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收听完整音频👇
以下为陈嘉映讲座文字稿,由编辑删减
推荐前往小程序收听完整讲座
1.1 哲学可以贯通一切知识吗?
哲学是philosophy,或者philosophia——希腊文的翻译。但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哲学跟希腊人所讲philosophia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分了语文、算术、外语,还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系统。所有这些知识系统合在一起叫做philosophia。换句话说,在希腊的学校里面,你不管上什么科,你都是在学philosophia。
一个学科有一个学科的一套道理,数学有数学的理论,物理学有物理学的理论,社会学有社会学的理论,这些理论把知识攒到一起,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这些知识系统互相之间的道理是相通的,有一些根本的道理,把它们全管起来了,这个根本的道理在希腊就叫作第一哲学,也就是现在的形而上学。希腊人把它叫做metaphsics,是研究贯通所有知识系统的那个根本的道理、充分的道理和共同的道理。
我们现在的哲学,就相当于古代人所讲的第一哲学,它是各级学科的贯通之理。但现在哲学能否贯通这些学科呢?
你要去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不知道你们是学什么专业的,但是你们的教科书很可能是这么开头的,比如说你学经济学的,很可能你打开第一页导论,经济学是希腊来的,第一本经济学的书是亚里士多德写的;社会学也来源于希腊的,第一本社会学的书还是亚里士多德写的;学物理学也是,第一个本物理学的书也是亚里士多德写的。他全部都整。
那今天呢,很明显,比如说像陈嘉映这样比较差的老师,谁能说我能写个物理学的东西,开玩笑呢?你要不懂数学、物理、社会学、心理学……你怎么去贯通呢?我不知道你们之前听过没,我们中学学过那个东西,叫做“哲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总概括”,类似这样的话。我就特别不明白,你社会科学也不懂,你自然科学也不懂,你咋概括呀,你就概括不了。所以说哲学贯通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个困难其实还挺大。
在数学中,我们一般会说我们的理解都是差不多的。你的理解如果跟老师的不一样,多半是你没理解。但是在有的领域中,比如说对《红楼梦》的理解,很可能大家就有点不一样。
但有一种理解是共通的,无论对于希腊的人来说,对西方的古人来说,还是对中国的古人来说,我们学知识,都需要跟我们自己的生活有联系。我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归根到底是要用我的理解来提升我的生活。所以这一切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并不是为知识而知识(我等下再讲到另外一个意思),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理性生活,提升自己的心灵生活。
在现代人眼里,会觉得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相当困难。我就学知识嘛,这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可能讲得不够清楚,但是这样听下来你应该大致会有一个想法。因为我要想把这些知识贯通起来,是需要理解的。我通过这个贯通,提高了我对知识理解的水准,我就变成了一个理性的人。
这理性的人不是今天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而是一个富有理性、通达道理的、明理的人,我们中国古代把这种人叫做读书人。读书是干嘛的——读书明理,通过读书变成了一个明理的人。这是古代,无论西方、东方的共通点。
既然现在的哲学不太能贯通其他学科,那么,现在的哲学到底还能干什么?
首先我想讲,我们不要再想着用哲学去指导自然科学家做工作。
其次,哲学和人生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实现在很多人对哲学感兴趣,都是因为觉得哲学和人生意义有很深的联系。因为哲学——我仍然讲的是philosophia这个大的知识系统——归根到底是要提升我们的生命、生活,提升我们整个人的水准的。
关于意义,又有一个古今的差别:我们今天讲到意义,已经采用了一种相当平民化的观点。现在有些人是没有知识,但你不能因此说他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他的意义就少一点。那工人、农民的意义就比大学毕业生的意义少一点吗?绝对不敢这样说,这在政治上很不正确。但是古代人当然觉得,读书人要比不读书的人活得更有意义。
但现在一般说起来,人生意义的确不来自读书,不是说在课堂上就能解决人生意义问题,人生的意义当然是来自生活。有时候你觉得挺没意义的,你找到一男朋友,哎,这意义就来了;或者你跑到偏远山区去做义工,去教贫困孩子,你看着孩子受到教育,就会觉得意义很充实。
人生意义不是能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的。实际上,学问跟人生意义的相连,就我所能看到的,它完全依赖的是古代的一个想法:读书明理,明理就比不明理更有意义。
现在的年轻人们,因为对人生意义问题感到困惑而走入哲学,这其实是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解决人生意义问题的质疑。
本来他觉得学东西应该是能够明理的,能够给人生带来更丰富、更高层的意义。但是等到你真正在大学里面进入了某个专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跟你的生活意义是完全不相干的,你就是多掌握了一套工具。
甚至在一个很基本的意义上,它对你的人生意义反而产生了更大的威胁。因为你通过大学学习,开始喜欢开动脑筋,以前很多不疑的东西开始疑起来了,疑起来了,你就想应该去学点什么。这时候你去学什么东西能够解惑?你学电子商务或英语解不了惑,因此来学哲学,来学一种能够跟人、能够跟自己的生活、生命相联系的“学”。
我刚才讲的人生的意义,这并非是一个哲学家专门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大多数人真正受到人生意义的困惑的时候,他最后的解决之道——如果有个解决之道——通常不是在哲学上做更深的钻研,而是信奉宗教。
人生意义的问题可能跟宗教联系得更紧,但是为什么也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希望通过学哲学来解决人生意义问题?其实你真到了岁数,四十岁五十岁,你就不学哲学了。就经验来说,宗教的确是一个比较良好的解决方法。我不是在推崇宗教,但我知道在我这个年龄的人很多人信佛教、基督教,不知道什么机缘他就开始信了。或者他不是说真正信佛教,就是有点信佛了,他就安定下来了。但是年轻人一般还不到这个状态。
乐山大佛
很多时候,年轻人有人生意义问题的时候,反而来找哲学。我现在不去详细分析这个区别,我想说宗教和哲学对于人生意义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一样的。对于宗教来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归信,你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就是信宗教。
哲学是这样,它不光是人生的意义问题,它还想在道理上想通这些东西。它不是说我落到一种信仰中我就安定下来了,他是希望能够靠想通这些问题,来求得安定,来求得问题的解决。所以哲学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保留了学与人生之间的贯通。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定义哲学,今天的哲学就是学与我的贯通,就是怎么能够把我的所学保持在或者转化为一种孔子意义上的“为我之学”。学到的东西不只是外边儿的知识,而是在提高我本人的心性,帮助我本人的明理,提高我本人的生存,贯通我本人的疑惑的。
我刚刚讲到哲学的好处,但我对这些考哲学系的、转到哲学系的,以及读哲学的学生,包括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要给一个warning:一方面哲学在社会上不一定那么招人待见,但另外一方面,哲学是一个高度高度有诱惑力的行当——这是我经验之谈。
这种诱惑力有可能会带来一种坏的结果,就是——先说一个——我们假设有人生的意义问题,这些意义问题我还没细分,包括有的是从数学系来的,比如说你们陆丁老师,他本来就是数学系的,他转到哲学来,是因为发现数学中有些哲学问题,在数学中本身就解决不了。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数学为什么那么重要?是不是一切东西都可以数学化?这种问题数学本身它不解答,因而他就走上了哲学。
但是,所有这些问题,每一个我敢说它都比你一开始想象的要难。因为这些问题不是在局部中可以被解答的,它需要人把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和知识整体连起来,需要贯通越来越多的理解。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要说哲学是没头儿的。
所以我就要说,即使你对哲学感兴趣,也不要一脚踏进来,哪怕你到了哲学系。因为如果你现在没有一个丰厚的我,也没有一个丰厚的知识,你贯通它就贯通得薄。
你要加厚、加大你的知识。所以你即使在哲学系,一定要去多学以前叫做“实学”的这套东西,简单地说就是数学、物理、历史、社会学……一定要趁着大学的时间,去学实实在在的知识,在实实在在的知识的基础上去贯通。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做数学哲学,如果你数学很差,不会有人相信你做出来的数学哲学。假设你做政治哲学,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政治史、实际的政治活动没什么了解,你也做不出什么好的政治哲学。
哲学不是一个专业,它是一个依赖于好多专业和好多体验之上的一种的贯通之学。所以你没有厚知识,你贯通的意义不大。所以一方面我很愿意大家都对哲学感点兴趣,而另外一方面,我特别希望大家不要一脚踏进来、栽进来,那是一个,夸张点说是“黑洞”。
一定要抵制那种诱惑,不断地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那些可以见踪迹的东西之上。庄子说的有踪迹的和无踪迹的,哲学就属于没踪迹的。
👇
公众号编辑:张畅涵
音频编辑:马同学
-互动话题-
聊一聊你怎么看待陈老师对于哲学爱好者及从业者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