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2月16日迈为股份年产40条异质结电池产线项目竣工,为HJT技术平添了一些支持和信心;东方日升略早前宣布其银耗从6mg/w降低到0.5mg/w;天合光能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7.08%,创造了HJT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HJT技术为人诟病的主要是:设备成本居高不下、低温银耗需求导致成本较高、功率衰减严重等等。但“同频之后”,一家辅材胶膜企业声称:HJT防迁移反光胶膜已经解决了功率衰减问题。此外,东方日升高调宣布,其低温银耗从6mg/w降低到0.5mg/w,而大量使用了铜浆。有望大幅降低该块成本。但该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而对于设备,笔者致电迈为股份,其声称设备成本仍有空间,但对何时能够有效降低HJT设备成本还并不掌握。然而,HJT技术迎来了新的最大麻烦。即BC技术和TOPCon技术都在大规模降本增效,其中BC技术的电池量产效率即将突破26.5%,而TOPCon电池量产技术也将突破26%。在这样的背景下,HJT电池似乎并没有效率上的优势?且官网最高效率宣传依然在24.7%左右,低于BC和TOPCon技术。迈为的40条生产线,对应年营收约为60亿,相当于2023年营收的75%,对应HJT电池生产能力约为24-48GW。这对于加快HJT产业化无疑是非常友好的。然而,众所周知,摆在眼前的是,HJT技术的设备何时能够大规模降本。尤其是在没有明显效率优势的前提下。对于如何降低HJT设备成本,迈为解释:可以通过国产替代等,仍有降本空间。但目前来看,HJT设备的降本确实走得并不快。对于HJT投资成本不能有效降低的原因可能存在于技术方面,也存在于“朋友圈”不能够有效扩大。当前HJT技术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只有东方日升和华晟新能源等,尚缺乏有足够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参与。而BC技术的朋友圈联盟也已展开。而TOCon阵营最大的资本和骄傲,则是大量的集体创新行为。而反观HJT,似乎难以“启齿”。理论上来说,只要设备成本和低温银浆等成本降下去,工艺流程短的优势可能就决定了其在成本方面也许还有优势。特别是本土化生产方面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区域,如美国、欧洲市场等。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大佬们都没有亲自下场进行大量的HJT产能建设,但无一例外,都在对HJT技术进行追踪。如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等。而天合光能最近高调宣布:其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7.08%,创造了HJT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但这并不意味着,HJT技术会是未来的主流,更没有办法说明HJT的先行者有什么样的优势。相反,龙头企业们正在等着这些先行者下场,以窥探设备成本能够有多少下降的空间。HJT的其他先行者东方日升、华晟新能源仍在艰难探索。而东方日升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录得亏损15.5亿,在纯电池组件为主业的企业中,非常难见。其他的组价企业有的甚至可以盈利,就连那些大块头也没有亏这么多。然后东方日升的业绩遇冷,还包含了其设备类固定资产折旧过低的风险:东方日升2024年H1机器设备期初余额为107亿,期末余额为112亿,折旧仅为6.1亿,全年年化来看仅为12%左右。而一体化巨头的友商高达20%,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硅片产能(使用期更长)。如果按照其设备资产折旧少4%来计算,则前三季度盈利影响则为6亿以上。而东方日升则将继续加大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当前东方日升固定资产合计为173亿。同期,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分别为300、400亿。考虑体量而言,东方日升的固定资产投资确实不低。而随着未来HJT设备投资继续扩大,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更大。整体压力自然不小。而不少潜心研发包括HJT技术在内的行业龙头纷纷对笔者表示,如果未来HJT设备大幅下降,可能会考虑HJT电池技术方向。那么。。。先驱者,真有可能就是被后浪拍打的前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