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贵宝||读李娟《我的阿勒泰》有感:由"感"而忆的往事

文摘   生活   2024-11-01 06:17   四川  




     

"没有风的天空,有时会同时停泊着两种不同的云。一种如雾气一般,又轻又薄,宽宽广广地笼罩住大半个天空,使天空明亮的湛蓝成为柔和的粉蓝。"

      

这是《我的阿勒泰》书中的散文《在荒野中睡觉》的一段文字。作者李娟在她这本书里收集了二十四篇散文,以时间段分为两辑。第一辑是讲述她2007~2009年的故事,称为"记忆之中"; 第二辑是讲述她2002~2006年的故事,称为"角落之中"。《在荒野中睡觉》是她第二辑中的一篇散文,她躺在新疆库委的一个山坡上,仰视天空时的一种随景描写。

     

她描写的这段文字,让此刻捧着这本书、在自家楼顶花园摇椅上的我,正处于"阅不终篇昏昏欲睡"的前奏状态之时,蓦然眼前一亮,不由得向头顶上空望去,看到这座城市蔚蓝的天,似乎与书中新疆库委的天空相仿。我为之一振,睡意全无,精神了许多,于是将这篇文章再次从头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了起来一一

    

"每当我露天睡觉时,总会用外套蒙住脑袋和上半身,于是,下雨时,往往裤腿湿了大半截,人才迷迷糊糊地惊醒。醒后,起身迷迷糊糊往前走几步,走到没雨的地方躺下接着蒙头大睡。我们山里的雨,总是有一朵孤零零的云冲着一小片孤零零的空地在下,很无聊似的。"


      

读到这里,我会心地笑了!

       

我笑的缘故是:今天生活在城里的人怎么才能理解这一段雨是从"孤零零的云冲着一小片孤零零的空地在下"呢?睡在露天被雨淋醒了,走几步找个没下雨的地方,倒头又继续睡?

  •      
这让我想起了N多年前。也就是我还在工厂里时,一次与我们的一名技术员小李,出差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开发公司的一段经历来。
  •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天空晴朗。我俩住在招待所,因这里地处海拔较高(大致在海拔五千多米),又属边疆地区,招待所没有电视,即使有,也没有信号。小李随身带了个巴掌大小的半导体收音机,可在这里,打开收音机,除了收到叽哩哇啦我们听不清也听不懂的他国地区语言外,就是一些"吱吱吱"的刺耳啸叫声。空旷的招待所里就我们这个房间和对面一个房间有人住。那是一个长期搞天文观测,整天埋头伏案工作的两个小伙子。相比之下,我俩无所事事显得无聊极了。我向蜷在床上的小李不耐烦地大声吼道:"莫搞你那鬼东西了!走,我们到对面草地里去晒晒太阳吧!"

走出招待所,向草原纵深走去。低头看草丛,那些机灵的地拨鼠时而冒出头来又缩回去,时而有钻出地面的见有人来又调转尾巴钻进了洞里去。仰首蓝天白云,远眺浩瀚无边,环顾四周,零零散散的一些蓝白色野花夹杂在草丛中摇曳。此刻,微风轻轻,我们行走在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既漫无目的,恍惚又有一种失去重心要飘起来的感觉。好在右手边有一座看上去不算太高的山脉横亘在前面,举目望去,山顶依稀还有没完全消融的白雪。于是,两个人心照不宣地向这山脉走了过去。来到山脚,又试着向上爬,但没爬几步便气喘吁吁地再也爬不动了。于是,靠在山边坐了下来。正俯瞰山下浩然无边的草原时,奇妙的自然景观就在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一

西边的云团色彩斑斓,裂开的云缝射出了太阳的万道金光,照在草原上离我们不算太远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牧民,只见他扎着藏人特有的彩色发辫,发辫盘在头上像圆盘帽似的,穿一身黑衣,脚套马靴,正独自一人在宰杀一头毛牛。这时东边的云团也是色彩斑斓。与西边不同的是,这东边斑斓云团裂开的云缝射出的不仅仅是光芒,还有在那透明的光芒中一束一束夹杂着密集的倾盆大雨。这一束一束的大雨和着光芒,从那一堆木盆似的云团中喷洒而下,就像灯光明亮浴室里的喷水龙头一样,直接喷洒在那茫茫草原的一小块草地上。是的,从我们这个视角中看过去,那雨确实只下在了那一小块草地上。见此从未见过的草原奇观,我们既诧异又无比兴奋,不禁吼了起来:"看!看看一一这雨下得好奇怪,太稀罕了!"我们这样欢欣鼓舞地喊着、吼着,但那杀牛的牧民,却旁若无闻,只管专心致志地将他刀下毛牛肉,三下五除二分割成一坨一坨的肉堆摆放在草丛中,毫不理会距他不远的草地上此刻的大雨如注。

这段经历正好印证了李娟这篇文中的露天睡觉,雨中惊醒,然后又迷迷糊糊找一块没下雨的地继续倒头就睡的讲述实非虚言。真实的大自然的确就这么奇妙有趣。李娟也因这趣象才有这种悠哉游哉的文字描写。读到这样的文字你会感觉到特别的惬意!而这情景又意外让我回想起几十年前差不多快要遗忘了的这段经历来,不得不说是我读这本书的另一种收获吧。这种收获即是一个读者对书中景象有了真实的场景感受后,内心随之而亢奋,便更有了对这本散文集阅读下去的兴趣了。

"有时候我会扔下杂货店跑出去满山遍野地玩,来店里买东西的人就只好坐在我家帐蓬里耐心等待,顺便替我守着店。有人来买东西的话,他就告诉对方:  '人不在。'有时候他实在等急了,就出去满山遍野地找我。"一一这是这本书中另一篇散文《通往一家人去的路》中的讲述。由此可见,她所讲述的阿勒泰,那里的人们是多么的淳朴呵!这不得不又让我想起了我的另一段往事来一一

自工厂解体后,自谋生路,我在这座城市里的一条深巷中的十字路口开了一家杂货店。开店不久,这天闷热,一个妖气十足的女人挽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步入我的店内。一进店,男的问烟问酒向外走,女的问米问油朝里吼。那情景简直是要将我这个不足二十平米的店整个要买下来的架势。我慌忙从内而出随着男的来到门口,俯身看他指的东西,不经意发现那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已挤进我柜台里面,正从里面出来。我预感事情不妙,忙拋下那男人的纠缠,从店外赶紧快步走到柜台内,见收银台的抽屉已被拉出半悬空,里面的钞票不翼而飞!见此情况我脑壳顿觉大了,只感两耳嗡嗡着响,抬头寻那两人,早已杳无踪影……

今天读到李娟这本书,读到《通往一家人去的路》这篇散文,将我的经历两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啊!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我,内心油然而向往起那虽然落后,却很单纯的乡村生活来。


从这本书里的这些文章里,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李娟在那个时候的一些生活状态。她和她的妈妈还有已是高龄的外婆,她们作为汉族人生活在那些淳朴可爱的哈萨克族人群中的一些日常生活。这些生活看起来虽都是些琐琐碎碎的事,但皆因亲历,其地区以至于时间和空间都与我们那么陌生,而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心,将她讲出的故事记在了心里。

我常常把一个作家想象成是一个花工的匠人。作家的作品就像花儿匠培植的盆景一样:事先一定有他的造型构思,然后,照此构思修枝剪叶,盘根错节让其生长,最后以经典亮相在观赏者面前。而李娟在这本《我的阿勒泰》散文集中的几乎每一篇文章里,似乎都打破了这个程序,完全是让盆中的每一株植物每一朵花在阳光雨露中随意生长,葳蕤滋生,蔓延自由,灿烂开放。这就印证了她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说道的:"信笔为之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地写出的更真诚,并且更可靠。"


这种信马由缰,絮絮叨叨的叙事风格,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阿勒泰原滋原味地广人稀之貌,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的风土人情,以及这个民族那种待人淳朴、厚道、真诚的天性。这样的讲述方式,少了许多明白无误的说教和哲理,而所呈现的故事,即使不能震撼你的心灵,但却一定能够愉悦你的心灵。

我在这种愉悦的心灵感受中,渐渐明白了,身边看似毫无意义的琐碎经历,只要真实无误娓娓道来,呈现出的文字,便会在读者心里产生化学反应(共鸣),也是善莫大焉。这或许也就是李娟这本散文集获得成功的秘诀吧!

(校对 王芳)




邹贵宝

网名,云舞沫飞。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成都金牛作协会员,公众号《不惟读书》副主编,《西部故人来》评论员。崇尚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推崇哲人"我思故我在"的哲理,认为:人生可以没有树建,但是不能没有思考。

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十三月||《面纱》:女性的自我觉醒——平和与安宁的路





顾问万晓玲  高伟  刘小革     

美编强军  湘君

主编唐明霞

副主编邹贵宝  向辉

编委成员:

李宗明  陆先武  张大春  周晓为  王芳

评论员:

龚革飞  陈岸国  陈芳


投稿邮箱:

623564515@qq.com






不惟读书
工作之隙,茶余饭后,可以读书、观影,去远方的繁华盛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