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代机首飞看西方乱象:舆论战瞒不住事实,美国遭认知战反噬

时事   历史   2025-01-01 18:00   湖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在中国南北两大顶尖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六代机的成功首飞为世界航空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西方主流舆论的反应并非如实面对这一里程碑事件,而是采取了“鸵鸟战术”——装作看不见、听不懂,甚至不惜用各种“脑补”式论调试图自我安慰。

中国六代机首飞的消息一经传出,西方主流媒体却表现得格外“冷静”。像CNN、BBC、NBC这些媒体巨头,要么干脆集体沉默,要么用几句轻描淡写的表述试图带过。他们似乎生怕正面提及这一突破会引发国际舆论对美国技术地位的质疑。因此,最常见的策略就是:“不报道,就是没发生。”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专业军事媒体和一些航空领域的专业论坛却对这一事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战区》等专业媒体不仅对中国六代机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详尽分析,还关注其可能对未来空战规则产生的深远影响。但这些专业视角的声音,显然没有成为主流叙事的一部分。

美国军方的表现更显得有些“词穷”。英国路透社曾第一时间向五角大楼发出置评请求,但得到的回复却是一句“我们没有更多评论,请参考《2024中国军力报告》”。如此冷漠敷衍的态度,反倒让外界看到了西方在面对这一技术突破时的措手不及和不安。

除了媒体的鸵鸟式沉默,西方智库和一些军事分析人士的反应更显得荒唐可笑。他们搬出上世纪70年代苏联米格-25叛逃事件,试图用这段陈年旧事来“解构”中国的六代机,称其不过是“21世纪版的米格-25”。

1976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米格-25战机叛逃日本。这款战机当时被美国认为是苏联尖端科技的代表。然而,拆解研究后美军发现,米格-25的制造技术远不如预期,机体大量采用不锈钢材质,靠着强大的发动机实现高速度,设计思路非常“粗暴”。美国因此断定,米格-25只是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不过是一款“力大砖飞”的战机。

如今,西方的一些评论人士竟用这一事件来嘲讽中国六代机,认为它可能也是一种“伪先进”的产品,只是依靠外观设计和有限技术“伪装”出的成果。他们甚至大胆推测,中国六代机的技术“水分很大”,不过是用来唬人的“高科技皮囊”。但这些指控完全没有技术依据,只是凭借一种陈旧的“苏联翻版”思维,试图继续否认中国的技术崛起。

更为荒唐的是,一些智库人士甚至把中国六代机的曝光解读为“美国为了渲染中国威胁、争取军费拨款而故意炒作的噱头”。这样的观点不仅缺乏逻辑,更是彻底忽视了中国近年来在航空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扎实突破。

美国和西方国家长期通过“认知战”塑造一种自己“永远领先”的国际形象。他们通过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把对手描述为技术落后的模仿者,同时不断夸大自身的领先优势。然而,这种认知战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让美国占尽了舆论优势,却随着中国等国家的崛起逐渐失效。

美国为何如此执着于认知战?答案或许可以从其霸权地位的“刚需”中找到线索。作为全球霸权国家,美国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如果这一领先地位被撼动,其霸权根基势必动摇。因此,美国无论是在军事、经济还是科技领域,都无法接受“落后”的事实。

认知战正是为维持这种霸权服务的一种工具。通过虚假信息的传播,美国不仅试图阻碍对手的发展,也在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营造一种“美国不可战胜”的幻象。然而,随着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一幻象正在被一次次突破性进展打破。而认知战的这种“自欺欺人”模式,也让美国逐渐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愿正视现实,越难以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中国在崛起,而西方还在沉睡。这场科技竞赛中,谁脚踏实地,谁就能最终赢得未来。而六代机首飞,或许只是中国改变游戏规则的第一步。

军志方略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