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是指肌肉和包裹肌肉的结缔组织筋膜,肌筋膜疾病主要是由于肌筋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生结构改变、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疼痛、肌肉紧张或无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总称。
临床表现
疼痛:是肌筋膜疾病最主要的症状,通常为隐痛、胀痛或酸痛,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常因劳累、寒冷、长时间活动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压痛:在病变的肌筋膜区域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按压压痛点时,疼痛会加剧,有时还会出现牵涉痛,即疼痛向周围或远处部位放射。
肌肉紧张或痉挛:为了缓解疼痛,肌肉会出现保护性的紧张或痉挛状态,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僵硬、有条索状硬结,影响肌肉的正常活动和关节的活动范围。
功能障碍:严重的肌筋膜疾病可导致肌肉无力、活动受限,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如肩部肌筋膜疾病可能会导致上肢抬举困难,腰部肌筋膜疾病可能会引起弯腰、转身等动作受限。
射频治疗肌筋膜综合征
治疗原理
热效应:射频治疗仪通过特定频率的射频电流,使治疗部位的组织内分子运动产生热量,一般温度可控制在 60 - 90℃。这种热效应能够使病变的肌筋膜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收缩、变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神经调节作用:射频电流可以影响神经纤维的电生理活动,调节神经的传导功能,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起到镇痛的作用。同时,还能促使局部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
改善组织代谢:适当的热刺激可增强组织的代谢功能,促进局部代谢产物的排出,增加氧供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助于受损肌筋膜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治疗优势
精准定位:在影像学设备(如 X 线、CT、超声等)的引导下,能够精确地将射频针穿刺到病变的肌筋膜部位,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微创性:与传统手术相比,射频治疗只需通过皮肤插入一根细小的射频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一般仅有微小的穿刺创口,出血少,感染风险低。
效果显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肌肉紧张和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能明显感觉到疼痛减轻,活动能力增强。
可重复性:如果治疗后症状复发或效果不理想,在评估病情后可再次进行射频治疗,且再次治疗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射频肌筋膜治疗术前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情况
完善检查: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身体的基本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告知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额外的相关检查,如血压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术前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合适范围;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平稳,以降低手术风险。
停止相关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或增加出血风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停用。如抗凝药(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常需在术前停用一段时间,以减少出血风险,但具体停药时间和替代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避开特殊时期: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开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月经期女性身体凝血功能变化,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妊娠期和哺乳期进行治疗,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
生活习惯调整
饮食调整:术前一般无需严格禁食,但建议术前避免进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术前 6-8 小时通常需禁食禁水,以防止术中出现呕吐、误吸等情况。
作息规律:术前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使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有利于术后恢复。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对身体的血液循环、免疫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术后恢复。建议术前至少提前 1-2 周戒烟戒酒。
心理准备:患者应充分了解射频肌筋膜治疗的原理、过程、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避免因过度紧张、焦虑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信息沟通: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信息,尤其是对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过敏的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物品准备:准备好术后可能需要的个人物品,如舒适的衣物、护具等。如果术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还可准备一些消遣物品,如书籍、音乐播放器等。
安排陪同:术后可能会有短暂的身体不适或行动不便,建议安排家人或朋友陪同,以便在术后照顾和帮助自己,确保安全回家及进行后续的恢复。
本文内容来源于脊椎保养与除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作者 / 王祥瑞教授
编辑:柴若兰
审校:陈小星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