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周北京2024,北京798艺术区,©画廊周北京 图片致谢画廊周北京
位于北京大山子地区的798艺术区是一个艺术和创意活动的聚集地。798艺术区于2002年在一组前工厂建筑的基础上建成,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广阔的网络,包含画廊、艺术机构、艺术家工作室、餐厅和酒吧。今天,它不仅是一个艺术中心,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目的地,也代表着近年来北京这座城市快速更新的典范。
“来北京的游客都会来参观798,这是一个旅游景点,”HdM画廊的郭丹丹说道。HdM画廊是散布在798的近200家画廊之一,画廊宽敞、自然光充足的空间在去年12月为了庆祝其成立15周年进行了翻新,是画廊周北京的亮点之一,而798艺术区是画廊周北京的重要地理核心。
画廊周北京将持续至6月2日,共有近40家画廊和非营利美术馆参与,目前已进入第八年。对许多人来说,中国的国际艺术界中心在上海,21世纪以来上海的艺术发展十分迅速。但北京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在文化对话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今年的活动中,参展画廊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在我们去年重新开放之后,我认为这也是让国际观众看到中国当代艺术新状态以及年轻中国艺术家在做什么的好时机,” 特别群展“风的内侧”的策展人袁佳维说道。展览展示了包括夏乔伊、胡为一和姜淼等与画廊周合作的艺术家们的作品。
北京 HdM 画廊,图片致谢 HdM 画廊
今年画廊周北京选择以“漂留”作为年度主题,探讨国际和本土之间文化交融与对话的可能。总体来看,画廊周各机构和画廊的展示大多将国内和全球视角交织在一起,气候和科技是两大显著突出的主题。
这一主题最清晰的体现之一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这场群展在798艺术区的两个分馆中展示了画廊28年历史中合作过的所有艺术家。参观者一进门就会听到鸟鸣,这实际上是两座庞大而复杂的竹塔中的真鸟。这件作品是Rirkrit Tiravanija的《无题(2010)》,是展览的亮点之一,展览还包括李路明2015年创作的一幅自画像和黄永砅创作的三米长的漆竹翅膀。作为画廊历史的全面回顾和对画廊项目的一瞥,展览突显了画廊空间的建筑特色,这些空间像798内许多其他画廊一样,规模宏大,允许更多的策展实验。“很多现在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在他们作为年轻艺术家刚起步时,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做装置的空间,”助理策展人王诗颖说道。
沿路再往前走,创办于2005年的常青画廊在同样宽敞的空间内呈现了邱志杰的个展《生态实验室》。这一组作品将“混合媒介”一词发挥到了极致,令人晕眩的表演装置是对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地球圈的探索:石头在实时风化,一群活的粉虫在啃食泡沫塑料,海水在蒸发成盐,这些细节不仅视觉效果震撼,甚至还偶尔散发刺鼻的气味,令人印象深刻。
邱志杰,展览“生态实验室”, 常青画廊北京2024,©画廊周北京 图片致谢画廊周北京
在画廊周北京的临时展区,八家国际知名的画廊分布在一栋工业建筑的四层楼中。这些画廊中的许多已经在北京培育了一段时间的藏家客户群,比如巴黎创立的Galerie Chantal Crousel展示了奥斯卡·图阿松(Oscar Tuazon)的作品。图阿松用钢铁、混凝土、木材雕塑及颜料纸上作品探索水与自然界的关系。画廊总监王琬表示,参与画廊周是画廊与本地市场互动的重要接触点:“我们认为把展览和代理的艺术家引介给国内的观众和藏家群体是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做什么的重要途径,”她说。
在上海设有空间的Almine Rech画廊也以类似的方式参与了本次画廊周,呈现了让-巴蒂斯特·贝尔纳代(Jean-Baptiste Bernadet)和亚历杭德罗·卡德纳斯(Alejandro Cardenas)的双人展。画廊的工作人员俞梦指出,北京的客户群与上海相比“非常不同”,但当地市场“非常强劲”。
事实上,许多画廊都注意到了北京新一代年轻藏家的涌现。专注于中国实验水墨艺术的墨斋(Ink Studio)的总监余国梁指出:“如今,年轻的中国藏家对当代水墨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水墨艺术中找到了对中国文化身份的当代表达。”他还指出,全球华人社区对水墨艺术媒介的兴趣和关注也越来越浓厚。
赵刚,展览“肉食者”, 里森画廊北京2024,©画廊周北京 图片致谢画廊周北京
去年上海的国际艺术博览会ART021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全面回归,吸引了人们对上海重返国际艺术界的关注,但北京的画廊界也在逐步崛起,画廊周集中突显了北京全年不间断的展览景象。墨斋的余国梁解释说,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如果你对全球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市场感兴趣,那么上海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城市,”他说。“但如果你想了解当代中国艺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交汇,那么北京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城市。”
墨斋位于距离798不远的草场地艺术区,这是画廊周北京举行展览活动的四个区域之一。在中心商务区,路易威登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举行了阿尔伯特·厄伦(Albert Oehlen)的个展,而在设计区751D-PARK,A26 Space举办了年轻津巴布韦艺术家布雷特·查尔斯·塞勒(Brett Charles Seiler)的纸上作品个展。其他地方,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和空白空间画廊(White Space)位于城市另一侧、靠近机场的天竺综合保税区,Woaw和MASSIMODECARLO等其他画廊也在此设立了分部。
在画廊周北京期间,里森画廊呈现了两场个展:一场是英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弗·勒布伦(Christopher Le Brun)的作品展;另一场是中国画家赵刚的作品展。里森画廊自2019年起在上海设立了分馆,并于2022年以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展览开幕了其北京空间。画廊总监David Tung表示,北京已经达到了“我们认为真正有机会进驻的临界点。”他补充说:“这里有很多艺术家和优秀的机构。人们非常好奇想知道这里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已经发生了什么。”
金允哲,展览“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 798CUBE 北京2024,©画廊周北京 图片致谢画廊周北京
还有什么比现在这个北京艺术日历上的重要时刻更好的时机呢?刚刚在上周末于全国农业展览馆闭幕的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的122家参展画廊。博览会被自定义为“关于整个艺术生态系统的杂志,设有封面、专题以及各种栏目和内容。”博览会分为10个部分,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当代艺术景观”,吸引了约8万名观众。
北京的各大美术馆同样集中展示了重要的展览:比如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杉本博司的“无尽的刹那”回顾展,以及798CUBE的金允哲的生物机械雕塑展览,都是其中的亮点。与画廊周一起,这些美术馆的展示都使得整座城市迸发着艺术活力。随着海外游客重新涌入中国,北京的艺术界——就如同去年11月的上海一样——已经准备好迎接新气象,进入全速运转的艺术生态系统。时间将证明这种势头是否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