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受到侵害的新闻时常会有,每每此时,妈妈们就会非常揪心。
世界上有好人就有坏人,就像有美丽的事物存在,就有丑陋的东西存在。只有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存在危险,他才能够有效地去规避。因此,即便父母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也不要轻易放弃这个话题。
坏人不都是丑的,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现实中的坏人可不像动画片一样,贴着“坏人”的标签,比如说话很凶,长相或奸诈或凶恶,往往都是一看便知,非常脸谱化。
跟孩子聊天,要让他知道,现实中的坏人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跟孩子这样聊,孩子的认知能够得到扩充和修正,他会知道,原来坏人甚至可以很漂亮。
讲个新闻故事,告诉他坏人可能就在身边。
从大人的聊天中,孩子也常常听到一些负面新闻。遇到孩子能接受的,可以告诉他们,比如,一个小朋友被邻居叔叔拐卖了,这个叔叔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凶,还给小朋友糖吃呢。故事的画面感很强,比单纯告诉孩子“陌生人的食物不能随便接”更有效果。
讲故事的好处还在于,用一个跟他不相干的故事告诉孩子认知坏人的经验,起到警示作用。但由于孩子没有对危险的切身感知,所以不会因为恐惧而对世界与自己的安全丧失信任。
坏人会做坏事,但千万别讲得太详细。
跟孩子讲这类故事时,需要把控好度。也就是说,真实的故事可以讲给孩子听,但是如果孩子没有仔细问,也不用放大细节来恐吓孩子而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比如告诉宝宝“被拐走了,就永远见不到妈妈了”即可。不要过分渲染坏人会对你怎样。
否则,家长只是在认同自己的焦虑,对孩子毫无益处。因为放大细节的新闻视频对孩子来说是强刺激,心理冲击很大,有的甚至会造成心理损伤。有些孩子在看完类似的视频后会对陌生人产生恐惧,造成社会交往障碍。
看看他的举动是否有异常。
坏人就在身边,那么怎样才能识别呢?其实,孩子只要明白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什么样的,在遇到异常时才会有警惕,而不会被蒙骗。
比如,孩子在小区玩,一个陌生的阿姨过来说:“我带你去吃好吃的。”不认识的人为什么要请我吃东西呢?如果孩子知道陌生人之间有陌生人的距离,就会谢绝这种过分热情的邀请。
学会说不,赶紧向人多的地方跑。
当孩子真的感觉有危险,一定要学会说不。不过,说不也需要练习。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很强,平时不允许孩子说不。关键时候,孩子在面对压力的状态下,可能说不出“不”。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帮他练习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拒绝。这样,在紧急情况下,他才能强有力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