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手术麻醉科2025年1月妇产麻醉文献导读

健康   2025-01-29 06:04   上海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手术麻醉科

总编校:沈富毅 徐振东

本期责任编辑:张玥琪


2025年1月妇产科麻醉文献导读目录


(按2024年影响因子高低排序)

一、Anesthesiology.(IF:9.1
1. 维生素B6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二、Br J Anaesth. (IF:9.1)
1. 妊娠期胃排空及其临床意义:一项叙述性综述
三、Anaesthesia.(IF:7.5
1. 麻醉方式对癌症切除手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叙述性综述
四、J Clin Anesth.(IF:5.0)
1. 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寒战的静脉治疗效果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和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
五、Anesth Analg.(IF:4.6)
1. 有关产科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策略的结局: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 绵羊模型中妊娠期全麻开腹手术时母体通气参数的优化
六、Eur J Anaesthesiol.IF:(4.2
1. 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注射负荷剂量进行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的比较研究: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临床试验2. ESAIC聚焦硬膜外分娩镇痛失败的处理指南
七、Can J Anaesth.(IF:3.4)
1. 催产素与卡贝缩宫素在III级肥胖产妇选择性剖宫产中的比较:一项双盲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
八、Int J Obstet Anesth.(IF:2.6)
1. 基于检测硬膜外阻力消失法的新型双手触觉模拟器:一项评估麻醉医师穿刺手法和经验水平的初步研究


01




维生素B6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Pyridoxine Prevents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Qirui Zhang, Xuyang Ye, Shuqing Shi, Songhua Zhou, Daqing Ma, Wen Ouyang, Jianbin Tong, Yuan Le

背景: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维生素B6已被推荐作为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一线预防和治疗药物;然而,其在预防PONV方面的疗效尚不明确。

方法:本研究招募了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接受全身麻醉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至维生素B6组或对照组。维生素B6组在麻醉诱导前接受0.2g维生素B6,对照组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静脉联合吸入全身麻醉方案。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PONV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自述记录,其他临床数据从医院系统中收集,并采用ELISA检测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P物质的浓度。

结果:共筛选442名患者,最终240名患者被平均分配至维生素B6组或对照组。维生素B6组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 [20/120] vs.35.8% [43/120]; 相对风险(RR)=0.47 [95% CI: 0.29,0.74]; 绝对风险降低(ARR)=0.20[95% CI: 0.08,0.30]; P=0.001)。此外,维生素B6显著降低了术后恶心的发生率(12.5% [15/120] vs.35% [42/120];RR=0.36[95% CI: 0.21,0.61];ARR=0.23[95% CI: 0.12,0.33]; P<0.001)。两组间术后呕吐发生率、首次PONV发生时间、术后疼痛、血清IL-6和P物质水平,以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本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维生素B6联合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PONV发生率。这一发现仍需在多中心研究中验证,以确保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普适性。


Anesthesiolog. 2024 Dec 27.

(宋英才 译,方昕 校)


02




妊娠期胃排空及其临床意义:一项叙述性综述

Gastric emptying in pregnancy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 narrative review

Jacob Lawson, Ryan Howle, Petar Popivanov, Jas Sidhu, Camilla Gordon, Maria Leong, Desire Onwochei and Neel Desai

胃排空延迟会增加剖宫产麻醉期间反流误吸的风险。我们进行这项叙述性综述的目的是评估妊娠对胃排空的影响。评估了妊娠各期、剖宫产时、分娩时及产后,摄入液体、固体或固液混合物及禁食时的胃排空指数。我们纳入32项观察性研究、1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和22项随机对照研究。有证据表明,与非妊娠状态相比,妊娠早期胃排空延迟,但妊娠中期和晚期没有延迟。择期剖宫产前,摄入碳水化合物饮料或含乳制品茶水2小时后的胃窦横截面积与禁食或仅饮清水相比,没有差异。择期剖宫产标准化禁食后,患者的胃内容物仍处于(反流误吸)高风险范围。与非妊娠和妊娠晚期相比,分娩期胃排空延迟,但镇痛方式的选择对结果有一定影响。静脉阿片类药物会延迟胃排空。硬膜外镇痛可促进胃排空,但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与硬膜外镇痛相比,蛛网膜下腔镇痛会延迟胃排空。在临产前的8小时吃过固体食物的产妇,胃中仍然存在(反流误吸)风险高的胃内容物。关于产后的证据是有争议的。总之,文献中结果的不一致性反映了妊娠期胃排空的不可预测性,并强调了胃超声在妊娠妇女中的潜在价值。


Br J Anaesth. 2025 Jan;134(1):124-167.

(周瑶 译,张玥琪 校)


03




麻醉方式对癌症切除手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叙述性综述

The effect of the type of anaesthesia on long-term outcomes after cancer resection surgery: a narrative review

Lucillia Bezu,Lua S Rahmani, Donal J Buggy

背景:围手术期可能创造有利于癌细胞生存和扩散的生物环境。微小残留病灶(微转移瘤)通过良好的手术技术也能够被切除。同时,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会对免疫功能造成暂时性损伤,激活炎症反应,增加肿瘤增殖的风险。

方法:本综述从实验性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来探讨围手术期麻醉方式和镇痛药物干预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我们对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结果:虽然手术仍然是许多癌症的最佳治疗选择,但转移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可能影响癌症的预后,包括吸入麻醉、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和阿片类药物麻醉。本文综述了这五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并评估了它们对癌症进展的潜在影响。

讨论:麻醉和镇痛技术与癌症预后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尽管实验模型的数据很有希望,但现有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可能除癌旁或腹腔内局部麻醉浸润之外,其他被评估的麻醉方式对肿瘤长期预后的影响相当。


Anaesthesia.2025 Feb;80(2):179-187.

(马蕊婧译,林蓉 校)


04




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寒战的静脉治疗效果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和贝叶斯网络荟萃分析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treatments for perioperative shiver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esarean delivery under neuraxial anaesthe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s

Guillermina Ferrea, David T. Monks, Preet Mohinder Singh, Kelly Fedoruk, Narinder Pal Singh, Lindsay Blake, Brendan Carvalho, Pervez Sultan*

导言:在接受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患者中,有52%受到寒战的影响。尽管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最佳药物治疗仍未达成共识。本系统性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旨在比较现有的针对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寒战的静脉治疗方法。

方法:我们在七个数据库(PubMed MEDLINE、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LILACS、Cochrane CRCT和clinicaltrials.gov)中检索了比较剖宫产围术期寒战静脉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了贝叶斯模型网络荟萃分析。我们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研究质量进行了评估。本荟萃分析评估的主要结果是寒战控制(停止或强度显著降低),次要结果包括寒战控制时间、寒战复发率和产妇恶心发生率。

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了2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983名患者。与生理盐水相比,有效治疗寒战的优势比网络估值(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右美托咪定(38.1[14.2至111.5])、曲马多(33.6[15.1至81.8])、纳布啡(33.6[15.1至81.8])、哌替啶(20.9[6.2至73.1])、昂丹司琼(6.6[2.2至23.2])和可乐定(3.2[0.6至14.9])。按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得分(括号内)计算,控制寒战的干预措施排序为右美托咪定(0.87)>曲马多(0.85)>纳布啡(0.74)>哌替啶(0.66)>昂丹司琼(0.41)>可乐定(0.3)>阿米替林(0.03)。右美托咪定也是在寒战控制时间、寒战复发和产妇恶心方面排名第一的干预措施。我们认为右美托咪定和纳布啡的证据确定性为中等,所有其他干预措施的证据确定性较低。

结论:这项网络荟萃分析确定了四种有效的静脉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患者的寒战:右美托咪定、曲马多、纳布啡和哌替啶。就所有结果而言,右美托咪定是排名第一的干预方法。


J Clin Anesth. 2025 Jan:100:111680.

(陆燕 译,张玥琪 校)



05




有关产科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策略的结局: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rogram in Major Obstetric Hemorrhag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sari T, Wani S, Hofmann A, Shetty N, Sangani K, Stamp CJ, Murray K, Trentino KM.

背景:Corniche医院自2018年起采用了产科患者血液管理(PBM)策略,最初侧重于尽量减少出血,并协同其他临床策略逐步实施。本研究评估了2000ml或以上严重产科出血患者使用该策略的结局。

方法:这是一项针对2018年至2023年间入住Corniche医院的353名发生2000ml或以上严重产科出血产妇的回顾性研究。主要结局指标是输注的红细胞(RBC)、新鲜冷冻血浆(FFP)和血小板单位数。次要结局包括非活动性出血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出院后3周血红蛋白水平、产前贫血、用血成本节约、死亡率、综合发病率(输血反应、急性肺损伤、血栓形成、脓毒症、产后子宫切除术)、住院时间和特别加护病房入住时间,以及28天内全因紧急再入院率。

结果:将基线年(2018年)与最后一年(2023年)进行比较,每次入院时输注的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和血小板的平均输注单位从4.18降至0.67(P<0.001),从而节省了175705美元的用血费用。在同一时期,产前贫血女性的比例从40.3%下降到23.8%(P-trend=0.015),非活动性出血患者输血前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从7.54g/dL降至6.35g/dL(P趋势< 0.001)。出院后3周的平均血红蛋白升幅从2018年的2.41g/dL增加到2023年的4.26g/dL。校正后的综合发病率、住院时间或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无变化。

结论:对于2000ml或以上严重产科出血的产妇,实施产科PBM计划与血液制品利用率降低、成本降低、贫血减少和出院后血红蛋白升幅增加有关。


Anesth Analg. 2024 Nov 21.

(倪秀 译,张玥琪 校)



06




绵羊模型中妊娠期全麻开腹手术时母体通气参数的优化

Optimal Maternal Ventilation During Laparotomy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Pregnancy in the Ovine Model.

Valenzuela I, Hubble TR, Kunpalin Y, Emam D, Van de Velde M, Devroe S, Deprest J, Rex S.

背景:妊娠期全身麻醉并不罕见,例如,全麻创伤手术、环扎术或剖宫产术。目前的建议是将母亲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30mmHg,该数据仅仅基于妊娠期清醒产妇的平均母体PaCO2。然而,没有证据表明,与其他目标值相比,该目标值可以在全身麻醉期间为胎儿创造最佳条件。母体PaCO2会影响子宫血流、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和胎儿二氧化碳的清除。在本研究中,以母羊为模型,对母体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一系列潜在目标值进行了研究,旨在确定在全身麻醉下开腹手术期间最有利于胎儿的生理血气值。

方法:本研究使用了10只孕93天至104天的Swifter母羊。在实验的第一阶段,进行麻醉诱导,所有母羊接受机械通气以达到母体PaCO2为30mmHg,随后行开腹手术,并手术置入胎儿微导管以便从胎儿主动脉采血。此后,在实验的第二阶段,10只怀孕的母羊被随机分配到10个不同的母体PaCO2目标值,范围在27至50mmHg之间(每只母羊1个目标值),并相应地调整母体通气参数。四十五分钟后,对母体和胎儿的动脉血气样本进行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估能使胎儿参数包括胎儿PaCO2(主要结局)达到生理标准的母体PaCO2值。

结果:母体PaCO2为27.4mmHg(95%置信区间,23.1-30.3)可使胎儿PaCO2达到生理水平。平均而言,母体PaCO2每增加1mmHg胎儿PaCO2就会增加0.94mmHg(0.69-1.19)。这种关系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²=0.906)。实验期间没有胎儿死亡。

结论:本研究为妊娠期全麻开腹手术期间维持母体PaCO2在30mmHg生理值附近的临床建议提供了实验支持,因为这有利于胎儿的血气值维持在生理范围内。鉴于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不能排除母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改善胎儿气体交换的可能性。


Anesth Analg. 2025 Jan 1.

(倪秀 译,张玥琪 校)




07




通过硬膜外针与硬膜外导管注射负荷剂量进行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的比较研究: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临床试验

Comparative study of labour analgesia onset with injection of loading dose through epidural needle versus catheter: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ed,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XiaoPing Chen , YingYing Tang, QingQing Yu, LiHong Sun, Hua Li, LuYang Wang, Cuicui Jiao, XinZhong Chen

背景:快速起效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于产妇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局麻药混合物是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然而,通过硬膜外针注射药物可能会减少起效时间,并增强药物在硬膜外腔内的扩散。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通过Tuohy针或末端单孔硬膜外导管注射负荷剂量的稀释性局麻药-阿片类药物混合物时分娩镇痛的起效时间。

设计: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临床试验。

设置:单中心大学附属医院,研究时间为2022年11月到2023年8月。

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要求硬膜外镇痛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针组(n=100)和导管组(n=100)。

干预措施:在针组中,确定硬膜外腔后,通过Tuohy针注射3ml含0.1%罗哌卡因复合0.3µg/ml舒芬太尼的试验剂量,3min后不低于30s注射15ml相同混合物的复合剂量,随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在导管组中,在确认硬膜外腔后,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并以相同方式通过导管注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混合物。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是分娩镇痛的起效时间(定义为从给药到充分镇痛的时间)。充分的镇痛定义为子宫收缩期间视觉模拟评分(VAS)≤10mm。

结果:两组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的中位数(IQR)无显著差异(针组:20[16~30]分钟;导管组:20[15~25]min,P=0.232)。

结论:与通过末端单孔硬膜外导管推注负荷量相比,通过硬膜外针注射并未缩短充分分娩镇痛的起效时间。


Eur J Anaesthesiol. 2025 Feb 1;42(2):113-121.

(曹秀红 译,周双琼 校)



08




ESAIC聚焦硬膜外分娩镇痛失败的处理指南

ESAIC focu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failing epidural during labour epidural analgesia

Nicolas Brogly , Isabel Valbuena Gómez, Arash Afshari, Kim Ekelund, Peter Kranke, Carolyn F Weiniger, Nuala Lucas, Pierre-Yves Dewandre, Emilia Guasch Arevalo, Alexander Ioscovich, Andrea Kollmann, Kim Lindelof, Sharon Orbach-Zinger, Stephanie Reis, Oscar van den Bosch, Marc Van de Velde, Carolina S Romero

背景:据报道,硬膜外分娩镇痛失败率可高达10%至25%。为应对这一问题,欧洲麻醉与重症医学学会(ESAIC)成立了一个专家联合工作组,制定了针对先前功能良好的硬膜外导管出现硬膜外镇痛失败的处理指南。

设计:工作组采用PICO策略(即人群/干预/比较/结局)定义了六个临床问题,并基于此进行了系统文献检索。这些问题涉及以下方面:硬膜外失败的临床管理(PICOs 1、2和3)、人力资源和团队培训(PICOs 4和5)以及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失败的临床管理(PICO 6)。工作组制定了推荐意见和临床实践声明(CPS),并通过德尔菲法对其进行验证。指南的最终版本已提交给ESAIC所有成员进行严格审查,并由指南委员会和ESAIC董事会批准。

结果:在最初的文献检索中,共识别出3737个标题,其中93篇文章被保留用于全文分析,最终56篇被纳入PICOs分析。全文分析表明,除PICO 6外,其余PICO的问题均未能提取足够显著的数据。针对PICO 6,共识别出6篇文章。基于专家们的经验、知识和意见,工作组提出并验证了2项推荐意见和11条临床实践声明。

结论:该指南补充了近期发表的其他专家意见文章。我们希望,这份新的指南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提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同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灵感,以填补现有的知识空白。


Eur J Anaesthesiol. 2025 Feb 1;42(2):96-112.

(曹秀红 译,周双琼 校)



09




催产素与卡贝缩宫素在III级肥胖产妇选择性剖宫产中的比较:一项双盲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

Oxytocin versus carbetocin at elective Cesarean delivery in parturients with class III obesit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William Turner, BMBS . Linda Boonstra, MSc . Cynthia Maxwell, MD . Kristy Downey, MSc . Mrinalini Balki, MD

目的:III级肥胖(体重指数BMI≥40kg∙m-2)与高剖宫产率和高产后出血风险有关,并增加母婴发病率。在剖宫产术中,III级肥胖患者的催产素和卡贝缩宫素的使用剂量比正常高出二到四倍。我们试图研究静脉注射80ug卡贝缩宫素与静脉注射1IU催产素(包括输注)在III级肥胖产妇选择性剖宫产中的疗效。我们假设,在等效剂量给药的情况下,卡贝缩宫素不劣于催产素。

方法:我们对在椎管内麻醉下接受选择性剖宫产的BMI≥40kg∙m-2的非活跃分娩期足月产妇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非劣效性研究。患者静脉注射1IU催产素,然后输注4.8IU∙ hr-1,或者静脉注射80ug卡贝缩宫素,然后输注安慰剂。产科医生在给药后3、5和10分钟时通过触诊确定子宫张力,使用0至10的口头数字进行评分。主要结局是3分钟时的子宫张力。次要结局包括5分钟和10分钟时的子宫张力、失血量、额外使用子宫收缩药和副作用。

结果:47名参与者被纳入分析。催产素(8;95%置信区间[CI],7至8)和卡贝缩宫素(8;95%CI,8至9)在3分钟时的子宫收缩张力中位数相似(P=0.06),子宫收缩张力在5分钟和10分钟时没有差异。

结论:我们得出结论,在III级肥胖产妇的选择性剖宫产中,卡贝缩宫素并不劣于催产素,具有单次推注而不需输注的优点。


Can J Anaesth. 2025 Jan 6.

(周依露 译,邬其玮 校)



10




基于检测硬膜外阻力消失法的新型双手触觉模拟器:一项评估麻醉医师穿刺手法和经验水平的初步研究

Novel bimanual haptic simulator for epidural loss-of-resistance detection: a pilot study assessing movement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across anesthesiologist experience levels

Yair Binyamin, Nitsan Davidor Sharon Orbach-Zinger, Tamar Hayuni, Ilana Nisky

背景:正确识别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需要大量的技术培训。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双手触觉模拟器,旨在基于阻力消失法精确检测硬膜外穿刺针的置入,提供逼真的双手阻力反馈。

方法:该模拟器配备了两个连接到Tuohy针和LOR注射器的触觉传感器,旨在模拟医师在穿刺过程中感受到的组织阻力,提供解剖变异性,并记录详细的性能指标以获得个性化反馈。我们通过由不同经验水平的麻醉医师进行的尝试,分析成功率、误差大小、患者体重影响和手法策略来评估模拟器的有效性。

结果:不同专业水平的麻醉医师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专家们取得了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小的错误率,验证了模拟器的有效性。患者体重会影响穿刺结果,体重越大,硬膜外穿刺失败率越高,体重越轻,意外硬脊膜穿破率也越高。成功的穿刺通常需要更多次的试探动作,特别是在硬膜外间隙附近。

结论:新型双手触觉模拟器作为评估硬膜外穿刺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工具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能够为双手提供仿真的、实时的反馈,适应患者的解剖变化,并为性能评估生成精确的指标,这使它与现有的模拟器显著不同。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立其作为培训工具的价值。计划中的研究将侧重于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评估模拟器的长期教育影响,确定将其纳入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Int J Obstet Anesth.61 (2025) 104321

(李伟 译,余怡冰 校)


本文内容来源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手术麻醉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标题 / 2025年1月妇产麻醉文献导读

编辑:柴若兰

审校:陈小星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是舒医汇旗下麻醉学科的专属学术平台。云集国内外知名麻醉学专家,及时将麻醉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呈现我们麻醉医生的美------“志存高远,佑护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