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176 篇文章
随着快餐和零食的流行,肥胖已经变成儿童群体中的“常事”。“脂肪到底好还是不好呢?”“胖小孩是不是不能吃任何含油的东西呢?”“孩子吃了含脂肪的食物就容易长胖吗?”等等,这些是每个肥胖儿童家长都会提出的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儿童肥胖的危害。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童肥胖发病率不仅显著上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2020年中国儿童体重指数(BMI)增幅水平已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报告》,6岁以下及6-1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患病率已分别增加到10.4%和19%;
截至2019年小学生肥胖率高达23.6%,是重点关注对象。
儿童肥胖可以引起代谢障碍,如性早熟、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症候群、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代谢障碍,同时还会使成年期后发生代谢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增高。膳食管理作为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一直备受关注,其中,脂肪往往被视作儿童肥胖的主要元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膳食中的“脂肪”是敌是友?。
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1~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
通常,我们用“好脂肪”“坏脂肪”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好脂肪”是指橄榄油、鱼肉、花生、瓜子等不饱和脂肪。这些“好脂肪”参与了人体能量代谢、细胞信号传导等,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坏脂肪”是指主要存在于肥肉、动物油、油炸食品、甜点等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其中,反式脂肪几乎没有益处,会增加心血管风险、肥胖和糖尿病的发展。
1.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脂肪可以提供约9千卡的能量。当人体摄入过多脂肪而不能被利用时,就会被储存起来;在人体需要时,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分解酵素,将甘油三酯再次分解为能量。
2.皮下脂肪还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维持体温正常和恒定,所以偏瘦的人会比较怕冷。
3.食物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D、E、K)的重要来源,这些维生素通过脂肪可以更好地被肠道内吸收。
4.脂肪还是构成内分泌激素的重要元素,对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也有着深远影响。
可见,脂肪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尤其是1-3岁的学龄前儿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摄入过少可能会影响智力和性器官的发育,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皮肤、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问题。所以,千万不能谈“脂”色变,每天需要保证一定的脂肪摄入量。
1.均衡的饮食结构确保儿童生长发育所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在两餐间饥饿时优先选用乳制品类、新鲜蔬果类等能量密度低、饱腹感较强的食物。
2.培养孩子正确合理的饮食行为,减少快餐食品、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高脂、高钠、高糖或深加工食品;进餐速度不能太快,建议每餐控制在20-30分钟;忌边吃边看电子产品。
3.合理使用食用油进行烹饪。婴儿6个月以内不建议添加食用油;7-12个月建议每日摄入油脂不超过10g(普通调羹大约半勺到1勺),13-23个月龄建议每日可以摄入油脂5-15g。其他年龄段每天推荐的油脂摄入总量见下表。
4.选择优质脂肪食物。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可能就包含了儿童一天所需要的油脂。就拿13-23个月龄宝宝最低脂肪摄入量5g来看,如果选择下图中任意食物,就能满足一天的脂肪摄入量了。如果7-9 个月龄宝宝的辅食以谷物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肉类、蛋类摄入较少,需要额外补充油脂约5-10g,推荐以富含亚麻酸的植物油为首选,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
5.控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4到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的饱和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能量的8%以内,而反式脂肪不应超过2%。以6寸戚风蛋糕(不含奶油的海绵蛋糕)为例,配料中最少需要30g植物油或黄油,最多可以达到80g,吃下一个6寸的戚风蛋糕,一天脂肪“额度”就远远超标了。
6.儿童减重期的饮食管理需要合适的脂肪总量而非过分追求低脂或无油,需要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提高不饱和脂肪的摄入,下图是肥胖儿童食物选择的红黄绿灯标签,供家长们参考。
7.提倡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其年龄、适合个人能力的身体活动。一般以代谢当量来衡量身体活动的强度。定义代谢当量的方法是某一活动的代谢速率与静息代谢率或基本代谢率的比值,简称代谢当量(Met)。从久坐行为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我们根据孩子代谢当量的不同,把身体的活动强度分为四个等级。《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建议身体健康的6-17岁儿童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并且每天的久坐行为应限制在2 小时内。
脂肪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也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请家长及小朋友们记住以下居家“脂肪”饮食管理口诀:
儿童脂肪要适量,
坚果鱼类不能忘,
油炸食物尽量少,
作息运动要得当。
作者:罗雯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 主任护师
绘图:阎思念,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24级护理研究生
延伸阅读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达医晓护"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