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茜教授:结直肠癌的系统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

文摘   2025-01-09 17:59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结直肠癌的确诊及治疗的全过程中,每位患者及家属都曾遇到过一些不良反应,如何科学处理,是我们亟须了解和掌握的。
2024年12月19日,熊猫群邀请到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二科的董茜主任,就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做了一场科普直播分享。
交流中提到,肠癌的诊断主要通过观察腹部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等变化,初始分期非常重要;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免疫治疗对于MSI-H/dMMR肠癌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种类繁多,目前尚无明确预测指标。
此外,还讨论了肠癌手术后的护理和饮食调理,以及如何判断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董主任也与熊猫群韩凯先生讨论了辽宁省肿瘤医院目前在做的一些临床及进展。




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和不良反应管理




01
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就诊患者一种是症状并不明显,通常通过体检发现一些息肉病变,包括一些早癌;另一种是已出现症状,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包括便秘、腹泻或者这两种情况交替,通常也伴随大便性状的改变。

病理报告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所有患者都建议通过结肠镜检查取材,再进行病理活检。肠道清洁准备后,如果内镜医生在结直肠镜的过程中发现息肉性病变或黏膜异常,会将组织取下,处理后制成组织切片。

随后病理科医生会根据病变部位的细胞组织结构的一些特征、形态和表型来确认性质判断。看一看到底是癌,还是相关的一些恶性病变,还要对组织进行分型。

HE染色切片:HE染色是指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肉眼可看见红紫两色交杂,用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通常从活检或者术后标本中取材制作,便于医生进行会诊。

白片:如果做MSI检测或者基因检测需要这种切片。如果会诊医院需切白片,需在借片单上注明白片的数量(确认MSI状态需要约10片,基因检测大panel需要20—25片)和厚度(一般为4-5μm),由于白片需要现做,会产生一定的制片费用。




02
结直肠癌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包括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癌肉瘤。我们在结直肠中最常见的是“腺癌”约占95%;其次为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但这两种分型通常由于黏附性比较差,容易脱落到血液中,导致腹膜上的播散。



03
什么是TNM分期?

肠道是“管腔样”的结构,病灶是从黏膜面向肠腔面往外长。

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是专门用来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确定肿瘤病变范围的分类方法,其中:

T 表示原发肿瘤大小和范围,就是肿瘤侵犯到肠壁的哪一层,数值越大那浸润的程度越深;

N 代表区域淋巴结中是否存在癌细胞,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肠道局部的淋巴结也叫肠周区域淋巴结;另外一部分是远隔淋巴结,因为它超出了我们区域清除的范围转移到远隔,也可以当作是一个远隔的脏器(M类);

M 表示远处转移情况

所以随着这种 TNM 三个维度分析的数值的增大,那也提示肿瘤的一个播散范围的一个越来越广泛,分期越晚。




04
初诊不同分期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对于患者个体来说,有了初始评估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的分期来确定相应的治疗目标和后续要采取的具体的治疗策略。
像中低位直肠癌,可能有一大部分患者涉及能不能保肛的问题,像初始确诊就带有腹膜转移情况的,治疗的策略和目标都不一样的。如果说新辅助能够让患者转化到一个无瘤的状态,那是最获益的。
但如果没有达到NED(手术无瘤)的机会,那我们也会做好“排兵布阵”,尽力在二线治疗时为患者缩瘤,从而实现器官保全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有些患者对初始检查不太理解,为什么让我等这么久,做了这么多的检查才能开始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要让一些患者理解初始状态确认的重要性。
精准的分期确诊,再加上患者有一个很好的随医性,对于后续的治疗会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05
结直肠癌系统治疗包括哪些治疗方式?‍‍‍‍‍‍‍‍‍

结直肠癌系统治疗分为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三类。

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杀伤增生代谢比较快的细胞这样一个作用机制,而且是非选择性的,好的坏的一起打。

我们人体内部增生代谢非常快的如胃肠道和口腔的黏膜组织,毛发中的毛囊细胞,因此会产生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干预,如EGFR/KRAS/HER-2/NTRK/ CKIT 等常见靶点,但是必须“有靶可打”才能进行。

免疫治疗是通过患者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也是在近年来比较火热这样一个领域,可以说在许多类别的肿瘤治疗当中改变了结局,在结直肠癌当中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06
如何选择系统治疗方式?

通过分子标记物检测,对所有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或错配修复蛋白(MMR)检测。如果发现了dMMR/MSI-H的患者,可以采取免疫治疗。

目前这些方法测量的结果准确率基本上在90%以上,结合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准确率会更高。目前免疫治疗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临床治愈率。

但是目前这些检测手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四个免疫组化的蛋白PMS2、MLH1、MSH2、MSH6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我们遇见过患者拿着四个蛋白都是阴性,或者阴性蛋白不配对的检查结果,这样的还是需要考虑是不是检测方法或者取材出现了问题,建议重新检测。

如果没有这部分特殊基因改变,同时也出现了多发转移分期比较靠后的患者,我们还会建议他去做一个大panel的基因检测,因为比如像pole这种分型的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响应会更好。

从患者比例上来看,MSI-H和dMMR的患者总体的比例占15%到20%左右。从它分布的病期来看,早期中期的患者,大概的比例在总患者数量的15%,晚期的患者大概比例在5%。

此外除了分子检测方法,通过患者年龄、病情、家族史及基线影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出MSI状态,如果患者局部脏器肿瘤非常大,但是还没有出现远端转移的话,MSI-H的概率就比较高。

对于MSS/pMMR的患者来说,基因状态大约40%是野生型,60%是突变型,然后再结合发病部位左右半来选择治疗药物。




07
什么是化疗?及常用药物‍‍‍‍‍‍

化疗最常用的化疗药包括铂类,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如静脉注射泵控的氟尿嘧啶。另外口服药包括卡培他滨,还有肠癌当中三线的TAS-102(trifluridine/ tipiracil);另外还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药物,如伊立替康,这三大类化疗药物在肠癌治疗当中起到了基石作用。





08
化疗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脱发、胃肠道黏膜刺激、造血组织异常。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化疗后一周内发生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因为生存周期长,大概在120天出现异常。
这些不良反应毒性大部分是可逆的。在临床上我们会根据患者的体感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把不良反应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1000~500/mm3,属于3级,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及感染,需及时就医,同时做好房间消毒。

贫血血红蛋白小于8.0g/dL,属于3级,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要及时补充铁元素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50,000~25000/mm3,属于3级,可能会出现皮下出血点,建议避免剧烈运动。

腹泻 大便次数增加每天4—6次,属于2级,停药同时避免乳制品和高能量食物。

恶心、呕吐、乏力严重呕吐需要静脉补液,饮用温热饮料防止脱水,全身乏力需要休息,在体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跑步和锻炼。以上均属于2级。

以上这些不良反应的处理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如胃肠道反应是可以用止吐药来提前预防的;另外一些不良反应需要进行挽救性治疗,尽早治疗可以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09
靶向治疗及常用药物‍‍‍‍‍‍‍‍‍

靶向治疗最常用一种是抗EGFR治疗的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β,对于野生型左半的患者联合化疗进行治疗,不良反应也会更高。

另外一种是抗血管生成比如贝伐单抗,抗血管药物目前没有有效的筛选标记物,KRAS/NRAS/BRAF有没有突变都可以用;

还有三线应用到的VEGF呋奎替尼和瑞格菲尼,是作用于肿瘤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的口服药,小分子多靶点的TK这种酪氨酸酶抑制剂。





10
靶向治疗和肿瘤位置的关系‍‍‍‍‍‍‍‍‍

我们通常说的左右半结肠,是以横结肠上的“脾曲”为中心点划分的。

“右半”结肠包括升结肠和横结肠,“左半”是包括脾曲以下的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这两者由于胚胎发育中分子生物学上的区别导致了肿瘤恶性行为的差别。

左半患者的预后通常要更好一些,RAS野生型患者从西妥昔单抗中获益更大。




11
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EGFR也叫“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由于使用抗EGFR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颜面部的皮疹(痤疮、粉刺),在处理不良反应时需要用到相应的药物,同时注意防晒和保湿。
抗VEGF药物则通常会导致高血压,届时我们需要用沙坦这一类的药物,还会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来进一步发挥作用。




12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的出现是因为人体中出现了“免疫逃逸”的状态,肿瘤细胞经过“伪装”让免疫细胞没有办法找到自己。

免疫治疗这种方法就是把这个“伪装”去掉,从而帮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重新标记肿瘤细胞,来进行有效杀伤,同时还能增强免疫T细胞的肿瘤杀伤力,对于肠癌MSI-H/dMMR的患者来说效果是特别好的,早中期此类患者甚至可以达到“药物治愈”的疗效,尤其对于直肠癌的患者保全器官有很大的意义。

根据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在晚期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中,一部分同时伴有BRAF/RAS突变的患者使用了PD-1单抗,或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减少基因突变带来的原发耐药情况),疗效显著。

单免往往起效比较慢,但是一旦有效就会长期作用下去;双免可以通过协同效应来激活T细胞的活性,疗效会进一步提升。




13‍‍
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是全身作用,同时标记物和预测指标并不是很明确,它的不良反应是没有办法预防的。
通常对于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来说,因为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活性增强了,有时也会攻击人体的正常组织,即不良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
对于MSI-H、POLE突变等情况的患者,皮肤毒性、甲状腺毒性、肝肾功能毒性都是比较常见且需要密切关注的。




14
居家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的不良反应管理‍‍‍‍‍‍‍‍‍‍‍‍

便秘:对胃肠道肿瘤的患者来说,便秘会引起肠梗阻的后果
腹泻 :清洁肛周,涂抹油性软膏,避免分辨粪便和皮肤的直接接触

睡眠障碍 :除了用药,还可以尝试如运动、按摩、足浴、音乐等方式

恶心呕吐 :轻度服药,重度就医。由于呕吐导致的药物漏服可第二天按计划服用。

口腔黏膜炎 :可使用浓替硝唑或没食子酸漱口,并补充维生素。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xhsx2021),回复“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熊猫和朋友们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同步传真国内外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术进展,为临床、教研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