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都有。

文化   2024-10-16 15:00   北京  

文字丨誰最中國

首图/封图丨@Turane_



今年3月,甘肃天水靠一碗麻辣烫火遍大江南北。大碗的花椒、大盆的辣椒,配上筋道的手擀粉,引来了无数的食客。

这几个月的天水可谓游人如织,据说全国的「特种兵」,把各个热门小店围得水泄不通。吃一碗麻辣烫越难,吃进嘴里倒显得越热辣滚烫、唇齿留香。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天水迎来送往了400.25万名游客(天水旅游局数据)。人群散去,我却格外想错峰去逛逛。不是单纯的凑个热闹,而是作为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天水远不止有麻辣烫。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以及十几种得天独厚的特色美食,这里都有。


据传说,秦末汉初时,长期的战乱加上干旱,整个西北民不聊生。

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霎时间,地上裂开一条大缝,大雨倾泻而下,不多时形成了一条湖泊。“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

天上之水拯救了苍生,人们感激地将此称为「天水湖」。汉武帝听闻后,又将周边取名「天水郡」,天水因此得名。

只有水草丰美,百姓生活富足之地,才有闲暇时间对周边事物展开想象,衍生出神话传说。

天水既是如此。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渭河横贯中部。东接关中、南通巴蜀,北扼陇坻、西倚定西。

在干涸的西北,天水仿佛一条跃动的蓝色「生命线」。
图片丨小红书@空山远客
气候方面,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充足的日照没有影响降水,秋天常有阴雨天。每逢此时,山中烟雾朦胧,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名。

如此丰沃之地,像天然的温床,孕育着早期的人类文明。大地湾遗址发掘表明,早在8000年前,天水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

到了公元前890年,秦人先祖嬴非子牧马有功,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今天水一带),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开启了统一六国的征程。

如今秦国早期的文化遗存,仍集中在天水一带。

图片丨小红书@Rossie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割据,作为“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天水刚好位于蜀、魏交锋的前线。

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三次用兵陇右天水。期间马谡大败,痛失街亭、姜维投奔蜀国,继承北伐事业等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这片西北的风水宝地,不仅长情地陪伴中华文明,还无声地见证着英雄豪杰的成败,记录着改写中华文明走向的旧事。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天水底蕴之深厚,早已书写在浑宏的历史中。


论文化,天水也不遑多让。

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的伏羲便诞生和发祥于此。

《周易·系辞下》记载: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先民还混沌之时,他已经开始观察自然万物,并用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个符号,画出了早期的八卦,占卜吉凶。

伏羲八卦中蕴含「天人谐和」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思想,是《周易》全书的思想基础,也成了中华文化的原点。
同时,传说中伏羲还教民渔猎、驯养野兽,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变革婚姻习俗,改血缘婚为族外婚,结束了孩子不知其父的原始状态。造文字,取代了低效率的结绳记事。甚至发明乐器、乐曲、开创了官员任命的先例……堪称无所不能。

身为首个载入文献的男性人类始祖,伏羲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因此几千年来,他被冠以「三皇五帝之首」「百王之先」的崇高地位。

「羲皇故里」天水,自然也闪耀于中华文化之林。

伏羲

说起天水传承至今的文化痕迹,一定绕不开「麦积山石窟」。

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建造时间长达1600余年的石窟,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

丰富的泥塑造像,再现着不同时代宗教、艺术和建筑的现场。身处其中,北魏前期魁伟雄健、后期秀骨清像、西魏俊秀清朗、隋唐饱满圆润、两宋写实求变等中国塑像的风格和流变,生动地映入眼帘。

从它们身旁经过,才知这里为何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图片丨小红书@爱拍照的阿阳
受多雨、潮湿的气候影响,麦积山石窟留下的壁画较少。
可留存至今的作品,生动的记录着说法、本生、经变、礼佛等古人生活内容。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兼具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第4窟为例,7个佛龛上方各有一幅宽3.5米,高1.9米的飞天壁画。飞天的脸部、胳膊、手、脚等身体部分由浮雕手法塑出,泥层厚度在2、3毫米之间。衣裙、飘带以及身体其他部分则正常描绘。

平面和立体两种技法融汇,不显突兀,反倒行云流水、相得益彰。一呼一吸见,飞天仿佛衣带飘扬,上下翻飞,满壁生风。

这种创作手法,在古代绘画中独树一帜,全国仅此一处。

“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雕塑和绘画,提供了一手资料。
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亦照耀古今。


当然,只是视觉和心灵得到满足,一趟天水之旅还算不上圆满,只有吃上这里的美食,才对得起一程山水。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最出圈的麻辣烫。

香而不腻,辣而不霸道的天水麻辣烫,灵魂在花椒和辣椒。春秋时范蠡的《范子计然》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自古扬名的天水花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 麻味醇正、香气浓郁”,最能突出麻辣烫的香、麻。

甘谷辣椒更是麻辣烫的底气,别被它艳丽的色泽吓退,吃进口中才能体会到「浓郁鲜香,辣而不烈」的新奇体验。

有这两味「灵魂伴侣」,再加上本地及周边地区出产的手擀粉等新鲜食材,这道出圈的美食名不虚传。

图片丨小红书@空山远客
面食是整个西北的美食符号,天水在此基础上也玩出了小花样。

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的天水呱呱,以荞麦淀粉为主要原料,自西汉末年诞生以来,近两千年的历史,沉淀出这道色泽黄亮、口感细腻、香辣可口的特色美食。

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卖的小摊贩。老百姓对呱呱的热爱,几乎到了每天必吃的程度。

天水浆水面,又称酸菜饭,也是天水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

制作浆水,要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菜为原料,浇入煮沸的清面汤,冷却后再加「酸引子」,在瓷罐内盖好,过两三天,一缸清澈透亮的浆水就成了。在天水,浆水面不仅早上要吃,夜宵也少不了。

浆水
擅吃面食的地区,基本都有自己的特色凉皮,天水也不例外。
天水面皮,以「白、薄、光、软、筋、香」闻名。它的妙处在于,调料全部浸入面皮之中,格外入味。并且吃完面皮,碗中不留汤汁。可谓上得大饭店,下得市井小巷。

还有一种面食,好吃又好玩——锅鲰又称 「面鱼」「漏鱼」,形状犹如在水中游动的小鱼。炎热的夏季,来一碗沁凉舒爽的锅鲰,在当地人最顶级的享受。

此外,鸡丝馄饨、素扁食、馓饭、酒碟、扣碗子、暖锅、猪油盒、酥圈圈等美食,只有来到这里,才能吃出地道的天水味。
不少被麻辣烫吸引来的游客,最后反倒拜倒在这些别具特色的小食之中。
甘肃有一句俗话:“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
这片群山中的灵秀之地,孕育了生命与文明,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如今,眼前的山水、雕刻、壁画与美食,无一不记录着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直到真正的站在天水的土地上,才不由得感慨,中华文明的灵、魂与形,天水都有。


文字丨老九

-特别感谢摄影师-
小红书@爱拍照的阿阳、@Rossie
@空山远客、@Turane_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图片进入)👇

誰最中國
从2014年开始,「誰最中國」便致力于“中国文化,当代表达”的触摸和探索。 历经8年,「誰最中國」希望通过向文化发问、向时代发问、向产业发问的方式,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高级、灵性和密码,重构“文化、美学、设计”这一理论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