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贾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我当了30多年刑法学教师,到实务部门干了7年,发现自己‘看不懂’现在的有些刑法学文章了。”7月9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数字法院理论研讨会上,谈及“倡导关注实际、文风朴实的学术研究风格”,上海高院院长贾宇说了这样一番话。
贾宇是我国刑法学领域的专家,曾当选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11年之久,2021年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他说自己“看不懂”有些文章,其实是在针对当前学术理论界的一些现象有感而发。“现在有的人喜欢写一种谁也看不懂的文章。古人早就批评过这种文风,说这是‘以艰深文其浅陋’,故弄玄虚。”贾宇举例说,近些年的刑法学理论文章中新出现一个时髦概念,他苦苦思索仍不知何意,询问使用这一概念的学者,却都说不清所以然,“大概相当于XX意思”。那又何苦来哉?“我觉得,能够讲清楚道理、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的才叫理论,像这种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不叫理论研究,叫自娱自乐。”贾宇说,法学研究特别是像刑法学这样的应用法学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对司法实践的洞察与指导上,应当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把解答问题作为第一要务,让理论更好地解释现实、服务现实、改造现实,不应该脱离中国的司法实际另搞一套所谓普适性的理论,也不能沉迷于“词汇翻新”“学术高深”,用谁也看不懂的晦涩语言标榜“理论水平”。贾宇还提到,现在学术期刊界过分强调以一些引用率、转引率等量化指标来机械衡量期刊和论文的好坏,忽视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研究深度、实践性及创新性,陷入“唯指标论”“唯数据论”的误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些期刊要规定文章不能少于多少字,文章的质量和字数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呢?”贾宇说,现有评价体系的形成,当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不能全盘否定、置之不理,但总不能不加鉴别随波逐流。“我们都年轻过,都知道学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往往在中青年阶段,这个时期的学者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见解最独到,最有条件写出好文章。”贾宇说,但实际上,年轻学者资历较浅、名气不大,发表文章很不容易,有时编辑部看到来投稿的是个讲师,内容也不看就直接退稿,这是很不合理的。面对现场参会的国内不少法学期刊主编们,贾宇说他想借此机会向国内学术理论界提出4点倡议: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严肃检视、讨论现有评价体系的利弊得失,摈弃因片面追求论文转载、影响因子等而造成的种种乱象,研究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多关注文章“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解决了什么问题”,将期刊学术研究成果应用到丰富的法治实践中。二是坚持质量为先,形成以质选文、不看作者看文章的学术研究氛围。打破对既有身份、地位的偏见,多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创新学术评价标准,为年轻学者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与发表空间,让更多年轻人在法学研究中脱颖而出。三是坚持实务导向,倡导关注实际、文风朴实的学术研究风格。回归学术服务实践的初心,高度关注现实问题,推动司法实务与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倡导能直击问题要害、解决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形成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文风。四是坚持立足国情,助力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
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施行近30年的仲裁法迎来修订,共8章、91条
《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部分修订亮点简析
冯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的涉外法治之维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5
梁慧星:法官和仲裁员怎样进行法律思维
推荐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个仲裁司法审查典型案例
桑本谦:人性不过是个算法
桑本谦:民法的起源——一个思想实验
桑本谦:一个值得高度怀疑的立法失误,一次眼到心到的实证研究
“华南第一流且最著名法学院”发展史
“我毕生研究的是人们愿舍命捍卫的三样东西:信仰、自由和家庭”
这期一定要看,那些“你迷惑很久、一知半解”的法律常识
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都颁给了AI,意味着什么?
清华、北大、南大5位法学教授推荐:各学科必读书单
林维:你们要能够潜在地下,才能够上到空中
小狗被毒死,她自学刑法「死磕」投毒者7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