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在世界范围内,一些顶尖的财团广为人知,例如日本的三菱集团,以及美国的高通和美孚公司。相比之下,中国的财团似乎较少被提及。然而,中国确实拥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财团——荣氏集团。该集团见证了中国百年来的变迁,尽管历经艰难困苦,却始终屹立不倒,与国家和人民共同成长。
荣氏家族的奠基者为荣宗敬与荣德生,他们在民国时期创办了国内先进的面粉厂和纺织厂,奠定了荣氏家族商业帝国的基础。
荣氏兄弟出身于江苏无锡,据传其祖上曾担任过高级官职,但到了他们这一代,家族已不复往日荣光。因此,兄弟俩在年幼时便辍学,被送往上海的钱庄学习经商。
繁华的上海为荣氏兄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激动,他们迅速接触并融入了现代商业经济的环境。
1891年,荣宗敬结束了学徒生涯,开始独立在钱庄担任“跑街”职务,即负责码头的金融业务。三年后,荣宗敬不仅对上海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络,为荣氏家族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兄长不同,荣德生并未留在上海,而是前往广东协助父亲管理店铺,负责收款和纳税。在此过程中,荣德生发现当时市场上最有利可图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服装行业。
工作之余,荣德生对西方实业相关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美国十大富豪传》一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他认识到,相较于经营钱庄,兴办实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财富积累,更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随后,荣德生亲眼目睹的一幕,进一步坚定了他的这一信念。1900年,当他途径香港时,目睹码头上堆积如山的面粉,这让他感到震惊。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小麦作为常见农作物,如今却需依赖进口,这种状况令他感慨万分。荣德生心中暗自发誓,终有一日,他将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不久,一系列动荡事件迫使荣德生留在上海。在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上海的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唯独面粉业因人们对粮食需求的增加而显得格外繁荣。
荣德生的兄长荣宗敬在天津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两兄弟不谋而合,决定创办一家面粉厂,并立志要建立比外国企业更大、更优秀的面粉厂。于是,他们投入了多年的积蓄,并于1901年在无锡动工兴建“保兴面粉厂”,这标志着荣氏家族崛起的开端。
保兴面粉厂自创办以来,迅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日俄战争爆发之际,俄国在东北的面粉厂纷纷关闭,导致当地面粉产量锐减,价格随之飙升。荣氏兄弟洞察此情势,果断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将所得利润悉数投入购置设备和创办新厂。短短三年内,荣氏兄弟的面粉厂增至12家,占据全国面粉产量的四分之一。
日俄战争为荣氏兄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使荣氏家族正式步入了黄金时代。欧洲各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东亚事务,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各国纷纷向中国采购面粉,荣氏面粉厂作为行业巨头,订单源源不断,每笔订单量高达数十万包。荣氏面粉因此畅销海外,盈利丰厚。
在面粉业取得成功后,荣德生将目光转向了纺织业。得益于面粉厂的收益,荣德生的纺织厂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三省沦陷,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
荣宗敬借此契机提出:“全国人民一致抵制日货,若能持之以恒,则实业有望振兴,国家亦可由弱转强。”在这样的爱国氛围中,荣氏家族的实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尤其是纺织厂,规模迅速扩充至9家厂房,员工人数达到万人。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全国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荣宗敬提出“全国人民一致抵制日货,如能坚持到底,则实业有振兴之望,而国家亦可转弱为强”。荣氏家族的纱厂扩充至九家,拥有工人数万人。
因此,荣德生凭借家族的财产,不仅荣获“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等称号,更一举成为当时的首富。
在商业上成为国人皆知的“面粉大王”之余,荣德生还非常热衷于国内的教育和各种公益事业。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带头出资多次修建桥梁和铁路,更是在去世之前留下遗嘱,将自己一生所收藏的古董书籍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遗憾的是,荣德生先生因疾病救治无效,在1952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一代传奇就此落幕。然而,先生的离世并不代表家族的谢幕,相反,儿子荣毅仁接手了荣氏家族,将其再次提升至新的高度。
如今,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家族,这是因为他们在“隐藏”方面做得太好。对于一个百年家族来说,他们似乎不太在乎将名利放在排行上进行比较,更愿意花精力将家族打理得更好。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而如今,荣氏家族已经迎来了第五代,仍然是长盛不衰。这其中的秘诀,恐怕就是一代代以德立身,传承爱国家风,谨记诚信的家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