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毕竟是好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但“好东西”是需要培养的,得有其适合成长的土壤和环境。
喝酒,是最有效的一种社交方式。跟朋友的朋友聚在一起,开始很陌生,但一顿酒下来,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大体都摸得清楚;如果酒再喝得到位,每个人的处事原则和是非观念也会了解不少,值不值得深交自然也就心中有数了。
酒局刚开始的时候,来的人固然彬彬有礼,客气有加,但各自心底也都有所防范,从穿着的讲究、言语的周到自然能看出这种准备。在简单的介绍和寒暄后,各种微妙的心理和情绪便渐渐表露,或轻视,或疏离,或厌弃,乃至于揶揄与嘲弄,也有意无意在酒的醺情中慢慢弥漫开来……
但无论怎样,酒场的过程很短,短到其中如果有志趣相投的,情分相近的,脉系相连的,一圈酒下来,已经勾肩搭背,相见恨晚,心里不住地感叹“斯人真好”,由刚进门时的“不顺眼”,一下子变成了口中打情骂俏的“好东西”,酒的作用真是太伟大了!
最近影院里正在上映一部刻画当代女性生活的电影《好东西》,关于电影的名字有很多种解读,我却认为就是来源于电影中对三个男人的评价,由“坏东西”“脏东西”逐渐转变成了“好东西”,也就是女性当初最看重、最珍惜的那部分美好。
电影被认为是一部文艺片,我却认为是一部商业片,因为它契合了当下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走向,更容易在她们那里形成共鸣,因此备受年轻女性朋友喜欢,豆瓣的评分很高。但影片描述和反映的这种社会现实和主流观念,有很多却是不正常或者说至少是不被我这样老套的人所接受的:
比如说,男女上床可以不是因为爱情,而只是因为生理或心理需要,同居久了良心发现,才可能产生真爱……
比如说,严肃而有深度的新闻题材没人关注,只有庸俗的猎奇和擦边的香艳才能拥有读者和流量,严肃的传媒媒体要靠擦边的自媒体养活……
比如说,小孩子的成长要尊重个性,发展方向随着兴趣走,而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除去身世不明的小胡,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的家庭是正常和完整的,很难想象王铁梅和小马,小叶和小胡后面的爱情就是顺利长久的……
(网络剧照)
这些,被王铁梅前夫归结为社会“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已经被现在的年轻人当成了“原罪”,看作了必然,没有人去辩证,当然更不会有人去纠正。殊不知,这正是“好东西”逐渐不复存在的社会原因。因此,影片中“坏东西”“脏东西”所谓的转变完全没有逻辑动因,仅仅是因为感动或者“雄竞”刺激?而感动,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低了。
酒场上,在酒精的刺激和酒话的加持下,我们确实很快能找到我们希望的“好东西”,但如果没有了酒文化中的真诚、热情、礼貌、尊敬、分享、共业,“好东西”的保质期也会很短。席散众人远,再次见面时似曾相识,加过微信而不自知,类似的尴尬场面屡见不鲜。
“好东西”毕竟是好东西,永远不会过时,但“好东西”是需要培养的,得有其适合成长的土壤和环境。社会上的“好东西”需要社会制度和精神文明来保障,酒场上的“好东西”更需要酒文化来熏陶。
因此,酒文化也不会过时,我们需要,社会同样需要。
趣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