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红色根据地走笔
丁峙
一、喜峰口抗日战场探秘
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什么方式纪念一下呢?我们几位党员同事一合计,决定自发组织一次党建活动,既为纪念党的生日,也为寻一处清凉之地避暑。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前往喜峰口抗战纪念馆的旅程。时值盛夏,已临近七月底。
初到喜峰口,意外发现这里竟是驰名的板栗产区。此时游客寥寥,偌大的餐厅里,除了我们这一桌五人,几乎无人用餐,显得格外空旷。住宿也十分方便,几乎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在住,没有其他外来的游客,别有一番闲适清静的感觉。第二天早上,我们就乘坐景区的摆渡车,前往潘家口水库和水下长城。登船后,畅游库区宽阔的水面,追寻那传说中的水下长城。
船抵简易的水库码头,我们攀上了一段早已破败的古长城,这里的残砖断瓦散落一地,横七竖八,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要攀登至长城顶部的烽火台颇具挑战性,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一步不慎便有可能摔下城墙。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几人都安然无恙。送我们游览的船夫又驾驶着摆渡车将我们从码头送回游客中心。这时我们才恍然,原来开摆渡车和游船的竟是同一人!看着他在狭窄的山路上轻松掉头,驾车如履平地,我们几人心中都紧张不已,实在为他和我们自己捏了一把汗。而他,却完全是一副神色自若、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早已驾轻就熟,倒是我们自己有点大惊小怪了。
来时还一直暗自寻思着,原本以为水下长城是特意建于水中。实地一探方知,原来这段长城因地势低洼,随着水库蓄水水位的上升,这段古长城也就被水淹没了,才有了如今的“水下长城”之称。
马达的轰鸣伴随着哗哗的水声,我静静的坐在船上,微风拂面,碧波荡漾,水面如镜般倒映着蓝天,水库两岸古老的长城遗址静静伫立。那断壁残垣,早已被岁月和荒草侵蚀,杂草和青苔在石缝中恣意生长,使这段饱经风霜的长城愈显破败荒凉,仿佛沉睡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法再供人攀登。望着这一段段满目沧桑的遗址,历史的厚重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山区的气候变幻无常,午餐后我们沿着景区东侧的山路前行,准备一睹二十九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抗日遗址。山路蜿蜒盘旋,步步向上,几公里外,曾经的团连排指挥部遗址悄然浮现。行至大刀景点,大家兴奋地合影留念,耳边仿佛回响起昔日激烈的枪声和炮声。再往上走,山路更加曲折,浓密的树木遮蔽了前方的视线,似乎这条路通向一个遥远的地方,深不可测。
途中没有游客,也没有景区工作人员,只有寂静与山风作伴。我们在一个外形酷似城墙的建筑前驻足,这时已是下午四点钟,大家在此合影留念,疲惫的身躯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一丝满足,随后便拖着沉重的脚步返回宾馆,准备养精蓄锐,为第二天的征程再度启航。
清晨醒来,山顶的云雾如轻纱般笼罩,远山近树仿佛沉浸在梦幻的薄雾中,眼前的世界一片朦胧。我们在这片神秘静谧的喜峰口住了两天,踏上了前往塞罕坝的旅程。出发时,细雨绵绵,景区的负责人张国华在雨中为我们送行。他留着长长的胡须,身穿颇具古韵的唐装,给人一种飘逸出尘的仙风道骨之感。据说,这位古风老者还曾在一部电影中扮演过一位爱国老中医的角色,从没演过戏的他表演起来,竟然像模像样的。
俗话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从喜峰口到承德塞罕坝的路途上,可以说美丽的景色层出不穷。一路上,林木繁茂,云雾时而笼罩,时而散开,真可谓变化莫测。往往是转过一个山头,刚刚还在飘雨的天空忽然放晴,湛蓝的天幕中白云悠悠,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点点光斑,顿时让人心情大好。沿途的板栗树,成片延绵,许多古老的树干粗壮高大,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
出围场北高速收费站,我们在一家农家乐享用午餐,之后继续前行。路边的松树、杨树高耸挺拔,野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远远望去,小滦河湿地公园和广阔的牧场映入眼帘,这片土地不仅滋养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也扮演着京津冀防风防沙屏障的重要角色。塞罕坝景区的牌楼映入眼帘,标志着我们已然进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这片梦幻的森林王国。
这里果然名不虚传,车辆和游客络绎不绝,拥堵路段不少,还有不少急转弯。看来大家和我们一样,都为这片绿意盎然的奇迹而来。导航引领我们直奔机械化林场,据此可见,昔日的荒原变为今日的森林,离不开机械化的飞机飞播与人工栽种,离不开塞罕坝林业人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将这片土地打造成了生机盎然的森林。目之所及不禁让人感叹:在这片广袤森林的背后,一定发生过许多苦涩而有趣的故事,凝聚了无数林业人的心血与汗水。
在御道口,我们发现路上的人流和车流密集不堪,加之天公不作美,骤雨倾盆,根本无法下车游玩。但一听说这里是个重要的景点,所以决定打个卡拍照留念。尽管大雨滂沱,但依然能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与气氛。我们举着雨伞,也有几个同伴穿着雨衣,轮流打卡拍照。就在摄影师要按下快门时,从一侧路过的两个年轻女孩不经意间闯入镜头,而恰在这一刻,举着手机的同事突然大吼一声“快走!”两个女孩被吓了一跳。
沿着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向张家口赤城方向行驶,我们看见了一个又一个、一组又一组正在迎风旋转的大风车,那看似慢慢转动的扇叶,在广袤的天空下显得悠然自得。远望着这些看似龟行的庞然大物,我不禁感叹,如此缓慢转动的大风车,竟能发出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电来,实在是太神奇啊!
这次出行五个人开了两辆车,漫漫长路使人感到疲惫不堪,于是途中我们便找了一所小学,借宿了一宿。这所小学处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然其现代化的三层教学楼和色彩鲜艳的塑胶跑道令人瞩目,后经打听方知这些建筑物和体育设施都是央企扶贫所建,给这个偏远的地方小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住在由教工宿舍改造的旅馆里,晚上推开窗户,清新的山风轻轻拂过,带来了丝丝凉意,令人倍感舒适。在小学操场上方,有一片丰盈的菜地和硕果累累的小果园。在果园的几棵果树上,成熟的沙果红彤彤的,宛如点缀在绿叶之间的宝石,煞是诱人。第二天早晨,离开时我忍不住釆摘了几颗果子,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这甜里带着酸,酸里又透着一丝丝甜,给味蕾以不一样的清新感觉。当然,这小小的收获里,仿佛也蕴含着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除了塞罕坝,冰山梁也是我们这次出行的目的地之一,但因大雨冲垮了道路,无奈之下,我们选择直接前往赤城温泉酒店,美美地泡了一个温泉,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第二天,带着满满的回忆踏上了归途,河北承德和张家口之行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山西平型关、雁门关之行
九月的阳光逐渐收敛,空气中透出丝丝凉意,出门在外的感觉也不再那么炙热。有一天,我正在伏案工作时,单位的朋友老余突然来电,说是准备再次踏上旅途,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次计划出行的目的地是历史与人文景观众多的山西。“具体都要去哪些地方呢?”虽然觉得上次刚出去过一次,但还是难掩我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这样追问了一句。
“嗨呀!这次我们要去的全是山西的名胜古迹,比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悬空寺、云冈石窟、火山地质公园、应县木塔、雁门关及忻州古城等众多名胜,很值得一去啊!”老余兴致勃勃地说。听起来确实不错,悬空寺等名胜古迹自不待言,尤其是忻州古城,更让我心生向往,因为那里有我的亲家,外甥松林也在古城卖甑糕,早就想去看看了,这次出行,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欣然应允,再次加入这充满期待的山西之旅。
平型关,是我们的林帅指挥115师在此重创日本板垣师团,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地方。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歼敌板垣师团精锐一千余人,创造了伏击战的奇迹,使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声名远扬。来到平型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将帅广场,在广场上排列着一排栩栩如生的将帅雕像,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岁月。
踏上115级台阶,看到两侧插着鲜艳的红旗,大家难掩激动之情,上前捧着迎风飘扬的红旗,纷纷与红旗合影留念。我们慢慢地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如同在追随历史的脚步,走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随后也进来了一个足有四、五十人的党建团体。起初,我们只是静静地自己参观,但看到纪念馆专门派了一个头戴耳麦的讲解员专门为他们解说,匆匆给一起看墙上文图介绍的老杨打了个招呼后,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趋步向前,混于这群参观者中,静静的倾听那一个个感天动地、鼓舞人心的抗日故事。
听完几个展馆的讲解后,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本想马上去找几个同伴会合,但讲解员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另一个展馆。告诉大家这个展馆的特别之处是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手段,生动地复原了平型关大捷的实战场景,很值得一看。听她这么一说,我又随着这拨人流走了进去,不想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声、光、电的平型关战斗现场还原,果然很令人震撼,此刻的展厅里静悄悄的没有嘈杂的交谈声,耳边响起的是激烈的枪炮声和双方厮杀的喊声,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这里,历史的厚重感与英雄的壮丽画卷互相交织,让人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愈发深厚。为日后仔细欣赏,我全程录制了视频,希望留下这段珍贵的史料。
然而,当我急匆匆且兴冲冲地走出展馆,只有同事老余和老杨他们几个在停车场等着我,我来时所乘的车已经提前开走了。原来是另两个同伴等不及,已经去了游客接待中心,说是要提前探探路。
两车终于会合,我们在平型关公社食堂简单地吃了午饭,接着直奔下一个景点悬空寺。按照我的理解,既被称为悬空寺,那么该寺庙的建筑肯定是悬于空中了。这个地方很有趣,入口处有两个不同方向的通道,向左的通道通往北岳恒山,而向右的入口则通往悬空寺。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丁峙,原名丁志俊,陕西礼泉县赵镇人,赵中高72一班学生 。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现为教授级译审,廊坊市大友翻译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作者丁峙(丁志俊)
作者本刊近期作品可点击:
责编 雷小河
大美西部观察所刊原创文章均系作者授权发布,文内所持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非本平台观点。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欢迎分享本文!转载开白请移步后台留言联系。
了解有关投稿详情,可点击下面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