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一首《山中寡妇》将苦难写到极致,读之心灵为之震颤,令人深思

文摘   2024-11-01 19:54   吉林  


每一个王朝灭亡时都非常的惨烈,似乎这是每个末代王朝的宿命。

唐朝曾经有多么的辉煌,灭亡就有多么的惨烈。

具有需雄心壮志的唐昭宗,挽救不了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当他被朱温杀死后,13岁的唐哀帝继位。

当时他不过是傀儡,最终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他的死亡宣告着唐朝结束。

唐朝灭亡时,有过一场血腥屠杀“白马驿之祸”,当时朱温将唐朝30多位旧臣全部杀死,并扔进涛涛江水之中。

唐朝末期,藩镇之间的战争非常残酷,百姓不仅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还要面对战乱之苦。

尤其是黄巢等农民起义,更是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当黄巢起义被镇压后,之后就是长期的军阀割据。

此时常年的战争,得不到修养,男丁死的死,十分的紧缺。

这时军阀残酷又无情的强行征兵,无数男人被拉入军队,最后都战死他乡。



村子里留下众多寡妇,当时土地荒芜,导致生活尤其的贫困。

晚唐诗人杜荀鹤自小就生在贫穷的家庭,自小就在苦难中生活。

他经历晚唐时期最黑暗的历史,也身在动乱中,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痛苦。

尤其他和杜甫一样有着爱国忧民之心,所以他用自己的笔写下大量揭露统治者们的残忍罪恶。

以及百姓们生活的疾苦,他有一篇非常经典的诗《山中寡妇》,读完之后,给读者的感觉非常震撼,也庆幸自己生活在新时代。

丈夫因战乱而不幸死去,只留下妻子守在茅屋中,为了躲避赋税徭役,她跑到山里面生活。

本以为苦一些生活能逃脱压迫,不曾想躲进深山她也无法逃脱封建统治者们的榨取。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诗词译文

丈夫在战乱中不幸死去只留下妻子守在茅屋中,每天穿着粗苎麻衣服,头发枯焦面容憔悴。

桑树柘树荒废后不能养蚕却要给官交丝税,田园也荒芜却还要征收青苗税。

只能经常挑一些野菜和草根一起煮着吃,砍下来湿的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无论躲到深山老林,甚至更隐蔽的地方,都没有办法躲避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诗词赏析

这首诗讲述的是丈夫在战乱中死去,只留下妻子守在破旧的茅屋里。

日子过得举步维艰不说,还要面对各种沉重的赋税,加重了妇女的负担。

诗词的第一句“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开篇就写出女人丈夫死于战乱,成为寡妇的她只能逃到山中,居住在茅草屋里。

她衣着的粗糙简陋,“鬓发焦”则生动地刻画了她因长期困苦生活而面容憔悴、营养缺乏的状态,给读者呈现出一个贫困、痛苦的妇女形象。

随即“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更详细的描写了她如此穷困的原因。

因为常年战争导致桑树柘树被毁无法养蚕,田园荒芜颗粒无收。

然而官府却不顾人民死活,依然照常逼税,这两句深刻的揭示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

他们的逼税使寡妇的生活更加的艰难。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这两句则写了寡妇的艰苦生活状态。

每次挖野菜时菜根都舍不得扔,由此可见当时的食物是多么的匮乏。

烧柴的时候还要带着叶子一起烧,可见当时的生活多么的艰难?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两句是诗人对寡妇悲惨遭遇的感慨。

寡妇为了躲避赋税徭役逃到深山居住,然而封建统治者更是无孔不入,就算她躲进深山,也会找到她。

最后两句让读者更真切的感受到寡妇的生活绝望,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统治的愤慨。

这首诗深刻的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

在那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封建统治者们不顾人民的死活,依旧横征暴敛,这种行为令人愤慨。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所以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也希望永远和平下去。


诗香墨笔
隔着千年岁月感受古人的浪漫,古人的情感,读的不是诗,是诗人的灵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