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全国劳模赵春娥后人现状:儿子保安,女儿临时工

文摘   2024-11-10 07:01   四川  

新中国历来有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隆重表彰的传统,此类表彰活动规模盛大,意义深远。截至2020年,新中国在71年的发展历程中,仅进行了1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盛大召开,共有464位杰出人物荣获了新中国首批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对全国劳模进行了隆重表彰。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仅有21位全国劳模荣获了“年度授奖”的崇高荣誉。其中,赵春娥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获得该殊荣的全国劳模,其授奖活动于1983年2月28日在陕西西安隆重举行;随后,于3月4日,罗健夫和蒋筑英分别在河南郑州与吉林长春接受了“年度授奖”。

遗憾的是,1983年的“年度授奖”颁奖仪式上,赵春娥未能出席。因她已于1982年4月21日因公殉职,享年47岁。

赵春娥,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1958年,时年23岁的赵春娥在洛阳造纸厂担任锅炉工一职。1966年初,已年满31岁的赵春娥离开造纸厂,转而在洛阳老集煤场成为了一名临时工。

关于赵春娥由正式工转为临时工的原因,系因当时国家正面临一场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遭受重创,工矿企业亦面临巨大挑战。

为应对此困境,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以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其中一项常见举措便是要求1958年以后入职的员工,尤其是双职工家庭,需有一人暂时离职待岗。赵春娥便是因此从洛阳造纸厂离职,并在家待业多年,直至后来因一次偶然机会,才得以在洛阳老集煤场担任临时工。

1977年,赵春娥被任命为煤场现场管理工。在其管理下,煤场内的煤堆排列整齐,道路保持清洁,且煤炭消耗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煤场每年购进煤炭总量超过18000吨,其中绝大部分由赵春娥负责验收;而每年销售的3000多吨碎煤,其现场整理与清扫工作亦全部由她承担。赵春娥勤勉尽责,时常起早贪黑,节假日亦鲜少休息。

由于赵春娥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工作,导致她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尽管医生为其开具了病假单,但她从未请过一天病假。尽管赵春娥家庭经济拮据,需赡养多位老人,但她总是慷慨解囊,援助那些比她更为困难的人。

经煤场领导批准,赵春娥时常向煤场周边生活困苦的孤寡老人赠送煤炭。当她发现孤寡老人居住条件恶劣,屋顶漏雨,被褥破旧单薄时,她主动为老人修补屋顶,将被褥带回家中,亲自清洗、烘干,并添加自家棉花,缝制好后送回。

鉴于赵春娥患有肝炎,每逢节假日,工会都会为其提供补助。然而,她将这些补助用于购买煤炭、鸡蛋、肉类等物品,赠送给周边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即便肝病加剧,她也鲜少休息,常言:“我宁愿倒在煤堆上,也不愿躺在病床上。”

1982年4月20日,赵春娥依旧带病早起,前往煤场打扫卫生。待同事们到岗时,她已擦洗了七扇窗户的玻璃。

结果万万没想到,她突然开始吐血。单位卫生员陪同她前往地区医院门诊部就诊,然而,在卫生员离开后,赵春娥自行离开医院,前往洛阳市社会福利院,以解决福利院的冬储煤问题。

中午时分,她返回单位,尚未稍作休息,便再次吐血。此次,她已无法站立,同事们将她抬送至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对赵春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遗憾地发现她的生命已接近终点。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赵春娥向身边守护的亲人表达了自己的遗愿:“我离世后,请勿给组织增添麻烦,将我的骨灰撒在煤堆上,让我永远守望煤田。”

1982年4月21日,赵春娥不幸离世,享年47岁。她的事迹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反响。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时代需要赵春娥这样的人!时代呼唤赵春娥这样的人!”

1983年,国务院追授赵春娥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在陕西西安隆重举行了“年度授奖”仪式。2004年11月,赵春娥纪念室与洛阳市烈士陵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一同被命名为河南省红色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3月,赵春娥纪念室被确定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那么,赵春娥的后裔当前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赵春娥育有一子一女,因长期投身于工作之中,未能充分照料其子女。赵春娥之女牛灵芝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提及,其母终年要么忙于工作,要么致力于关照孤寡老人及贫困家庭,鲜少留在家中。母亲的奖状虽贴满了整整一面墙,但作为女儿,她却鲜少有机会见到母亲。

遗憾的是,赵春娥的子女均未能顺利考入大学,较早地成为了自由职业者。2013年,河南《大河报》对其进行采访时,赵春娥之子牛建民在洛阳老城实验小学担任保安,月薪为1300元;女儿牛灵芝则在一家公司从事消防器材的保管工作,月收入为800元。

桃子的历史漫谈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