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这个镶嵌在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的古老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两地交通的咽喉之地,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多个朝代在此修造浮桥,不仅见证了黄河两岸的繁华与交流,也书写了蒲津渡的辉煌篇章。
追溯其历史,蒲津渡的浮桥建造可上溯至春秋时期。《春秋左传》中秦公子咸在此造舟渡河的记载,为蒲津渡的悠久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秦昭襄王五十年初作河桥的事迹,更是被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确认为后来的蒲津桥,进一步彰显了蒲津渡在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后,无论是东魏的齐献武王高欢、西魏的丞相宇文泰,还是隋文帝,都纷纷在此建造或修缮浮桥,使得蒲津渡成为连接秦晋两地的交通要冲。
浮桥原理
当年浮桥效果图
唐初时期,蒲州作为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其地位日益显赫。开元年间,蒲州城更是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蒲津渡的交通地位也随之更加凸显。当时的竹索连舟桥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兵部尚书因此上疏唐明皇,陈述蒲津桥的破败状况。
唐明皇听后毅然决定重建新桥,并发动满朝文武共同出谋划策。经过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将连舟竹索改为铁索、加固石堤、铸铁牛为索桩的造桥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标志着黄河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桥的诞生,也为蒲津渡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牛的铸造是蒲津铁索桥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开元年间冶铁业的发达,为铁牛的铸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两岸数万民众奉命炼铁铸造,历经苦战后终于铸成铁牛。
这些铁牛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牢牢拴系于其身,连接着舟船,使得蒲津渡第一次真正成为了通衢大道。从唐开元十二年到元朝初年桥被烧毁的500年间,蒲津桥一直保持着铁牛系铁索、铁索连舟船的结构,见证了无数行人的匆匆过往和黄河两岸的繁华盛景。
然而,历史的变迁总是无情。随着元朝初年蒲津桥的烧毁,蒲津渡一度荒废,但铁牛依然留存。明代时,蒲津关发展成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明代皇帝又先后四次利用铁牛建桥,使得蒲津渡再次焕发出生机。然而,到了清代,由于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最终彻底废弃,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但那些见证过蒲津渡辉煌岁月的铁牛,却依然静静地躺在黄河之畔,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传奇。
当年铁牛出土现场
20世纪40年代,黄河水还沿着蒲州西城墙外潺潺流过,在枯水季节,人们甚至能下水摸到铁牛的牛角,行船时还偶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然而,随着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逐渐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那些曾经露出水面的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当年铁牛出土现场
幸运的是,1988年,在永济县博物馆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终于在于次年8月发现了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等重要文物,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些铁牛和铁人出土于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110米的位置,经过政府和考古人员一年多的辛勤工作,终于将在黄河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的黄河铁牛重新挖掘而出。
出土的铁牛有四尊,每尊铁牛都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威风凛凛,它们身长从3米到3.3米不等,身高从1.5米到1.66米不等。其中,一号铁牛为牡牛,重约55吨;二号铁牛黄毛黑嘴,强健有力,同样重55吨;三号铁牛为犍牛,重75吨;四号铁牛虽是小牛犊,但体重却达78吨,是四尊牛中最重的。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万三千五百斤,如果黄河铁牛的底座加上铁牛本身也就是50吨左右,保守估计。也就是说一尊铁牛是十万斤,相当于7.5个金箍棒的重量。
此外,还出土了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铁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民族,展现了唐代多元文化的交融。
一号人物,这位铁汉身材魁梧,体格健硕,鼻梁宽阔,鼻尖略显硕大。他头戴一顶小巧的帽子,身着长袍,彰显出维吾尔族人的独特风韵。二号铁人则是一副昂首挺立的姿态,显得英勇威武。他头上束着一顶帽子,体格强壮,透露出蒙古人的豪迈气概。
转观三号铁人,他的发型别具一格,小辫盘绕在头顶,这是藏族人的典型特征。他的身形与装扮,都透露出浓厚的藏族文化气息。而四号铁人,则是一副典型的汉人形象。他双手曲肱握拳,显得力大无穷。头上戴着一顶相公帽,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四号铁人的服饰,他的衣服设计独特,大翻领的造型颇为抢眼。有人戏称,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西服”样式了,其出现的时间,竟比欧洲的西服还要早上千余年之久。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服饰的多样性,也让我们对古人的审美和智慧有了更深的了解。
铁牛重见天日后,保护工作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经过几番争论,有关部门最终选择了山西省文物局的保护方案:就地提升。即将这四尊铁牛、铁人和柱子原地提升12.2米,在地表以上恢复原貌,进行露天陈列。
如今,在山西蒲州古城西门外100米处,已经建成了一座“蒲津渡遗址文物博物馆”。博物馆内绿荫掩映,中央是一座高3米、490平方米的青白色石板铺就的平台,4尊唐铁牛及铁器群就坐落在平台之上。游人可以登上高台,亲手触摸这些1300年前的唐代古文物,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黄河铁牛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发展的里程碑,它更见证了大唐盛世国富民丰的繁华景象。同时,它也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桥梁史、水利史和雕塑史上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铁牛当年一共铸造了八只,但目前只找到了东岸的四只铁牛,西岸的四只铁牛至今还未找到。这无疑为蒲津渡遗址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期待,也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