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绝不闻”?

文化   2024-10-01 06:51   江苏  

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三月,宋度宗下达了一条诏令:“官吏因为廉洁而有名,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今天却根本听不到这样的人,这难道是他们不能彰显自己的廉洁同时让上达的言路有很闭塞?命令各位侍从、卿监、郎官各自向朝廷举荐廉洁之人,我将要提公开提拔他们。”(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 

“吏以廉称”无疑是从古至今官场上的基本规律,但是,在宋度宗咸淳年间,廉吏竟然难觅踪迹,这不禁让做皇帝的忧心忡忡:一方面朝廷需要他们作为大梁,顶门撑户;另一方面朝廷也需要他们作为榜样,努力让更多的为官之人向他们学习,从而让政风趋向清朗,赵氏江山一世二世而万世。但让人十分不安或者说的是十分焦虑的是,这样的人竟然放眼中央与地方,绝无仅有!

这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而对于廉吏难觅的现实,至少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它:一方面可能的原因是,南宋小朝廷苟延残喘到现在,版图日益缩小,财用日渐窘迫,人心严重不稳——有太多的位于长江以北的与蒙古接壤的州县,一旦遭遇蒙古兵马的围攻,往往支撑不了几天就会举城投降;更有甚至,守城的将帅主动投入蒙古人的怀抱。因此,太多的人心怀鬼胎,哪还有人愿意在做廉吏上用功?另一方面则是,朝廷内部,奸臣当道,贪腐成风,国将不国——从丁大全到贾似道等权臣,无一例外都是弄权误国的主儿。既然“上面”都是这样,“下面”又能怎样?

面对这样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多少知名度,与圣主贤君相距甚远的宋度宗,已经感到了危机并因此非常不安。因为他知道,仅仅靠自己与左右丞相等有限的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是很难让国家安定下来,把国家治理好的,他需要千千万万尽忠尽职的各级官员的帮忙,而要让这些人严格恪守朝廷的各项法令制度,努力把工作做好,真的需要太多的马光祖那样的能臣也是廉吏,以充分发挥榜样效应。然而,这时候的马光祖已经老去,马光祖第二还没有出现。

这时候的宋度宗,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他此时此刻的心理,那就是“急”;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很急”。可惜的是,任凭他千呼万唤始,廉吏们却是难觅踪影;反之,朝廷中,忙于捞钱与内斗分赃、吃里扒外的人却是很多很多。这些人,哪还有心思好好工作,服务社会、造福百姓?因此,“今绝不闻”有什么可以奇怪的?这个曾经兴盛一时的王朝的覆灭,是不是完全在情理之中?


另类评说
个性化地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