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GI 群英论道丨SCIENCE研究结果初公布,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迎来新机遇

文摘   2025-01-27 13:49   山西  

点上方蓝字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ASCO GI 2025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作为消化肿瘤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代表了领域内的最新诊疗进展。新辅助化疗(nCT)或化放疗(CRT)后进行手术是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A-ESCC)的标准治疗方法。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代表韩泳涛教授团队,针对一项比较化疗加信迪利单抗和放化疗加信迪利单抗与放化疗用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新辅助治疗的III 期试验 SCIENCE研究引发了现场的热议(摘要号LBA329)。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特邀主要研究者: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的冷雪峰教授、放疗科的吕家华教授以及胸外科的何文武教授分享SCIENCE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



Q1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恭喜您的研究入选今年ASCO GI的口头摘要,请您简单介绍一下SCIENCE研究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冷雪峰教授


针对这次ASCO GI汇报的临床研究,我有非常多的话题可以与大家讨论。首先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针对这项临床研究的设计初衷。众所周知,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项非常沉重的癌症负担。在中国,食管癌是一种高发病和常见病,目前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排在肿瘤的前十位,四川地区的食管癌尤为高发。基于这一系列的背景,我认为针对食管鳞癌的研究非常迫切。


对于食管鳞癌而言,目前我们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新辅助治疗在术前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并且取得了成功。目前既有化疗为主,也有放化疗为主的标准治疗模式。


在免疫治疗时代,许多治疗模式仍然存在争议或者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基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平台联合全国多家高体量研究中心共同研究食管鳞癌围手术期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的原因。这项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比现有新辅助同步放化联合手术治疗的标准治疗模式。这样的研究首先比较切合我们的临床实际,其次能够为未来食管鳞癌治疗模式的更新和患者未来的获益做基础和铺垫,希望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Q2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对于该放化疗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临床应该如何管理和缓解这些不良反应?

吕家华教授


在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中,我们主要关注的不良反应除了传统的放化疗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肺炎、食管炎等外,在化免和放化免组,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心肌炎等。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放化免组整体安全性可控,不论是新辅助治疗阶段,还是围手术期安全性不劣于另外两组。这得益于我们研究者团队在不良反应方面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1)做好患者基线水平筛选。对于同步使用放化免的患者,需要严格进行患者基线水平的筛选,如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内科伴随疾病等,以此评估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毒性反应的易感性和潜在风险。

(2)精准靶区、精准计划和先进放疗技术的使用。对于放化免患者,要更加注重对于精准靶区、精准计划和精准放疗技术的使用。放疗前采用CT/MRI/PET等多模态影像精准确定患者治疗靶区,利用精准放疗计划和先进放疗技术减少正常组织(尤其是心肺)的照射范围和剂量,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3)做好患者的全程营养和不良反应随访管理。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能不能完成放化免以及后续的手术,营养状态很重要。以此多学科团队需要临床营养科的专家全程参与,给与科学的营养指导,并且需要随访人员(医生、护士、CRC)和患者家属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Q3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您认为该试验结果对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有哪些启示或影响?

冷雪峰教授


吕家华教授刚才提到很多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项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教授的大力支持。这项临床研究也是基于他提出的我院“临床科学家计划”推动的Ⅲ期随机对照中心临床研究。


在肿瘤学治疗过程中,我认为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不仅要针对每个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基于这样的临床研究,我们可以制定更加适合国人的治疗策略。我希望在未来能够回答食管鳞癌患者在免疫治疗加持下,化疗联合免疫与放化疗联合免疫的治疗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局晚期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模式上的新希望。在这样的临床研究背景的支持下,我认为多学科团队的建立和进一步优化非常重要。开展这些临床研究可以使整个团队在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理念和最终患者疗效方面有所提升。


食管鳞癌是症状负担较重的疾病,经过强化的围手术期治疗模式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精进,我相信未来对于这些患者的全程管理上会有更多突破和进步。这项临床研究不仅涉及药物本身的治疗干预和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我们还会在后续报道中逐渐呈现基础研究、患者的全程管理、症状负担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Q4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在本次大会上,关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您还重点关注了哪些研究进展?

何文武教授


我是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的何文武医生,非常高兴今天在旧金山ASCO GI大会上,接受肿瘤瞭望记者的采访。此次大会我主要关注了食管鳞癌的新辅助治疗,研究主要来自国内和日本两个国家。首先是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刘成新教授报道了一项抗PD-L1/TGF-βRII双抗SHR1701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Ⅱ期实验结果。第二是来自北大肿瘤医院的戴亮教授和上海胸科医院的李志刚教授报道的围手术期新辅助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癌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第三项是来自北大人民医院的王文华教授报道的新辅助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与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第四项是日本学者报道的JCOG1109研究中非肿瘤性死亡的长期结果。其中放化疗组的非肿瘤性死亡是18%,两药化疗组为12%,三药化疗组为7%。研究的结论是放化疗组的非肿瘤性死亡偏高,常见死因是肺部相关并发症。关于以上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ASCO GI的摘要集,进一步了解每一项的具体结果。


研究简介




中文标题:多中心、随机 III 期试验 (SCIENCE) 的初步结果:比较化疗加信迪利单抗和放化疗加信迪利单抗与放化疗用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英文标题: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SCIENCE): Comparing chemotherapy plus sintilimab and chemoradiotherapy plus sintilimab versus chemoradiotherapy for neoadjuvant treatment in 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摘要类型:Oral Abstract






背景

新辅助化疗(nCT)或化放疗(CRT)后进行手术是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A-ESCC)的标准治疗方法。尽管治疗策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复发率仍然很高。因此,这项多中心、随机、III期试验(SCIENCE)旨在评估和比较nCT和nCRT联合使用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以及单独使用nCRT在可切除的LA-ESCC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入选标准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且未接受过任何先前治疗。患者的临床分期为局部晚期(cT1N2-3M0 或 cT2-4aN0-3M0)。参与者以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三个新辅助治疗组之一:

- **A组**:信迪利单抗联合nCT(紫杉醇+卡铂)两个周期。

- **B组**:信迪利单抗联合同步nCRT(紫杉醇+卡铂化疗及使用IMRT/IGRT进行总计41.4 Gy的放疗)。

- **C组**:单独使用同步nCRT。

计划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6-8周进行手术切除。主要终点是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和无事件生存期(EFS),由研究员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




结果

从2022年11月到2024年6月,共有146名患者入组并随机分配到三组:A组(n=46)、B组(n=45)和C组(n=55)。大多数患者为男性(89.7%;131/146),多数为临床III期疾病(72.6%;106/146),肿瘤位于中胸段食管(51.4%;75/146)。所有患者完成了新辅助治疗并接受了手术切除,R0切除率达到100%。各组之间的pCR率有显著差异,A组的pCR率为13%,B组为60%,C组为47.3%。B组和C组相比A组的pCR率显著更高,B组与A组的差异为47%(95% CI:27.8~62.2; OR = 10; 95% CI:3.7~30.8; P<0.0001),C组与A组的差异为34.2%(95% CI,:16.4~49.1; OR = 6; 95% CI:2.3~17.8; P=0.0005)。未报告围手术期死亡。A组、B组和C组中分别有50%、86.7%和85.5%的患者观察到任何级别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s)。此外,在新辅助治疗期间,A组、B组和C组中分别有8.7%、31.1%和36.4%的患者出现3级或更高的TEAEs。



结论

这项III期试验表明,在LA-ESCC中,无论是否联合使用信迪利单抗,nCRT相比nCT联合信迪利单抗显著提高了pCR率,且未增加手术风险。需要持续监测EFS以验证这些结果。

专家简介



冷雪峰 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
胸外科副主任/一病区主任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卫健委高层次人才
荣获美国AATS Thoracic Surgery Fellowship Program
国家卫健委第44期中日笹川医学奖学金
首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杰出贡献奖(食管癌领域)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全国“35 under 35”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之一
日本食管学会(JES) 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  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食管肿瘤防治与管理分会 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 常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胸部肿瘤多学科防治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临床生物样本与数据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食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传播协会食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吕家华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导
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委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会长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肿瘤营养与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食管肿瘤防治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食管癌、纵膈肿瘤、肿瘤免疫专委会常务委员
担任《肿瘤代谢与营养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
《advances in radiotherapy & nuclear medicine》编委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何文武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中心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
国际食管疾病学会中国分会(CSDE)青委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第四届青委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七届食管癌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食管肿瘤防治与管理分会委员兼秘书
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第一届消化道肿瘤分会委员
成都市医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九届大中华胸腔镜手术菁英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FSTCVS奖获得者;发表SCI学术论文32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获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授权5项,国际胸外科大会(ESTS、ISDE、OESO)发言6次。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专属微信群建好了,快快加入吧。扫描“肿瘤瞭望消化时讯”小助手二维码(微信号:xhsx2021),回复“肿瘤瞭望消化时讯读者”,ta会尽快拉您入群滴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版权声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同步传真国内外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术进展,为临床、教研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