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 王昕馨 李洋 李科 梁发 菅敏钰 王成尉 刘海洋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70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4,45(12):1233-1237.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40812‑0116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050060)
临床试验注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 NCT03342873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选择健康志愿者,使用功能磁共振分析方法,观察清醒状态与丙泊酚深度镇静下大脑活动低频振幅(ALFF)指标特征性改变,探索丙泊酚导致意识消失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年龄18~60岁的健康志愿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60岁;② 自愿参加试验的健康脑人群;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滥用药物、酗酒史;② 丙泊酚药物过敏史;③ 幽闭恐惧症者;④ 左利手。
受试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使用改良警觉/镇静评估评价受试者镇静状态,分别在清醒状态和深度镇静状态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分析平均脑低频振幅(mALFF)改变情况。
2 结 果
2.1 受试者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计2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分析(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33±7)岁,受试者在丙泊酚深度镇静状态下平均动脉压低于清醒状态(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未使用其他药物干预。受试者达到mOAA/S评分1~2分的平均效应室浓度为(2.35±0.49) mg/L。
2.2 mALFF增高的脑区
与清醒状态比较,丙泊酚深度镇静状态下双侧颞叶、部分额叶、枕叶脑区的mALFF增高(均P<0.05),体素>50个的团块数量有4个(表1),对应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图1)。
2.3 mALFF降低的脑区
与清醒状态比较,丙泊酚深度镇静状态下双侧额叶、额中回、部分枕叶等脑区的mALFF降低(均P<0.05),体素>50个的团块数量有6个(表2),对应脑区神经元活动减弱(图2)。
2.4 mALFF增高脑区的体素数量与mALFF降低脑区的体素数量的差异
两组体素数量的分布基本一致,mALFF增高脑区体素数量的中位数为111;mALFF降低脑区体素数量的中位数为123。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mALFF增高脑区的体素数量与mALFF降低脑区的体素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将mALFF变化呈现在同一图像上可以更为直观的展示丙泊酚深度镇静状态不同脑区活动情况的改变(图3)。
3 讨 论
本研究选择健康志愿者,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方法,在丙泊酚深度镇静下观察清醒状态与深度镇静下大脑活动ALFF指标特征性改变,结果表明,丙泊酚深度镇静期间,双侧颞叶、部分额叶、枕叶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增强;而双侧额叶及额中回、部分枕叶等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减弱,且mALFF增高脑区的体素数量与mALFF降低脑区的体素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分别在清醒状态和深度镇静状态下进行rs‑fMRI扫描,对比镇静前后mALFF值的改变,从而分析不同脑区在深度镇静状态下活动的变化。本研究选择深度镇静状态,避免选择mOAA/S评分3~4分的浅镇静状态进行分析,是为了避免人为评估浅镇静状态可能造成的偏倚。本研究中mALFF降低的脑区对应团块数量更多,但神经元活动增强与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丙泊酚镇静的机制可能是对不同脑区产生增强或抑制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丙泊酚深度镇静期间,双侧颞叶、部分额叶、枕叶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增强,而双侧额叶及额中回、部分枕叶等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减弱。这提示我们,丙泊酚镇静对不同脑区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不同脑区产生增强或抑制的综合效果,后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断进行探索。
如果您对本文感兴趣,可登录我刊投稿系统平台(www.gjmzyfs.com),在“期刊浏览”栏目中免费实时下载全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徐州医科大学
ISSN:1673-4378 CN: 32-1761/R
电话:(0516)85708135(咨询);85807157(编辑);85802018(传真)
Email:gjmzyfs@263.net ; gjmzyfs@163.com
网上投稿:www.gjmzyfs.com
地址:徐州市淮海西路99号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