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奖励也能让孩子爱学习,过来人的育儿反转经验

教育   2024-11-01 15:09   福建  

有很多家长都说过 "写完作业给你买玩具!" "考好了带你去游乐园!" "今天作业写整齐了就让你玩半小时手机!"这些话。

很多家长焦虑地说:"我已经什么奖励都试过了,可孩子还是提不起劲学习,反而变得越来越爱讨价还价,没有奖励就不愿意动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奖励与动机的那些事。


一个关于奖励的困局

案例故事:8岁的小明,原本对数学还挺有兴趣。有一天,妈妈为了鼓励他学习,制定了奖励计划:每完成一页练习题就可以玩10分钟平板。刚开始效果特别好,小明写作业特别积极。但慢慢地,情况开始变化:

"妈妈,这页题特别难,能不能多玩5分钟?" "要不这样,我多写一页,你让我多玩会儿吧?" "不给玩平板的话,我就不写了!"

到后面,更让妈妈担心的是,小明似乎完全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做题只是为了换取玩平板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过度理由效应"。


什么是过度理由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过度使用外部奖励,反而会削弱人原有的内在兴趣。就像小明的例子,原本对数学有的一点兴趣,在不断的外部奖励刺激下,反而消失了。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件事不属于我的事,或者这件事一定很无聊,不然为什么要给我奖励才去做?"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可能本来挺喜欢帮妈妈做家务的,但一旦变成"做家务赚零花钱"的交易,这个原本充满爱的行为就变味了。


那奖励就没有用了吗?

当然不是。关键在于如何聪明地使用奖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区分不同类型的奖励

  • 物质奖励:玩具、零食、电子产品使用权等
  • 活动奖励:一起去公园玩、讲故事、玩游戏等
  • 情感奖励:真诚的赞美、认可、鼓励等

建议:多使用活动奖励和情感奖励,减少物质奖励。因为前两者更容易转化为内在动机。

2. 选对奖励的时机

  • 当孩子刚开始接触一个新领域时
  • 当任务特别具有挑战性时
  • 当孩子需要建立新习惯时

建议:把奖励作为"助推器",而不是"永动机"。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逐渐减少外部奖励。

3. 改变奖励的方式

糟糕的方式:

  • "只要你把这页题做完,就让你玩手机"
  • "考试考好了,给你买新玩具"

更好的方式:

  • "我看你这道题想出了一个很特别的解法,能给我讲讲你是怎么想到的吗?"
  • "今天你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作业,这个计划意识很棒!"

建议: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

1. 创造"小成功"的机会

比如:不要一次布置太多任务,让孩子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并获得成就感。今天先写一页,写好了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比直接要求写完一整本练习册要有效得多。

2.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可以把学习变成一种亲子互动:一起读书时,分享你对故事的感受;解数学题时,把它变成一个有趣的超市购物情境;练习写字时,可以让孩子拆解汉字进行联想...

3. 示范终身学习的态度

让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学习:看书、学习新技能、解决问题。当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自然部分,而不是一种任务时,孩子更容易建立正面的学习态度。


给家长的三个建议

  1. 改变需要时间不要期待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培养内在动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2. 关注当下的小进步与其焦虑地盯着远方的目标,不如多看看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什么。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和鼓励。

  3. 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我们过分焦虑时,这种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试着放松一些,相信孩子都有学习的天性,关键是我们要用对方法去引导和唤醒。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为了奖励而学习"的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真正爱上学习时,他就不需要外部奖励的驱动了。让我们一起,用更聪明的方式去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约测评或课程体验

金慧儿教育
金慧儿教育成立于2007年,专注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的研究实践。创建儿童发展身心合一的课程模式,主营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注意力训练课程、思维训练课程、语言训练课程…帮助孩子拥有未来核心竞争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