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里来了客人,河南人再穷也会备上薄酒招待,担心酒少客人不够喝,自己就一点一点品,而给客人多倒。
在喝酒的规矩和礼数方面,能跟山东人叫板的,也就河南人了。
中原大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文化积淀和社交礼仪方面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酒礼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和现象之一。
好客、热情、实在、讲究,这都是河南酒文化的内涵特征,跟山东酒文化的差别并不大。但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成因,也造成了河南人在酒礼方面一些特殊的风俗和习惯。
其中最特殊,也最经常被其他省份拿来调侃的,是酒桌上为客人“端酒”。
所谓端酒,是指河南人在酒桌上敬酒的时候,自己不喝,端给客人让客人自己喝——这似乎非常不公平,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但在河南人的解释里,却是对客人无比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现。
前年我去新乡出差,晚上吃饭的时候,几位当地领导轮流给客人敬酒。轮到我的时候,每位领导都是先给我端两个,再敬两个,跟这位领导还没喝完,另一位领导已经站到身边来了,连夹口菜吃的机会都没有,很快就喝醉了。
但我对这种敬酒方式却并没有特别不适的感觉,反倒通过这次经历,对河南人“端酒为敬”的风俗和传说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河南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改朝换代的历次战争中,这里都是全国最大的战场,老百姓深受战争之苦;而在地理位置上,黄河自习西向东贯穿全省,历史上屡屡决口,水灾频发,天灾人祸造成河南人从“根”上都写满了贫穷。
家里穷就买不起酒,喝不起酒,但河南人尊礼好客的性格却是从骨子里传下来的。因此,当家里来了客人,再穷也会备上薄酒招待,担心酒少客人不够喝,自己就一点一点品,给客人多倒,或者只端给客人喝,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端酒为敬”的酒俗。
其实,“端酒为敬”也不只是河南人的酒俗,在内蒙、新疆以及南方的少数民族,都有美女给客人端酒的风俗,各地也都有小辈儿给老辈儿端酒的习惯,这里面的逻辑,都是体现对客人和长辈的尊敬,让他们多喝点儿。
可见,酒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河南人的天性是善良、真诚、无私和热情,这跟邻近的兄弟身份山东人并无二样,并且以我多年接触到的身边的河南人来看,他们某些方面的性格特点甚至跟我还挺像。
比如,河南人很少当面拒绝别人。有时候即使觉得别人提出的条件很过分,自己接受不了,河南人也很少当面说不,而是先默然而应,回头考虑考虑再做决定。这一点,从我个人来讲,比那些当面斤斤计较,奸笑着跟你讨价还价,把一切都生意化的“生意人”,在行为态度上更容易接受一些。
再比如,河南人很少跟人发生暴力冲突,即使内心不爽或愤怒到极点,他们也很少直接动武,抡胳膊挽袖子跟你玩命,这可能跟河南是中国礼仪文化教化的中心也有很大关系吧?至少比其他某些地方的人一言不合就上手要文明多了。
当然,河南人这种性格不好的一面,就是让人觉得不光明、不坦率,如果在生意场上玩起了“失踪”,难免就给人留下不靠谱、被欺骗的印象和感觉。
因此,不考虑自身酒量因素,相对于“生意人”和“绿林人”,跟河南人在一起喝酒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至少,你觉得那是对客人一种真真切切的热情与尊敬,不带有一丝丝的傲慢与隔阂。
我最佩服的一位校友师兄,中国很有名的一位作家,也是河南人。他基于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惯创作的一系列小说,我非常喜欢,我认为那是中国近现代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大家有空不妨找来看看,从这些作品的描写里,也许对河南人和河南的历史文化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趣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