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遮峪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林遮峪乡林遮峪村村南堡梁台地的最前端,该位置紧邻黄河,是黄河东岸一处具有重要考古意义的龙山至夏商时期遗址。以下是关于林遮峪遗址的详细信息:
地理位置与面积: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林遮峪乡林遮峪村村南。
紧邻黄河,是黄河东岸的重要遗址。
遗址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长1000米,宽500米。
地表遗物与保存状况:
地表遗物丰富,但遗址保存状况一般。
重要发现与考古工作:
1971年:在遗址内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青铜器30件,这一发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试掘,试掘面积约200平米,并在遗址周边发现了面积不等的四处同时期遗存。
2019年6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对林遮峪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龙山时期的石城等重要遗迹。此次发掘面积达到545平方米,发掘出灰坑6座,墓葬13座,并发现了一段窄石墙(编号Q2)。
石城墙与墓葬:
发掘出的石城墙局部向东南倾斜倒塌,其余部分保存较好。城墙利用自然石片或石块垒砌而成,中间用土石填筑。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不一。部分墓葬较深,在填土中发现了猪下颌骨及卜骨。葬具为单棺或上下盖板葬,多数为仰身直肢。墓葬的时代主要分布在龙山晚期到夏时期,也有部分为商时期。
出土遗物:
出土遗物以龙山时代早期为主,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等。陶器主要是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器型有斝、尊、盆、豆、瓮等。骨器较多,包括针、簪、笄、勺等。石器有斧、凿、刀等。
1971年出土于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商墓的商晚期金属铸币
“保德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号称中国青铜铸币之鼻祖,是中华5000年文化钱币之滥觞。1971年出土于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的商墓中,故习称“保德铜贝”,距今有3000年历史。当时出土109枚,全部被国家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历史价值:
林遮峪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晋中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商时期的文化演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遗址内出土遗物较多且延续时间长,为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