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年薪超80万元,这类化妆品人才受热捧!

时尚   2024-12-31 23:46   湖北  


近日,青眼从某知名招聘网站获悉,国内某知名日化上市公司正在以5-7万元/月的高薪招聘毒理科学家,无独有偶,某检测机构也在近期招纳化妆品注册毒理学家,薪资为2-4万元/月。


种种迹象表现,经过十余年的普及,以及完整版安评的巨大推力,化妆品安全评估的理念正在国内美妆行业加速落地,而作为安全评估的“重要操盘手”,行业内毒理人才稀缺的短板也被更多企业“看见”。


根据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资格认证名单显示,2019年12月-2024年9月,通过认证人数达422人,其中46人任职于国内外美妆品牌企业,若包括检测机构、原料企业等美妆相关企业,总数已超百人,而在2009-2019年间,美妆相关企业占比仅不到10%。


“大家对毒理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了”“要想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把安全性放到更高位置”“国内很多企业盈利能力难以支撑拥有毒理学家”,美妆行业“毒理学家热”兴起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年薪超80万

毒理学家成行业“香饽饽”




近日,根据某知名招聘网站显示,有猎头为某知名日化上市公司发布毒理科学家岗位,岗位薪资为5-7万元,要求“熟悉化妆品105条”,“医学相关专业”,这意味着该岗位年薪最高达84万元。


根据岗位介绍,毒理科学家岗位职责包括“在化妆品开发各个阶段,为项目组提供针对产品原料、配方及研发创新的技术指导和安全风险评估支持;通过毒理学试验、临床试验、数据模型等方式获得相应安全数据,以确保上市的产品对消费者是安全的;协助维护公司化妆品原料、产品毒理数据库”等。


截自某知名招聘网站

在任职要求一览,该岗位需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或毒理学等硕士及以上学位,4年以上相关专业从业经历;熟悉安全评估,查阅和分析化学,毒理学等相关文献信息,分析、评估、解速和整合相关数据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青眼注意到,美妆相关企业高薪招聘毒理学家并非个例。如某知名国货护肤品牌此前则以2-3万元/月薪资招聘毒理和安全评估科学家,知名检测机构谱尼测试近期也以2-4万元/月薪资招聘化妆品注册毒理学家。


值得一提的事,在上述企业招聘毒理学家岗位要求一栏,大多与《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中对化妆品安全评估人员的要求相近,如具有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或毒理学等化妆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知识,能查阅和分析化学、毒理学等相关文献信息,分析、评估和解释相关数据等。


作为国内最为权威的毒理学家认证考试之一,由中国毒理学会举办的中国毒理学资格认证考试则能够更直观地展现美妆企业培养毒理人才的积极投入。


青眼翻阅近年来通过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考试名单发现(注:该资格认证有效期为5年),通过该资格认证,且任职于美妆相关企业的毒理学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此前刊文,在2009-2019年间,共有405名毒理学家通过了中国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考试,其中将近一半的人分布在监管部门及科研院所,而分布在化妆品及日化企业的人数却不到10%。


源自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公众号

而据青眼梳理,2019年12月-2024年9月,通过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考试人数为422人(包含再认证名单),其中46人任职于美妆品牌企业,70人任职于具有化妆品检测项目的检测机构,15人就职于具有化妆品原料业务的原料企业,总数高达133人,占同期通过人员的31.5%,增长十分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可谓美妆行业“毒理学家热”兴起的元年,相较于前一年仅12人的通过人数,2021年暴增至57人,增长幅度高达375%。


培育成本高

人才多集中于头部品牌、检测机构




曾有业内人士对青眼表示,即将实施的完整版安评,对于想要入局美妆行业的“新人”,行业准入门槛大大提高,而之于当下的美妆企业,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洗牌”,考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这在毒理人员的培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青眼注意到,2019年12月-2024年9月,通过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考试人数名单中的美妆相关企业人员,绝大多数就职于国内外头部美妆品牌、原料商以及检测机构中,就职单位少见中小美妆企业的身影。


从品牌来看,同期,上述名单中的26家美妆品牌企业中共有11家外资品牌企业,如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等国际美妆巨头,15家国内美妆品牌则包括环亚科技、欧诗漫、百雀羚、相宜本草等知名美妆品牌企业。从数量来看,欧莱雅共有9名通过资格认证的毒理学家,在品牌端实现断层领先,宝洁与汉高则拥有3人,国内品牌中环亚科技、欧诗漫、百雀羚均拥有2名通过中国毒理学会认证的毒理学家,其他国产品牌均为1人。


不过,从总数来看,与国际美妆巨头相比,国内美妆企业毒理人才数量仍差距较大。据青眼统计,2019年12月-2024年9月,国内美妆品牌通过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考试人数为19人,而据欧莱雅官网披露,欧莱雅共有114位致力于产品安全的毒理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检测机构可谓是参与毒理学家资格认证的“主力军”。2019年12月-2024年9月,共有就职于37家检测机构的70位就职人员通过国内毒理学家资格认证,其中既有实力强劲,涉足化妆品多个赛道的检测机构,如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共有高达15名通过资格认证的毒理学家,在检测机构中遥遥领先,也有专注于化妆品赛道的广东中科研化妆品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检测机构。


另外,巴斯夫、帝斯曼、德之馨等国际美妆原料巨头也出现在获得通过的毒理学家就职单位中,国内原料企业东方淼森、珈凯生物同样位例其中。值得注意到的是,上述名单中,美妆代工厂较为少见,仅有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研化妆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


总体来看,上述名单中的中小美妆企业占比较低,这或与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资格认证考试的高难度以及毒理人才培育成本较高有关。


根据中国毒理学会官网显示,申请参加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资格认证,应是中国毒理学会的正式会员,必须是在从事毒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安全评价和管理工作,且报名者必须满足博士毕业满两年、硕士毕业满四年、本科毕业七年以上等四项条件中的一条,并在过去两年内积极参加中国毒理学会备案的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并取得12个以上的继续教育学分。


另外,申请者必须有两名对被推荐人直接了解的专业人士推荐。其中一名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或中国毒理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委员,另一名是被推荐人的现任或前任业务领导。


除了考试门槛较大,面对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化妆品市场,不少中小企业生存维艰,且习惯于以来第三方机构完成化妆品备案,显然难以具有培育毒理人才的需求与成本。


对此,化妆品违禁词网创始人李锦聪在接受青眼采访时表示,“新规新增了毒理评估后,人才断层问题尤其突出,对于政策的调整过渡,不少企业保持观望态度,未做好人才招聘储备。”


“毒理评估是一门综合学科,现有的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跨学科需要基础也需要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本身每个人都有本职工作,额外的新规学习和工作对他们来说短期内有很大的压力。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还是依赖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化妆品注册备案,因此也不可能培养出毒理评估的人才。”李锦聪补充道。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则直言,“主要是盈利能力不支撑每个企业都能聘用得起毒理学家”。


安评人才缺口有待填补



化妆品行业对于毒理学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法规的推动。


从2010年《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的发布,将安全风险评估概念正式引入我国化妆品法规体系中,再到2013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明确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可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进行安全性评价,以及2021年影响深远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指导行业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化妆品安全评估逐渐在国内化妆品行业生根落地,也推动对于包括毒理学家在内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人才的需求。


不过,作为公认的与毒理数据缺失并列为完整版安评实施的“老大难”之一,包括毒理学家在内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人才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


在此前《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刊登的《化妆品安全评估职业资质管理的展望》一文中,就指出“我国现有的高水准安全评估人才规模较发达地区仍有不小的差距”“虽然化妆品企业建立内部安全评估部门对其自身长期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但是人才市场的供应量、职业技能水平鉴别等都可能需要化妆品企业付出较高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并成为企业获取符合要求人才的关键制约因素”。


不过政策的倒逼,也让企业慢慢树立安全评估的意识,正如李锦聪所言,“长远发展来看,只有通过实施完整版安评政策,来倒逼从业人员学习成长,才有可能培育新一代技术型人才,就如此前的质量负责人也一样。”


“安评毒理工作通常是多部门协作或多人小团队来完成,一个人的知识面做不到全能,这个领域包含:化学、生物、医学、毒理学、法律法规、原料类型和工艺、文献查阅分析、国内外毒理学等等”,李锦聪进一步表示。


青眼注意到,今年以来,关于化妆品毒理知识的培训讲座在全国多地开展。如检测机构华代生物开展“化妆品毒理学.全国巡讲”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毒理学专家程树军,以及多家知名企业介绍最新的安全评估方法与毒理学试验技术。


李锦聪也表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数十场关于安评的培训,不过大家都在脑力学习,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实操机会,通过实践来深入了解完整版安评面临的困难,包括培训的讲师同样如此。”


“当前只有极小数企业的专职安全评估人员,有机会成为行业首批真正符合要求的评估人。未来3-5年会有更多应届生加入这个安评毒理岗位,跟随首批安评人员的学习成长。”李锦聪如是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完整版安评可谓国内化妆品行业的集体大考,而包括毒理人才在内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人才的培育,不仅关乎化妆品安全的大计,也是中国美妆未来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因此,未来这一人才缺口也势必要逐步补齐。





青眼
向世界讲好中国化妆品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