而,就在事情看似已经明了之际,南京的一位女同志朱月倩突然声称,这个孩子是她的,且孩子的生父是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霍步青。

一个孩子为何会有两个生母?这令朱道来的养母黄月英也感到困惑,她坚信朱道来就是她所抚养的小毛毛,并拿出一件棉袄作为证据,贺子珍一眼便认出,这是她当年亲手缝制的。

两位母亲均为革命的功臣,同时也是党的同志,这使得朱道来的身份问题变得异常复杂。鉴于当时我国的DNA技术尚未成熟,无法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亲子鉴定,因此,负责此事的华东局办公厅主任赵尚志不敢轻易作出判断,只得将情况上报给中央组织部,请求北京方面给予指示。

事情发展至此,或许只有毛主席能够做出最终的裁决。

尽管毛主席同样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儿子,且之前已经见过朱道来的照片,但他并未表现出任何偏袒。毛主席认为,无论孩子是谁所生,归根结底都是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因此提议将其交由人民和组织来抚养。

朱道来并未随同贺子珍生活,也未随朱月倩返回南京,而是留在北京求学,并由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负责其生活起居。朱道来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并在毕业后留在组织内部的科研室工作。

尽管没有正式确立父子关系,但贺子珍在心中已将朱道来视为自己的儿子毛毛,并时常关注其学习和生活情况。

1971年,朱道来因癌症去世,贺子珍得知后深感悲痛。随着朱道来的离世,他的身世之谜也永远无法解开。

毛主席的一生,为党和人民奉献了太多,他将对孩子的思念和内心的伤痛,默默地埋藏在心底。如今,毛主席虽已离世,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桃子的历史漫谈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