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俊||走进大别山
文摘
生活
2024-10-17 06:17
四川
相传公元748年,诗仙李白登上大别山的最高峰——白马尖观赏风景,发现南北两侧的景致截然不同,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扬于天下。大别山横亘于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绵延800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森林密布,毗邻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天然屏障。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二十八军的主力部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辉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个自然风光与革命历史相结合的旅游胜地。金秋十月,我随红岩国际旅行社来到了安徽省金寨县与湖北省罗田县交界处大别山的天堂寨,一睹芳容,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家国情怀。 早上六点出发,经7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天堂寨风景区的大门口。导游购票,我们“方便”、小憩之后换乘景区公交车继续向天堂寨进发。这里的路真险啊,雄关漫道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奔天际而去。一边如刀削绝壁,一边万丈深渊,绿茵茵,雾蒙蒙,水潺潺,充满着神秘与险峻。转了一个急弯又一个急弯,不知转了多少个急弯,公交车才开到了游览车站,看到了刻有“大别山”字样的景观石头。抬头仰望,还有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下了车稍作休整,因体力不支,我们决定乘坐索道上顶峰。索道缓缓前行,车厢轻轻晃动,微风轻拂,神清气爽,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俯瞰脚下,郁郁葱葱,沟壑纵横,瀑布成群。有的水帘凌空而下,水花四溅,像无数晶莹剔透的珍珠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有的随着斜坡缓缓下泻,泛着洁白的浪花,如同银色缎带铺在山间,壮观至极;也有两股清流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就像一对情侣缠缠绵绵,地久天长。大约经过五级瀑布就到达了索道终点站。走出车厢,我们沿着蜿蜒的栈道、台阶继续向上攀登,大约两千米左右就到达了“我在大别山安徽天堂寨等你”的打卡地。啊!这里的天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新。放眼望去,群山一览无余,指点江山的豪气油然而生。北望安徽,山峦如带,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好一片华东原始森林,真是“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南眺荆楚,长江滚滚,悬崖之下,一马平川,道路河流,高楼大厦,一派欣欣向荣;山间云团如浪、如波、如涛,不断地伸展、弥漫、飘逸……品万里江山,看云卷云舒,忆峥嵘岁月,引人遐想,沉醉其中。 天堂寨,不愧是大别山的璀璨明珠,名符其实的人间天堂!
走出天堂寨,在光头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堂寨镇下楼房村刘邓大军广场。这里四面环山,风光旑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的一块山石上矗立着邓小平、刘伯承一身戎装的纪念雕塑,两位伟人英姿勃发,气宇轩昂,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广场的右边是一排介绍展牌,我随着展牌慢慢移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壮举、金寨人民的革命历史历历在目。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大军遵照中央指示,经20天的艰苦跋涉和无数次的激烈战斗,在没有后勤补给,没有人员补充的情况下,行军千里,于8月27日进入大别山,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使全国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金寨县是一块红色热土,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除了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人留下了光辉足迹外,早在共产党成立后不久,这里就有马列主义传播,党的活动开展。先后有59位开国将领从这里阔步启程,10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大革命年代,大别山是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啊! 沿着广场右上角的一条礓踏路前行约200米就是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三间五进,阶梯布局的院落。配以厢房,有“走马转角楼”的感觉。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清幽宜人。据说是当地盐商周氏老宅,为欢迎刘邓大军,周氏自愿借出供刘邓办公使用。大门两边的墙壁上,当年用石灰书写的“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巨幅标语清晰可见,一目了然。前面是一口月牙塘,清澈如许,微波荡漾。大门正前方有一个泉水石盆,名叫“涌泉”,大概是老百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吧。 走进指挥部旧址,里面除了当年的会议室、警卫室、卧室外,设有六个展室。陈旧的桌椅,斑驳的地图,似乎仍留存着刘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余温。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厚重的物品都承载着那波澜壮阔的岁月记忆,诉说着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当年的工作生活场景。邓小平在金寨这段岁月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传为佳话。四展室里《拒收礼品》、《关心群众》、《找回耕牛》、《留下银元》等几幅连环画正是当年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如《找回耕牛》说的是一位黎姓老人家里的耕牛被反动民团抢去,听说反动民团被解放军打败,便来到指挥部打听耕牛情况。邓小平得知后,亲自接见老人,当即安排专人查找,并将此事挂在心头,多次询问进展,第二天中午邓小平接到报告,部队夺回了被民团抢去的耕牛已物归原主,这时,他才放了心。《留下银元》这个故事说的是刘邓大军驻扎下楼房村后,接连几天阴雨,住在隔壁的房东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心里过意不去,便把留给女儿“坐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后送给部队首长。邓小平拗不过吴大娘的盛情,离开时将一块银元悄悄地放在吴大娘的灶台上。这些小故事一方面说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驻扎时期的艰苦,另一方面说明通过爱民、亲民、敬民的点滴小事,军队才真正站稳了脚跟。走出旧址展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确是对参观者的一次心灵洗礼,灵魂拷问。我想:除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外,还能有什么奢求? 随着鞭炮声响,锣鼓喧天,我们的旅游大客停在了天堂寨镇后畈村村口,当地村民载歌载舞欢迎我们的到来。下车后,与我们同游的梅书记就和村民们一起划起了彩莲船,也有游客接过锣鼓敲打,跳起了舞蹈……歌声、欢笑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动人的画面。跟着欢迎的队伍徒步前行,赏田园风景,闻泥土芬芳,听水流山韵,不知不觉就到了演出地点。村民们表演了打花棍、扇子舞、小妹妹送情郎等文艺节目后,安排我们分别到农户家里品尝农家宴。我们被安排到一户黄姓人家,乃名门后裔,看夫妻俩肤色都已年逾花甲。他俩为我们准备了八菜四火锅的丰盛宴席,白花花的米饭松散甜软,带有杉木清香,特别好吃。平常只吃半碗饭的我吃了两碗,还食欲未减,只因肚子小了才作罢。我问老板“这饭为啥这么好吃?”他说:“因为我们这里气温较低,政府又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全是绿色纯天然的。”我又问“这一桌多少钱呀”?“250”。“您弄这么菜不亏本呀”?“不亏,都是自己劳动所得,没有本钱。只要你们吃得好,合味口,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多么勤劳,多么纯朴,多么善良的村民啊,令我肃然起敬,没齿难忘。 我们还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梅山水库、灵芝种植生产基地。 时间过的真快啊,三天的行程仿佛瞬间即逝。我们虽然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大别山的冰山一角,但仍然深切地感受到大别山是一座秀丽的山,红色的山,精神的山。返程的旅游大客在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上风驰电掣,一路向前。《再见了,大别山》的优美旋律在我耳边响起:“青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再见了,大别山,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宜都潘湾人士,小学退休教师,无耀眼光环,地道草根一族,偶弄笔墨消遣,娱度风烛残年。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珊珊||写在封控的日子
顾问:万晓玲 高伟 刘小革
美编:强军 湘君
主编:唐明霞
副主编:邹贵宝 向辉
编委成员:
李宗明 陆先武 张大春 周晓为 王芳
评论员:
龚革飞 陈岸国 陈芳
投稿邮箱:
623564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